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相继推出3期《福建龙岩客家家训》,讲述“客家人”的家规家训。
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晋永嘉之乱以后,客家先民多次迁徙,跨黄河、渡长江,历尽艰辛,最终在赣南、闽西、粤东这一片山区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客家民系。客家人在南迁途中定居下来之后,开始在新居地创办塾学,教育子弟,传播文明,由家族开基祖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先祖制订家规、家训,其中一些家族还把家训以楹联的形式镌刻、张贴在他们居住的土楼门框及厅堂墙上,教育族中子弟奋发。
可以说,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开拓创业、不断进取的华章。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图发展,辗转奔波、历经磨难,传承了中原文化的根基,砥砺出倍受瞩目的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薪火相传,映射出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网友“circetian”:
客家人的故事始自千年以前。客家文化在一代代客家人的万里迁徙中,孕育、扎根、绵延、播迁。一部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客家文化的成长史,客家文化的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映射出中华文化的璀璨多样、生生不息。
网友“中原闲人”:
客家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强烈的崇正报本意识和家国情怀。振兴家族、报效国家,是客家人融入血液的价值追求。秉持这种精神,客家人不仅为生存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天地,而且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网友“wyszx”:
客家人在不断迁徙和长期的客居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他们共有的人文精神,这就是: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
网友“东方魔力”: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客家家训,传达的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
网友“炜才直言”:
客家人多处闭塞贫困的山区,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俗语,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存。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崇尚团结,直到今天,在客家人的婚丧红白帖中还保留了用“帮”字的古风。客家人很能吃苦,“一条扁担走天下”是其坚韧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有这样一条谚语:“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
网友“素年锦时”:
在漫长岁月里,客家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颠沛流离,在陌生的土地上滴血拓荒,筚路蓝缕,胼手胝足,靠勤劳的双手获得新生和发达。客家先民所创造的勇于开拓、坚忍不拔、勤劳爱乡的客家精神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志存高远,忠贞报国
网友“phil”: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网友“南方万常鸣”:
客家有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此联不仅表达了强烈的儒家思想,而且富有人生哲理。它如为人处世之镜鉴,让人时时检查对照自己,促人代代健康成长、自强不息。
网友“唱支山歌给党听”:
人们常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对长江流域和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开发,对华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汉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壮大和汉文化及中原文明的传播、发扬,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修身养性,振纲立纪;时时鞭策,代代相传
网友“gjf123”:
“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楹联的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为其裔孙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
网友“清平盛世”:
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
网友“兴宁陈纪”:
“忠、孝、廉、节”,每当我看到善述围老屋厅堂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时,无不由心的振奋,这是先辈们的教诲,需要我们年青一代传承和发扬!每一次的凝望,都让人深受教育,更是一次正能量的聚集!
网友“寒江雪”:
客家家训,微到做人做事,小到持家置业,大到报国尽忠,无处不彰显着立德立行、知纪懂规、修身养性的智慧哲理,字字句句都教诲恩泽后人。(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实习生 田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