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亘古而有之,虽世易时移,对美的不懈追求却是永恒的,放之四海皆准。在澳大利亚这个日照充沛的国度,美的战争正从晒包晒鞋晒钻戒,变成晒牙晒腿晒腹肌和马甲线。“白富美”的范例标准正在经历一场西学东渐。

  “一白遮三丑”向来被国人奉为美的圭臬。美白护肤品、药品、针剂一度大行其道,紫外线成了女性公敌。但在这里,肤白并不总是等同于貌美,更多时候被视为苍白和不健康。而当很多人在沙滩、美容沙龙里花费数小时,只为把自己晒成漂亮的古铜色时,为躲避日光“亲吻”蒙面带帽打伞全副武装躲在树荫下,更是令人费解的行为。

  在现在的年轻一代身上,乍富的浮夸风正在褪去,他们在奢侈品的购买和使用上更注重符合场合、身份的实际需求,更懂得通过搭配、把平价的衣服穿出自己的风格。来澳10年,目前从事中澳经贸的小A对自己时尚品位进化史的回顾颇具代表性:“刚来的时候,也从头到脚都是名牌,穿圣诞树一样,把最贵最新的一股脑全披挂上,还把别人惊诧的眼光当做羡慕,在这儿生活工作久了,逐渐懂得了不要‘overdress’,根据场合着装,做减法更重要。”

  “白富美”们不再是价格不菲的手袋和高跟鞋之间的填充物,她们自己就是具有学习和创造力的“高价奢侈品”,这些人的精力更多投注在拓展学习、个人成长、经历积累、自我实现。这些人眼界开阔,更富于探索和创造精神,懂得人生有众多其他疆域和巅峰值得全情投入、不懈追求。

  在这个人人热爱运动的城市里,人们普遍崇尚动感与活力。这种对运动的热爱植根于主流价值观崇尚积极向上和自强不息,社会倾向于犒赏勤劳奋斗、自我成就的人。久居于此,会深受这种正能量感染。打开澳大利亚电视报纸,备受大众追捧的“网络红人”多是运动达人,她们激励着更多人离开沙发和零食,走进健身房。

  西方人普遍对亚裔“脸盲”,在他们看来,中日韩三国人难分彼此。墨尔本的Collins大街上资深的西装定制师傅说,早两三年他能仅凭借背影判断一个亚裔的来源地,而老裁缝的分辨诀窍全凭一个简单的细节:经常健身的人拥有撑得起衣服的后背和肩胛肌肉,他认为日本和韩国人更注重身体管理,“但这两年我这招就不管用了,中国人也开始注重体型的塑造。”

  而此间“白富美”们的理想体型也从一味追求瘦而纤薄的二维平面升级到三维立体。“小鸟腿”、病西施般的孱瘦已经过气,取而代之的是健美的运动风,各路明星和白富美们争相在社交网络上“炫腹”、晒马甲线。究其背后的逻辑,奢侈品可以购买,而好身材只能靠汗水和努力。在健身上,金钱无法帮助任何人抄近道。新贵们买得起高级定制,但需要付出同等努力才能拥有高级定制的身材。健身因摒弃了财富门第之见,将所有人放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获得了大众认可和关注。

  身材管理不仅关乎美观,也能影响一个人的职场表现。在西方主流社会的认知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共识,能管理身材的人不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体现了高度自律、积极进取的可贵品质。

  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对自我管理毫不懈怠的人被认为更具韧性,更容易令人相信他们有能力信守承诺,尤其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以获取成功。健康匀称的身材,就是把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名片印在了自己身上,这类人往往经历旺盛、思维敏捷,具备更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更好的执行力。

  的确,不应从封面判断一本书的内容。但无法否认,好的封面令人有想打开看一看的冲动。心理学和“美貌经济学”告诉我们,令人赏心悦目的形象生成的魅力会直接作用于潜意识,触发人们普遍具有的“悦目情节”,从而导致社会资源不由自主地向更高颜值的人发生倾斜,这种资源集中会反过来强化对美的标准和认知,并将这一标准推广开来。

  美是一场战争。白富美的西学东渐,正把这场亘古而有之、参战者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推向新的领域和层级。

  (作者为新华社驻墨尔本记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