2015年11月23日 21:15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郭师绪报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欧晓理称,中央与地方政府两个层面都在积极推进《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今年年底将完成。

  商务部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在50个国家建立了118个经贸合作区。其中有77个处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35个合作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42个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进入新阶段,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从制造业等传统领域逐渐转向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不断涌现的投资并购机会,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投资的新渠道。

  早在2014年12月16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引导企业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力度,建设一批产业园区,打造分工协作、共同受益的产业链、经济带,是商务部接下来要做的主要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30多年来,我国产业园区经历了初始培育阶段、快速成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创新升级阶段。1984年至1991年间,我国的产业园初期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在沿海地区首设14个经开区、27个高新区,两类园区的功能定位基本确立。1992年至2002年期间,正值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我国全面对外开放,产业园区迅速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全国共有54个国家级经开区、54个国家级高新区,产业园区基本实现了国土“全覆盖”。到2013年底,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分别达到215家、114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黄亮雄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产业园区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特别是江苏产业园区的建设,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

  黄亮雄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逐渐铺开,主要集中于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地。非洲也可能是我国未来建设产业园区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我国构建的产业园区主要以纺织业为主,大部分纺织、制鞋产业,从非洲出口产品到欧盟和美洲这些发展国家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有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愿意抱团到这些国家发展。

  同济大学[微博]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在出席由中国西部发展促进会“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大讲堂活动时表示,园区“走出去”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路径。

  任浩表示,30多年来,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迈出了两步,即第一步产品“走出去”和第二步企业“走出去”。未来应该走出第三步,即园区“走出去”。

  黄亮雄表示,园区“走出去”这个模式,对于民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来讲是比较保险的一种办法,企业可以抱团进入园区,享受政府给予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讲,在短期里面是比较容易看到效益的一种办法。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行之后,现在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也都参与到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无论是对政府来说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模式和政策。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