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

  在写这篇稿件之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打了几个电话给几名非兴业的银行人士,问了同一个问题:提起兴业银行(601166.SH),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结果,最为集中的一个答案,是想到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能力,坊间一度最为流行的一顶“帽子”,就是“同业之王”;其次也会有一些人仍然提起兴业的房地产金融,或许是兴业2007年上市那会儿,“半个地产股”的形容实在是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这两张“名片”或许都已不能代表兴业当下的战略重点了。它们仍是兴业业务的组成部分,但不再是兴业眼下马力最为实足的发展引擎。

  在银行业内,兴业的战略一直是有看头的,因其嗅觉灵敏。当市场还没完全看透诸如买入返售等同业资产或非标资产的运作时,兴业银行三季报显示其同业资产压缩、类信贷资产扩张(同业向投资转表加速)。

  若把视角切换到整个行业,则非标资产的风险,正逐渐进入暴露期。

  而兴业近几年一直谋求的“全牌照”布局,却成为了兴业接下去最值得被关注的资源。如“愉见财经”专栏年初刊发的《明了四个问题:看透兴业银行的金控心》提及,兴业已经初具金控平台和资产管理的面貌。

  在10月29日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兴业银行专场上,兴业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陈信健表示,未来兴业将争取证券、保险等牌照,并通过新设或收购,在境外设立综合或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继续完善集团化布局,构建全牌照综合经营体系。

  而在同业盛名之下,市场或许没有关注到的是,其实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兴业就已经转型驶入了“低杠杆、轻资本”的业务发展模式。

  如果要从陈信健的介绍中寻找兴业“名片”关键点的话,“综合金融”或为第一关键词。

  “集团军”再扩充:境外收机构

  关于“集团军”扩充,先给大家爆一个小料。记者从兴业相关管理层人士处获悉,该行未来计划通过新设或者收购方式,在境外设立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或者证券投资、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专业金融服务机构。

  还值得注意的是,兴业还在探索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单独领取牌照的专业托管金融服务机构,并启动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化改制研究。

  盘点“家产”,兴业银行目前已拥有8大类业务牌照,4家直接控股(全资)子公司,5家间接控股子公司,投资参股5家公司,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研究咨询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就在一个月前,9月24日,兴业银行董事会决议公告称该行正拟通过旗下控股子公司兴业基金的全资子公司兴业财富资产管理公司与高伟达软件、深圳市金证科技、福建新大陆云商等三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兴业数字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方面表示,这是其推进集团化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又一战略举措。

  “兴业正着力从顶层设计和执行层面推动业务发展由‘单兵作战’向‘集团军作战’转变。”兴业银行研究规划部总经理王升乾称,在顶层设计方面,将集团化发展作为全行战略,建立跨市场、跨牌照的综合经营体系;在执行层面,则以培育城镇化金融、环境金融、养老金融、中小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综合服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服务、资产管理的投资与托管服务和交易银行等七大核心业务群为抓手,推动银行与子公司协同联动。

  以银信合作为例,今年上半年,兴业信托与母行企金、零售和金融市场三大条线业务联动发生额达到4112亿元,联手推出了家族信托、类永续债、私募资产证券化、银租宝、类REITs、并购基金、仓贸通等响应客户需求的新业务。银租合作方面,集团内银租联动营销实现项目投放58笔、金额275亿元,占兴业租赁本年投放总量80%以上;以银基合作为例,由该行提供的类信贷业务余额达277亿元,占兴业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17%,两融业务余额469亿元,占兴业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29%,兴业基金已发行的公募产品中,16%由银行渠道销售。

  “大投行、大财富、大资管”

  综合金融具体导向何方?陈信健透露出的方向是“大投行、大财富、大资管”。

  具体做法上,“大投行”业务体系将打通信贷、货币、债券、股权、衍生品和大宗商品多个市场,联动市场做业务。“大财富”和“大资管”则需要银行顺应客户资产配置变化,加强集团内银行、基金、信托等各大资管平台协调联动,从基础资产获取、产品设计、投资运作、渠道开发、后台服务等多头发力,构建全业务链式服务,以求形成新的支柱业务和盈利增长点。

  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是陈信健提到的一个未来发展点。据介绍,在融资、投资、理财、交易银行等领域,兴业银行都在多方探索“互联网+”模式,集团内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已具雏形。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