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需要智慧

2015年01月09日 15:42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如果说这个时代最大的图腾是苹果,那么这家中国手机公司至少已经成为了中国版的苹果。小米公司不仅让用户们表现出类似苹果用户的疯狂,也搅动了中国的创业圈。

  李洋

  小米看起来是现在最接近BAT的一个词儿,它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最让人惊讶的是它在过去1年之内的膨胀速度—在中国,还没有哪家公司,尤其是做硬件的制造业公司,雪球滚得如此之快。2013年我们把小米公司列为年度公司时,就对它的以小博大、迅速成长感到好奇,那时它还只有手机这一个产品,而在1年之后,它的估值就猛增了350亿美元,投资了25个硬件公司,布局了多个领域……

  本期的封面故事就是沿着1年350亿美元的线索展开,探究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并且观察它从创业公司一步跨越为大公司之后,内外面临的挑战。

  我们之前的一些顾虑在过去1年里真的发生了—尽管在手机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小米也遭遇到天花板,向海外扩张时,一些未补齐的短板已成为其致命的风险,比如2014年12月,它在印度因涉嫌侵犯爱立信[微博]专利而被全面禁售。

  所有新公司只有两条路能走:要么死掉,要么变成熟。它们经历了最初的快速扩张期,最终还是要有一些科学而系统的打法让自己与自己的规模相匹配。

  小米的生态圈是一步战略好棋,迅速做大了它的格局。但我们通过对它的观察,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担忧:这家新公司似乎只是把过去的一些发展问题暂时搁置了,没有真正去解决,但随着公司变大,这些问题是藏不住的。

  比如小米现在还在按照创业公司的思路管理这家“大公司”,而它的估值已经达到450亿美元,员工已经超过4000人,不可能再依靠雷军[微博]和他的几位合伙人透支个人精力、亲力亲为的方式,去带动整个公司的发展—按照德鲁克的思路,这样的管理者并不具备企业家精神,也无法让公司永续创新。

  小米需要合理的制度和管理架构,其中也包括对人才的激励。假如未来计划上市,它可能还需要一个高效的董事会和一套公司治理机制。这并不意味着公司一定要走向官僚,事实上,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很多看上去不错的公司都昙花一现了,就是因为它们只顾着膨胀这件事本身。

  即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靠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一些积累了百年的商业常识也依然奏效。科学的制度不仅仅存在于一家公司的内部,也体现在整个产业链上。小米对它的共生圈—它的合作伙伴和一些竞争者—也需要拿出管理智慧。但现在看来,小米Mafia自成一派,这家公司几乎是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在打造整个生态圈,不管是对它投资的公司,还是被它的低价策略打压的其他新公司。

  雷军当然可以把这种残酷解释为优胜劣汰,但就像娄晓晶本期所写的话题提醒的:大力出悲剧。这不是在教大家以中庸的心态去面对所有事情,而是凡事都应施以合理的处理方式,才能避免发生类似本期特别报道记录的上海新年拥挤踩踏事故。假如看向那些卓越的10倍速大公司,你会发现它们通常都有意保持稳定的步伐,不会透支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小米变大了,它需要思考的事也变多了。

文章关键词: 管理 期刊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对话国足翻译哥:我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
  • 娱乐林青霞旧爱投资失利 惨当“应召男”陪酒
  • 财经山东高速成收费公路王:10年净利润超百亿
  • 科技凡客陈年:我曾经生产的服装都是垃圾
  • 博客法国特警突袭超市事件中的战术问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吉林学霸龙凤胎弟弟保送姐姐签约北大
  • 叶檀:中国没有抄到石油价格底
  • 杨红旭:少拿不动产登记来恐吓房价
  • 黄人天:驳马光远的黄金没任何价值论
  • 如松:北京房价今年是跌多少的问题
  • 易宪容:微众银行还只是刚诞生嫩芽
  • Kingsley:美国QE与欧洲QE的异同
  • 曹凤岐:中国股市春天来了
  • 洪榕:当前股市中的四大害人观点
  • 如松:香港不能走阿根廷的路
  • 荆林波:现阶段不宜强化电商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