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容易出悲剧,要警惕!

2015年01月09日 15:38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如果人生中只有一件重要的事,那么自我和这件事其实是脆弱的两点一线,需要其他支点才能构成合理稳固的三角形,才不至于用力过猛。

  文|CBN记者 娄晓晶

  插画|于瑒

  又到新年了,料想大家一定又定时发送了辞旧迎新的状态,群发了新年问候短信和制订了新年计划吧?可能好多人还顺带把这个节日又过成了情人节。

  过节确实是一件开心事,尤其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总要表现一下辞旧迎新的决心。但是,当你看到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发送类似的新年状态(配2014年度自拍9张),还需要回复很多条群发短信的时候,也是有点无聊和“用力过猛”之感,尤其是当你意识到,新的一天也不过是又一个普通日子的时候—所谓最后一天,不过是人类方便自己计数而已。

  而跨年之际在上海外滩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则更是一场令人惋惜的悲剧,让人觉得过新年,甚至过节的劲头也没有那么足了,欣喜和庆祝还是都控制在小范围比较好。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好好过节,或者“好好对待生活中重要的事”这件事本身是有趣的,但是“用力过猛”就会导致姿势变形,不但收获不了应有的快乐,甚至有可能大力出悲剧。

  如果在糗事百科上搜索“用力过猛”,你就能够发现无数“一句话不割—这是糗百的标准用语,建议大家前往亲验—早上洗脸时用力过猛,把自己搓躺下了。”之类特别富有画面感的段子。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被记载在糗事百科上的悲惨故事,比如你只是用力地贴了个秋膘,结果发现贴出来的肉肉再也回不去了等等。稍加反思你就会发现,生活里面有很多这样用力过猛的Moment。

  庞大的组织也会用力过猛,比如知乎热门讨论“历史上有哪些‘大力出悲剧’的产品”,就写到了很多大力适得其反的案例,比如摩托罗拉[微博]的“铱星计划”,这个我们星球上的庞大的个人卫星通信系统非但没有成功,还在某种程度上拖垮了摩托罗拉的相关业务部门;而苏联用于载人登月的N-1火箭全部以失败告终,同样也是因为力气用在了错误的地方—这些故事似乎在说,用力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方向错误,很有可能稍一用力就变成了用力过猛。

  很多时候,“用力过猛”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没有别的选择,如果目标只有一个,也会导致这种偏执。比如一场用力过猛的恋情一定是忽略了身边其他重要的事,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一个人身上,就像无数块短板簇拥着一块人生长板—能不能装水就不说了,还是不是个桶都成问题。而用力过猛地追偶像、用力过猛地打游戏或者用力过猛地工作都同理,这种过猛实际上是一种失衡。

  也就是说,如果人生中只有一件重要的事,那么自我和这件事其实就成为了脆弱的两点一线,需要另外的支点,才能让它成为坚固而稳定的三角形,以及很多很多稳固的三角形。如果爱情失守,还有工作可以慰藉;而工作不得意,也有其他的事情值得期待—就像罗素那句老话,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多点选择才不至于用力过猛。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能找到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情分配各自的力气。再说了,一年才刚开始,我们要省着点力气跑,不是吗?

  不是卖大力丸呢,凡事悠着点好啊!

  过节

  比如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用力过猛的圣诞节过法大概是送办公室所有人一份礼物,以及穿上《哈利·波特》里罗恩妈妈手织款的红绿花纹毛衣,倒不是这个花纹有什么不好,只是一旦穿上就和性感、美丽之类的概念一点不沾边了。

  比起其他老生常谈,我们不如就说说这件毛衣:它可能算是一种“用力过猛”的节庆装扮,而无论是不是什么节日,Casual Chic才是真王道,得不把节日当回事儿,穿出自我!换句话说就是,穿件红的得了。

  用力过猛地过节的另一个表现是,把这个节日当成游泳时候的换气时刻那么来过:如果平时太忙,就干脆躺在懒人沙发上无所事事;如果平时太欠社交,可能会参加十个八个Party,喝断篇个四五回……最后在各种节日综合症的陪伴下回到了办公室。

  走在成功之路上

  成功教可能是特别隐形的一种用力过猛,因为看起来特别理所当然—特别努力地工作,特别努力地赚钱,特别努力地维系人脉,“这不都是很正常的吗”?而看起来,使出100%的力气已经不足以表现对活着以及更好地活着的诚意,看看周围,使出120%乃至250%力气的人类竟也很常见呢。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晒午夜加班照时被人点的每一个赞都是一个督促你不要用力过猛的提醒,这意味着你可能走在了狼狈不堪而不自知的道路上。人生远比工作丰富多彩,可不要被商务舱、五星级酒店、西装和加班费包装起来的糖衣炮弹迷惑了,最后被工作一炮炸裂了自己的人生。

  秀!

  即将到来的新一年的时装周是精心作秀的明星和博主们的阵地,VICE上曾经有个年轻人“假装成时尚博主,穿得跟个傻逼似的去了趟伦敦时装周,看看到底有没有人给我街拍”,事实上她成功了,而且成功得不是一星半点:“我把自己打扮成最蠢的模样,然后保证浑身上下不超过10英镑,并且假装自己浑身都是来自Vivienne Westwood的旧货,大家就会感慨,对的,我记得这个包,当时巨火。”

  这件事情真的有点荒谬,同时具备了“光鲜外表”“苍白内心”和“因为二者不匹配所以就开始瞎说”的几重戏剧性概念—我们普通人在音乐节之类的场合也忍不住用力过猛,被问到“你最喜欢这场音乐节的哪个乐队”时也会热情地瞎掰一通的,没办法哦,我们就是因为害怕而会用力过猛的动物哦。

  明星们

  回首2014年《年度十大会穿女星》之类的帖子时,你会发现真正穿得好的—比如女王凯特·布兰切特永远都风轻云淡,能把一件白衬衫穿出万种风情,而且这种好品位能抵御岁月。而那些虽然年轻(也可能正是因为年轻)却努力把自己身上堆得Bling Bling的明星,出错的概率更高—比如蔡依林老师和诸如张杰老师之类的男星。

  本来时尚这件事儿本身好像就有点用力过猛,毕竟每年都要穿得光鲜亮丽面对镜头是一件大剂量的事。明星们假使穿错了,幸好还有范冰冰式的精致脸庞加持,而普通人追求时尚就没有这一重庇护了,大概的结果可以参考徐濠萦。

  而在穿衣服之外,可能会用力过猛的还有整容—整容能整出Angelababy,也有“一看就整过”的过猛案例。

  爱情

  用力过猛的爱情要不就是在心态上类似对待职场,认为付出了120%的时间精力就可以收获120%的年终奖;又或者是把爱情当成了自己一个人的游戏,没考虑对方是不是想接受120%的浓度,也许对方只愿意双方都拿出50%,剩下的部分分给事业、亲情和友情。

  爱情里的用力过猛和工作上的用力过猛一样,最为可怕的是自己可能意识不到已经走火入魔,最后要靠另一方接受不住120%的火力而退出来获得警醒—就算是赶上双方都用力过猛,都用上了十成功力,这种决战紫禁之巅式的恋爱的问题在于,可能撑不了多久。

  锻炼

  当锻炼成为一股时尚风潮之后,自然会和用力过猛地穿戴奢侈品一样有很大的用力过猛的可能……并且,这可能是很容易实现字面上的用力过猛的一个例子,比如你忽然扯到了背部肌肉什么的。跑步之类的高强度运动更是容易受伤,想想看跑上42公里这件事吧,挺猛的,要保护好自己哦。

  沟通

  从开始踏入社会工作的那时起,你就会发现人们都特别爱讲“沟通”这个词,似乎我们通常默认说话是沟通的最好方式。

  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谈谈”这句话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头(对于女人来说,说这句话意味着:我想骂你),沟通也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似乎过于看重人际关系和沟通的重要性了,就好像我们过于看重外向人格的价值,这会让不是沟通型人格的人有点压力,就好像有一阵如果不是爱骂人的乔布斯型,你就不好意思当老板一样。

  安利

  “安利”已经成为了一个动词,意思是向他人推荐,比如可以造句:“我强烈安利《一步之遥》,我认为这部电影表现了姜文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这是可以的,但是“我强烈安利《一步之遥》,你不看就不是我朋友”,或者“你不喜欢,就是你品位比较低”之类的论断就是用力过猛了,王思聪都没有这么尽职啊。

  营销

  人性化牌打得太多,导致现在大家一看到“亲”总觉得图谋不轨。而“催泪系”“梦想系”的营销似乎也非常红火,这类营销的卖点在于,“你必须买我的Idea,因为这是我的梦想。”按理说,你买我卖才是生意经,这种营销也可以说是情感勒索。

  术语

  我们生活中的术语太多了,这是一种混杂着高级工作语言(比如英语)和各种偏门行业黑话的语言,类似于徐克《智取威虎山》中东北土匪们的“蘑菇?甩个蔓?”和“么哈么哈”。这些冗杂语,按照On Writing Well一书的说法,是为了“公司用以掩盖其错误”或者“政治上为不可辩护者辩护”的目的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用太多的术语并不是一件自然的事,而是夹带了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顺便一提,由你说出来也没有你想象中像张涵予讲黑话那么帅。

  演戏

  代表人物可能是年复一年卖力爆筋演出、但是至今拿不到奥斯卡奖的小李……这种想拿奖的怨念从选片就能看出来,从《飞行家》到《华尔街之狼》,这中间无数个高难度角色都特别紧绷,演戏的时候特别需要拿着捏着,也实在蛮辛苦的。

  而生活中的用力过猛可能是每天发3张自拍,扮演女神角色;或者在朋友圈整个成为了工作的代言人,不是CEO胜似CEO,人工一体,非常卖力。

  技术感

  技术感这个时髦的概念在这个时代似乎有点过了……技术风潮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事,而今天每一个咖啡馆都在谈创业的融资的情况,就算不一定是泡沫的增长,至少有点不那么时髦了。

  如何不用力过猛的7条不负责任建议

  你看,为了不用力过猛,我们甚至都没有凑够10条。

  多点选择

  方向多了,劲儿就不往一处使了。

  平常心

  就算是新年,其实也是一样过。告别和珍重不在这一天,毕竟每一天都是一场告别,和一场新的开始。

  做自己

  能解决大多用力过猛问题。

  也别一个劲儿当偏执狂了

  偏执狂才能成功,但是成功不是全部啊。再说,这个成功本身就是偏执狂定义的。

  来点Measurement

  量化一下每天的时间,就知道有没有在某事上用力过猛—比如每天都打两个小时的甜蜜电话,也是有点问题了。

  看看别人怎么说

  如果不能录下自己每天的表现,至少可以听听家人朋友的评价,如果你发现都没有时间听别人的意见了,那肯定就是在什么事上有点用力过猛。

  试试Normcore

  一种时尚新潮流,由两个英文单词组成:Normal和Hardcore,顾名思义求同不求异,是一种“趋向归属感”的新状态,追求的是回归自然和天下大同。

  联系编辑:chenrui@yicai.com

文章关键词: 管理 期刊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对话国足翻译哥:我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
  • 娱乐林青霞旧爱投资失利 惨当“应召男”陪酒
  • 财经山东高速成收费公路王:10年净利润超百亿
  • 科技凡客陈年:我曾经生产的服装都是垃圾
  • 博客法国特警突袭超市事件中的战术问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吉林学霸龙凤胎弟弟保送姐姐签约北大
  • 叶檀:中国没有抄到石油价格底
  • 杨红旭:少拿不动产登记来恐吓房价
  • 黄人天:驳马光远的黄金没任何价值论
  • 如松:北京房价今年是跌多少的问题
  • 易宪容:微众银行还只是刚诞生嫩芽
  • Kingsley:美国QE与欧洲QE的异同
  • 曹凤岐:中国股市春天来了
  • 洪榕:当前股市中的四大害人观点
  • 如松:香港不能走阿根廷的路
  • 荆林波:现阶段不宜强化电商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