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办主任郑杨:做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者

2015年03月16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王莹

  好的发展需要好的环境来支撑,好的环境需要好的机制来辅佐。

  过去一年上海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行业发展之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成为重点关注的内容,时值又一年“3·15”,上海在金融发展与金融纠纷并行的道路上,业绩与措施保障也呈现并行的态势。

  日前,上海市金融办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68.43亿元,同比增长14%;金融业税收完成1002.6亿元,同比增长12.1%;金融市场交易总额786万亿元,同比增长23%,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总额6.1万亿元,同比增长42.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健全和完善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机制,则是其重要内容。”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表示,为此,在过去一年中上海金融办共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是建立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机制;第二是探索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模式;第三是拓宽金融消费宣传渠道。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服务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金融领域中侵害金融消费者(投资者)资金安全权、知情权、隐私权、求偿权、声誉权、公平交易权以及消费者受教育权等问题逐渐突出。

  郑杨表示,这样的问题突出体现在多用途预付费卡领域备付金管理、P2P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领域。“相关投资理财、财富管理等企业及其活动缺乏监管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郑杨说。

  实际上,已经实施的新《消保法》和即将实施的新《上海市消保条例》均细化了消费者的权益,并首次将消费者保护范围扩展到金融领域。但郑杨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还将在地方立法、制度创新、沟通协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在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方面,重点研究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不清、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缺陷、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的权益如何保护等突出问题;而在制度创新方面将着重提高金融消费者纠纷解决效率。

  “加强诉讼、仲裁与同业公会、第三方纠纷调解中心等部门在金融消费纠纷协调解决机制上的对接。”郑杨表示,力争在金融消费者纠纷处理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蓝本。

  同时,现实表明,上海在吸引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金融业务的同时,也伴随着金融风险的集聚,极易成为金融风险的“洼地”。“在现有法治环境及分业监管框架的基础上,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分工合作,督促金融机构充分披露产品信息、揭示投资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郑杨说。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新浪财经

文章关键词: 经济证券新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副书记仇和被查 曾长期任职江苏
  • 体育CBA-准绝杀!辽宁客胜北京总分2-1
  • 娱乐成龙昔日外遇吴绮莉被控涉藏毒虐女
  • 财经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我提议高铁尽快提速
  • 科技“自拍神器”惹麻烦:多地博物馆禁用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男扮女装卖卫生巾月入过万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苏鑫:创新房地产2015正当时
  • 王福重:消协和打假都是扯淡
  • 冉学东:财政部债务置换背后站着央行
  • 陈思进:中国可能是货币战争的赢家
  • 张化桥:亚马逊的内幕
  • 水皮:中国版QE释放银行风险
  • 李锦:国资改革将以效益为落脚点
  • 徐斌:管制放松易 国企改革难
  • 余丰慧:地方债务置换对银行不是利好
  • 冉学东:地方债置换计划不是QE胜似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