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伟

  郑宇

  朱耘 对于多数国有企业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来说,旗下的合资品牌都是一种亦敌亦友的存在。一方面,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突围,势必与合资品牌形成正面竞争;另一方面,许多自主品牌的发展又要在技术等方面寻求合资品牌的帮助,“合资反哺自主”,也正是过去3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流思维。

   然而,时至今日,这一设想却备受质疑,类似“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的说法比比皆是。尤其是在自主品牌已经到了必须向高端突围的今天,众多自主品牌的技术储备仍旧无法支撑产品的高端化。由此,一些自主品牌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作为核心基础的技术层面。

   在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看来,自主创新能力是自主品牌在未来发展中的生存之道,也是向高端突围的基础所在。而只有自主品牌在技术和产品上足够强大,才能够在合资合作中获得平等交流的权力,以及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据悉,目前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不仅能够参与其合资品牌产品的开发和评审,自主品牌产品也已经实现在合资品牌工厂生产,而且,合资品牌双方母公司还在寻求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整合交流。

   《中国经营报》: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逐渐进入“新常态”,多位业内人士都预测自主品牌即将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但此时又恰逢自主品牌第二次集中向高端突围。或许是出于时间上的紧迫以及自身的基础不足等原因,部分自主品牌加强了合资合作,以强化技术能力,长安汽车未来是否也将采取类似的形式进行技术储备?

   李伟:自主品牌即将迎来大浪淘沙,这已是业内的共识,而自主品牌已经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也必须向上突围。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长安汽车的规划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长安汽车认为,只有自主创新为主,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才是生存之道。如果主要依靠合资合作,而没有掌握到核心竞争力,那么自主品牌的持续创新力是缺失的,在短期内可能获得成功,但不具备长期竞争的能力;二是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虽然整体上依靠自主创新,但在一些技术点上也会以全球视角寻求广泛合作,就现阶段来看,主要是与合资品牌的另一个母公司进行平等交流。

   《中国经营报》:在合资品牌中获得外方的技术支持,原本是中国汽车业合资的初衷,但由于核心技术是掌握在外方手中,以至于中方在合资品牌中往往话语权薄弱,对于自主品牌的技术支持更是以单方面的“输出”为主,长安汽车目前实现了哪些“平等”,又是如何做到的?

   李伟:在与合资品牌的交流上,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产品、技术以及对中国客户的认知程度上,都得到了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所以双方现在是比较平等的关系。具体表现包括自主品牌的一些产品已经输送到合资品牌的工厂生产,比如悦翔V3现在是在福特的哈尔滨工厂代工,电动车目前在PSA的工厂生产等等。

   另外,合资双方也从早期的表面上的合资,逐渐进入到了深层次的交流合作。现在合资公司在进行技术研讨、产品开发的时候,会与自主品牌进行深入交流,而且自主品牌也会参与评审。而这样的平等关系,也为合资品牌双方母公司下一步的深度合作创造了条件。

   《中国经营报》:下一步的深度合作具体指的是什么?对于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的向高端突围而言,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伟:我们与合资伙伴正在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不仅限于技术交流等,而是在考虑平台共享,包括供应商、零部件资源以及产品平台的共享。这在双方不平等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但现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产品已经有了相同的标准。因此,目前双方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在共同的平台上打造各自的产品,正在进行整合交流。此外,我们也在探索经销商资源的共享,也就是渠道上的整合。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一些不适合建4S店的区域建一些大型汽车超市,将旗下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一起销售,达到一种共赢的状态。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