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二度盛开 钒钛巨人再出发

2015年04月29日 11:07  中国企业报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张龙 龚友国

   如果你告诉人说:攀枝花市去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7万元,位居四川省第一位。对方一般会作何反应?《中国企业报》记者曾试过,大都是张大了嘴巴,眼睛里是狐疑的神色。

  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中,这座中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城市,同时也是传统观念中的资源型城市,应该和国内不少资源型城市一样,正处在转型期的阵痛之中才对。

  新世纪以来,钒钛产业链完整度全国居首的攀枝花意识到“吃老本儿”显然是行不通的,在钢铁越来越“被人嫌弃”的今天,必须依靠转型才能赢得未来。市委书记刘成鸣表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攀枝花市将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不断延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大、国际领先的钒钛产业基地。

  反思:不再“以钢为纲” 主动寻求变革

   攀枝花市开始主动寻求转型,当地官员表示,资源开发进入中期阶段,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攀枝花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国家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以来,全市着力推动由钢铁经济向钒钛钢铁转变、由单一经济向多种经济竞相发展转变、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产业升级取得初步成效。

   滔滔金沙江,在50年前见证了人定胜天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从那一刻起,“三线建设”这个名词和攀枝花市“捆绑”在了一起。

  从“攀枝花”地名确定、攀钢厂址选定、攀枝花特区领导管理体制的确定等涉及攀枝花建设的重大问题,无一不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拍板决定。在攀枝花项目建设方面,周恩来总理亲自负责安排部署,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亲赴攀枝花指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具体执行,中央13个部委集中会战攀枝花,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一个工业建设项目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攀钢建设不是钢铁问题,是战略问题。”“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当年毛主席的话犹在耳畔,攀枝花成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典型,以独有的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在中国,三分之一的铁路由攀枝花钢轨铺成。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一万多公里高铁中,70%由攀枝花钢铁铺成。1975年至今,攀枝花共生产钢轨近1800万吨。攀枝花钢轨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誉满全球。

  巨大成就的背后,隐患随之而来。10年前,攀枝花名列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更令人“纠结”的是,改革开放后,三线建设项目被推向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陈东林做过一个调查,受交通、环境承载力、区位等因素的钳制,全国超过50%的项目都需要调整甚至搬迁、关停。攀枝花要发展,转型成为应对市场化浪潮的必由之路。

  攀枝花的资源转化走了一条创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2013年春,攀枝花被全域纳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目前,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产品生产基地。

  而之前为人诟病的空气污染问题,在政府的治理下,取得明显成效。记者从当地环保部门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空气质量季度达标率为98.9%,较上年上升24.4个百分点,为历史最好水平。

  作为一座以钢铁冶炼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城市,工业污染严重是突出问题。十年来,攀枝花市完成了攀钢烧结机、发电厂和球团厂烟气脱硫工程等600多个工业污染源治理,累计削减二氧化硫近5万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对于如今的攀枝花,市民的评价最能说明问题:“近几年,攀枝花绿化工作效果明显,道路两旁鲜花盛开,荒山土坡绿树成荫,我们休闲、健身有了更多选择。”

  攀枝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剡介绍,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国家战略”两度花落攀枝花,第一次是因为资源,第二次还是因为资源。1965年春天,“攀枝花特区”在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中诞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资源型特区。2013年春天,攀枝花全境入“试”全国唯一资源型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张剡表示,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富甲天下。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探明储量的有39种,尤以钒钛磁铁矿最为丰富,保有储量达67亿吨,在仅占国土面积1/‰的土地上,蕴藏着占全国63%、全球11%的钒和全国93%、世界35%的钛,分别位居世界第三和第一,镓、钪、钴、铬等稀贵金属储量均达到相应元素的特大型矿山等级,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沉淀:相信创新的力量

   攀枝花的企业运用着各自的智慧在“新常态”形势下,每天都在上演着“逆袭”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保证了钒钛巨人攀枝花的成功转型。

   钒钛是稀缺的军工材料,国际上将钛材占金属材料的比重作为衡量军用飞机性能的重要标志,钒也越来越多应用于航空、航天、激光防护、核反应堆、超硬材料等高科技领域。

  在攀枝花这片7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藏着全国20%的铁、63%的钒和93%的钛,其中,钛和钒的储量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三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专家就开始重点攻关攀西资源开发利用。谈到这块“资源宝库”,他既高兴又心痛,“经过科技攻关,我们打通了钒钛磁铁矿冶炼钢铁的技术流程,生产出了优质钢材,但高炉冶炼也让大量的钛跑到高炉渣里去了。”

  随着钒钛资源战略意义日趋凸显,2013年3月,中国正式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范围包括攀枝花市全境、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的部分市县。

  但真正让钒钛产业看起来“像模像样”的驱动力源自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不谋而合的是,去年召开的2014年中国钒钛产业博览会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投资推介会主题就是“创新驱动发展,钒钛改变未来”。

  而这届博览会共达成481笔购销合同,签约金额达到418.94亿元;攀枝花签约项目27个,签约金额274.5亿元。

  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中表示,要继续抢抓攀西试验区的历史机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为方向,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和以钒钛为主业不动摇,坚持扶持优势企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不动摇,坚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动摇。

  毫无疑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攀枝花市白云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公司产品的行业特殊性与专业性比较强,而且拥有低合金钢锤头的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所以,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强,2014年产值1.6亿元,出口就占70%,产销稳步增长。我们从OEM代加工起步,到目前在北美市场与欧洲市场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并且通过科技攻关,掌握了发达国家才能生产的全套破碎机生产能力,完成了从单一零部件到生产成套装备的飞跃,而且价格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作为出口型企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铸造,从一开始,白云铸造就定位要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铸造厂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而不是仅仅生产诸如沟盖板一类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在张璟看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非常关键。一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高效率的管理团队。比如在金属(报废汽车)破碎回收领域,公司经过近3年的技术攻关,研发成功“含钒钛低合金钢分段硬度重型锤头制造技术”,而让该产品成为全球这一行业内的换代产品。其产品销售价格比普通铸件高70%,盈利能力增加3倍以上。该产品在去年4月的北美行业展览会上获得很好的反响,市场订单正在持续增长。同时该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攀枝花东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群龙向记者介绍:公司依托集团强大的实力和技术优势,2012年后期新增投资5000万元新建西部最先进、最大规模、全产业链的蓝膜平板太阳能产业项目,项目包括新建三条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蓝膜平板集热器生产线、一条国内领先水平的搪瓷内胆水箱生产线,年产能达10万套,2014年底已建设完成;2016年计划建一条2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户用型光伏设备生产线。全部项目竣工投产后,将是西部首家从事光热、光伏、太阳能溴化锂空调等新能源全产业链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安装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四川金沙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俊奎告诉记者,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副产物硫酸亚铁为主要原材料并加以综合利用,生产高附加值超微铁粉、电池级草酸亚铁、氧化铁等新材料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罗俊奎说,由于拥有核心技术,所以,产品受市场影响非常小,为了解决企业的发展资金,目前券商已经进入并完成了上新三板的所有前期工作,如果顺利,在年底前就能进入资本市场。

  “虽然目前经济形势不好,但,公司生产的金红石型包膜通用型和专用型钛白粉,由于质量好,价格适中,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1季度,产品非常好销供不应求,工厂满负荷生产,2014年生产销售了36000吨,今年计划完成40000吨。”攀枝花大互通钛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后明说。

  当地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去年钒钛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98.5亿元,利税总额7.7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实现总产值72.09亿元,利税2.8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48%;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占全市总数的65%。

  科技含量足的企业越多,越能让资源利用取得突破性的效果。据了解,按照预期目标,实施科技攻关后,到2017年,攀西试验区的铁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达75%,钒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超过50%,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达到30%。

  转身:精准顶层设计+“配角”角色

   在政府甘当“配角”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钒钛高新区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49.94亿元。其中,3月份工业产值19.47亿元,较上月增长29%,较去年3月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11.39%。

   攀枝花的转型并非盲目,也并非心血来潮。

  从“钒钛资源之都”发端转型,到“钒钛产业之都”升级崛起,再到“钒钛经济之都”步入辉煌,显然是有着明确而完善的顶层设计。

  2011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十二五”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基地规划》提出,“今后对钒钛与金属伴(共)生矿的冶炼,钒钛将成为主产品,钢铁则成为副产品。”

  作为“钒钛资源巨人”的攀枝花,开始谋划一条关于城市转型,建设“世界钒钛巨人”的行走路径。

  当年,中国工程院与四川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

  2013年,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正式设立,攀枝花再次被纳入国家战略。

  “奋力打造钒钛资源中心、生产中心、质检中心、研发中心和交易中心,加快推动攀西试验区建设。”攀枝花在提出顶层设计构架的基础上,还初步明确了一系列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攀西试验区建设的具体措施:

  发挥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推进钒钛关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高端市场培育;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项目为关键、科技为动力、机制为核心、政策为保障。

  此后,一系列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攀西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迅速落地。一批围绕钒钛产业提档升级的重点工程和项目相继落户。

  在完善的顶层设计下,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政府为转型提供了更“接地气”的方法,也更为企业所接受。

  钒钛高新区官员表示,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要素保障、创新体系、人才支撑等方面明确了17条扶持政策,确保在未来五年,地方财政每年将投入不少于5亿元支持钒钛高新区建设,用于科技创新专项和钒钛专业孵化器建设;设立了 1.5 亿元的钒钛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贴息担保、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钒钛企业。支持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钒钛相关产品开展收储工作;建立了国际合作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按照《攀枝花引进领军人才管理办法》、《攀枝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稳定培养办法》,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给予最高180万元安家补助。

  赵中告诉记者,坚持问题导向,把化解企业资金难题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对于有市场、有订单,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给予全力支持,全年累计帮助企业申请应急转贷资金34笔,合计4.1亿元,向上争取项目专项经费6000余万元;以设备租赁的形式为金沙纳米提供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有效化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

  “像白云这样的出口型企业,要抵御住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经常性地到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协调生产要素保障(解决火车集装箱、电力调度、废钢供应等)、协助多种渠道融资、听取企业意见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等;出台各类优惠奖励政策,积极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张璟告诉记者。

  攀枝花大互通钛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政府给予企业不少的扶持。在当地企业人士看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也随着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创建,会给企业带来宝贵机遇,昭示着攀枝花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钒钛巨人也将借此走向未来。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独家:东航客机飞7小时绕30圈降落尼泊尔
  • 体育西甲巴萨6-0 德杯拜仁连失4点负多特出局
  • 娱乐冯小刚三刀揭短汤唯:抽小烟儿智商低
  • 财经国资委称央企合并报道未向其核实
  • 科技手机选购调查:越有钱越舍得买手机 全文
  • 博客超级富豪开低档车为何成新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奶茶妹妹另类师弟弃名校环游世界读大学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尹中立:股市繁荣难解融资难和贵问题
  • 徐斌:央行总在关键时候顶“牛”
  • 许一力:政治局会议可能出新刺激政策
  • 朱大鸣:应当高度重视高利贷危机
  • 冉学东:中国式QE和人民币汇率的困境
  • 叶檀:股市的杠杆噩梦
  • 朱大鸣:央行直接放水是福还是祸
  • 李锦:“央企合并潮”的是是非非
  • 易宪容:两桶油涨停透露俩重磅信息
  • 徐斌:人民币汇率近期暴涨有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