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五”以来的成就和经验

  (一)成就

  1、总量增加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2、结构优化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民生改善

  ——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

  4、改开深入

  ——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5、文化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6、党建强化

  ——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

  (二)经验

  1、做到了“四个坚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探索了“三个新”

  ——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突出了“六个重点”

  ——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

  ——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三严三实”等党的建设。

   二、“十三五”国内外形势分析

  (一)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2、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

  ——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对外出口和投资提供了支撑。

  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取得新的突破,相关新兴产业正在成长。

  4、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

  ——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5、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积累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6、市场空间广阔

  ——消费结构还在升级,“学乐康安美”新五大需求比重不断上升。

  7、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化进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的新阶段。

  ——城镇化进入到加速阶段的下半场,进入仍然在快速推进但主要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可以提高效率。中西部地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8、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还在深化,创新驱动加快。

  三、“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

  按照《公报》的说法,“十三五”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主要挑战可以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十三五”期间的挑战

  第一,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原因是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危机还没有完全退出,它的影响还在。更主要的是,最近若干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尤其是针对中国的产品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所以,这对我们今后的出口和对外投资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很多大国对中国有了一些防范心理,周边国家也对中国有些芥蒂。同时,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错,使得中国“十三五”期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第三,经济增速在换挡。“十二五”本身也是在换挡,一直在换挡。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一直往下,已经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的6个点,底部还没有探明。“十三五”前期,我们还可能面临更低的可能性。经济增速的换挡是过去三十多年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过去三十多年,我们遇到的大多是经济周期的波动,即周期的波动是下降还是反弹到原来的高度等问题。现在的经济换挡,或者是说就发展阶段的转换,或者是步入新常态,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高速要转入新的增长平台,不能反弹到原来的高度。这对我们来说,代表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四,结构调整阵痛。过去主要是通过粗放发展的模式,发展高投资、高效能、高排放的产业。现在遇到瓶颈了,必须要淘汰它。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新的产业。在这个转换调整过程中,有一批企业和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十三五”还要继续进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五,增长动能转换。增长动能也就是增长动力的挑战。原来的“三驾马车”越来越靠不住了,今后必须要依靠“三大发动机”。“三大发动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增长动能的转换过程是面临挑战的。

  第六,经济泡沫的风险加大。过去多年的高速增长积累了资产价格泡沫、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现在还没有消除。“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解决它,这是一个挑战。

  第七,社会发展转型带来挑战。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贫富差距仍然比较大,社会矛盾一部分在加剧,老百姓对权利的诉求在增加。在“十三五”期间怎么应对社会转型,这也一是个挑战。

  第八,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污染的压力仍然很大。大气、水、土壤,这些污染的增量控制可以有所成效,但是已经污染了的存量部分的解决还需要时间。在“十三五”期间,这将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九,人口红利消失。自2011年开始,15岁到64岁之间的生产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十三五”期间仍然处于这个通道上。当然,放开两胎会有所缓解,但是短期内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二)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

  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到中高速,6%—7%。

  第二,发展方式要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原来我国主要是追求规模的扩张、速度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将更多地强调质量和效益,即所谓的“提质增效”。这是新草案所要求的。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我国过去是粗放发展,所以在增量上不断扩大,扩大产能。今后,存量要调整,有些存量逐渐要淘汰。增量不是一种平面的扩张,而是要做优,要优质、高效。

  第四,发展动力要由主要依靠资源、低成本劳动力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三驾马车”转到“三大发动机”,是指“三驾马车”是需求鞭策动力,“三大发动机”是供给鞭策动力。这说的是什么?从供给的内部来看,也有转换的问题。从原来主要依靠一般性的要素,转向今后高技术、人才、信息这样一些要素。当从需求的定位来看,原来主要依靠外需转到主要依靠内需,由原来的依靠投资转到依靠消费,由原来依靠政府投资转到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总之,整个动力体系要发生基本变化。这是新常态的要求。

  (三)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是全面小康

  “十三五”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很多指标要检验,老百姓要评价。怎么来实现?决胜阶段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要把现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配套的、不相适应的、达不到要求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才能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哪些问题必须要解决?

  第一,要消除贫困。全国大多数地区的问题是不大的。但是,中国地区差距很大,贫富差距很大,收入差距也很大。一些贫困地区也要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次特别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一对应,否则就不能说我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那些落后地区也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三五”最大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整体来说,我国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很严重,有些企业效益不太好,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经济泡沫比较严重。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发展方式总体还比较粗放,这是“十三五”期间必须解决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真的步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城乡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在3倍左右。区域的差距也很大,东西、西部、南北的差距也很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缩短这些差距。

  第四,要解决资源环境的约束。现在我们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的总体趋势还在恶化,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小康社会包括好的环境,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第五,要使人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康不光是要有物质财富,还要有文明素质,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也要达到与小康适应的水平,才能说建成了小康社会。

  第六,要充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尤其是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的。城乡都要供给到位,否则不能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要解决这个问题。

  第七,要解决法制社会的建立问题。四中全会明确要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十三五”期间,推进法制建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这也是小康社会所要求的。

  第八,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这是第二大部分,共四个方面,主要讲“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包括新的阶段和有待解决的若干个问题。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