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一直面临着低增长、低利率的环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在与瞭望智库的交流中,谈及他对全球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以及未来政策走向的看法。
世界经济并未陷入长期停滞
与哈佛大学教授拉里·萨默斯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悲观看法不同,波森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前景比较乐观。波森分析了造成目前低利率、低增长的主要原因,他认为,造成低利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各大央行[微博]为应对通缩压力,或者是鉴于通胀压力不足,而采取措施压低利率;其次,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20国集团及其他国家对金融机构采取了新的监管政策,银行机构比危机之前要更为小心谨慎。
而暂时性的财政紧缩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去杠杆的过程,则是导致目前经济增速维持低位的主要原因。以美国为例,2010年以来政府设定了自动减赤机制,不时面临政府关门风险,在此背景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幅削减开支。财政紧缩导致低增速,这种判断对南欧国家、日本、甚至中国都可能适用。此外,本世纪前10年,中国、美国、英国的高速增长并不可持续。美国的高增长是靠房地产市场拉动,而中国的投资则靠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的过度投资来带动。因此,经济放缓成为理所当然,并不需要担心。
西方统计方法不适合中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在其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下降,未来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会维持在较低水平,无法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波森认为IMF的观点过于悲观,劳动人口结构趋势或许难以改变,但仍有理由能证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放缓仅仅是暂时性的,并非长期趋势。
首先,低投资水平长期运行,没有更新机器以及工业生产基地,而把大量的资金浪费在没有生产力的房地产投资上,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其次,在统计和测算时,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的景气密切关联。在发达经济体中,服务业占主导,因此经济好的时候,服务业生产率跟着走高,而一旦经济低迷,服务业生产率也随之走低。波森认为,这种统计方法适用于英美等发达经济体,并不适用于中国。最后,很多未来有前途的小公司,由于缺乏现金流,在经济衰退时被迫淘汰,也是造成劳动生产率放缓的原因。
回顾历史,劳动生产率常常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放缓后恢复正常发展。波森列举了1970年代,人们对生产率的持久性放缓表达了担忧,事实证明这种情况仅持续了5~6年。因此,他相信未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会有所改善。
然而,波森同样也提出了对科技进步之于劳动力就业及工人收入的担忧。目前能看到的是,高科技的应用能替代劳动力,使他们失去工作的机会。就目前应用的技术以及现行的收入分配方式来看,工人们并没有像从前一样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获益。
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
谈到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波森表示,尽管不能排除出现长期停滞的可能性,但这并非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对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他认为,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在放缓,消费需求也在持续下降。在美国,将近9%~10%的GDP浪费在无效的医疗系统里,如果美国继续推进医疗系统的结构性改革,那么未来10年经济增速每年将会提高0.5%~1%。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显然也需要推进相应领域的机构性改革。如果这些国家采取改革措施,那么这可以在未来几年内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此外,波森强调,各国应该避免重复之前错误的财政紧缩政策,理性看待政府的债务问题。他认为,政府的高债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希腊确实有债务问题,比利时也有,日本正面临着这种问题。但是,包括美国、英国、西班牙,以及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不存在真正的债务问题。
即便存在债务问题,政府仍然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例如,削减一些福利开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以缓慢的节奏加税。在这方面,日本就犯了错误。对于日本来说,提高增值税和消费税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日本加税幅度太大,节奏太快,对经济形成冲击。波森建议,日本可以选择在未来10年内每个月提高1‰,这样经济会慢慢习惯加税的过程,让加税的负面影响逐步减弱。而对于美国来说,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医疗系统。
当然,上述努力并不意味着债务问题能一劳永逸。波森说,这可能会像全球变暖一样,要不停地寻找方法来解决,但有可能永远都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