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谷枫北京报道

  “十三五”期间针对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和法制改革也将是重头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三五”规划)建议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等目标,并涉及包括股票及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改革、降低杠杆率、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有序扩大证券市场准入等多项具体工作。

  这些具体的目标构成了未来五年资本市场发展的蓝图。

  正如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所认为的那样,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改革是“十三五”有关资本市场规划中的主线,应该在规划期间重点完成,这些都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册制将正式落地

  “目前该规划的都有了,要做到的就是落实,比如股票发行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我认为“十三五”期间无论如何都会推出,这是股票市场发展的契机。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

  正如徐高所说,注册制改革在“十二五”期间未能完成确实是市场的一大遗憾,注册制改革也因此成为“十三五”规划以及接下来这个五年里,有关资本市场改革中最受瞩目的内容之一。

  董登新也指出,股市的注册制改革到现在还未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已明确说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证监会也提出2015年资本市场的重大任务是注册制改革,但2015年已经接近尾声,我们还没有看到注册制改革的影子,因此该项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必将驶入快车道。

  实际上,在“十三五”规划公布之后,注册制的推进再进一步。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

  草案明确,在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授权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开发行实行注册制度。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有关部门将制定相关规则,在公开征求意见后实施,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决定将通过特别法规调整的方式来实现。值得注意是,此次国务院也给出了注册制真正落地的时间表,注册制毫无疑问将要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得到落实与完善。

  虽然,注册制跳过了证券法的修改,但“十三五”期间,对于证券法的修改势必也会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也指出,现在的《证券法》对规范中国市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毕竟是过去工业化的产物,都是依据工业化的思维制定的,比如说重资产、重规模等,这些已经和现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全脱节了。

  2015年4月20日,证券法一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证券法修订草案共338条,其中新增122条、修改185条、删除22条。修改的内容体现在股票发行注册由交易所审核、欺诈发行处罚标准大幅提高、新增现金分红制度、可以设立证券合伙企业了、证券从业人员“炒股”解禁等多个方面,关乎资本市场的各个部分。

  修改涉及内容之多,注册制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中金公司一位投行部人士便对记者分析:“我认为注册制跳过证券法的修改一方面说明注册制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落实,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次修改《证券法》内容之多,需要更多时间研究。”

  直接融资比例再提高

  除了注册制之外,继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十三五”规划资本市场更加重要的一项工作。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数位专家皆表达了类似看法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部署仍然体现了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发展方向的根本思路,同时,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长期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建设目标。

  回首“十二五”规划,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也是重点被提及的核心要素之一,规划第三十三章中的第二节“加快发展直接融资”部分明确指出:要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拓宽资金入市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事实上,“十二五”规划期间,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社会融资结构带来了持续改善。今年前8个月,我国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比重达到18.7%,比5年前上升6.7个百分点。

  另外,2011-2015年直接融资比例以每年1.6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上升,但是从绝对水平来看,相比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高利对此认为,从整个融资比例的结构量上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但从量的变化来讲,变化并不是特别大。

  “间接金融占比过高,意味着大量的金融风险聚集于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过高。并且银行产品与服务相对单一,对有些领域(三农、小微、高科等)的金融服务并不得力。直接金融占比的提升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并且业态更为多元化,包括多种新型融资工具,可以服务于原先银行难以服务的领域。”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指出。

  实际上,继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也仍然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同时要在这期间取得突破, “我们认为,”十三五“规划会继续引导直接融资比重将继续提升。”唐子佩表示。

  高利也认为:“毕竟从数字上来说,直接融资比例的变化并不明显,大家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渠道,这可能与我们的国有体制和地方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公共平台,短期内很难有大的飞跃,但会随着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出现大的变化。因此”十三五“将沿着”十二五“的一些路径,对直接融资比例的提升再次进行规划。”

  金融协调监管猜想

  注册制改革,直接融资比例提升,这些改革内容都是根植于资本市场本身,“十三五”规划期间,监管结构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钱荒”、股灾等险些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事件。

  在反思这些事件形成原因之时,一行三会之间监管不协调,以及各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等问题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的当下,目前监管框架已不适应金融混业的发展。

  “我们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最大结构性风险,就是一边力推混业经营,一边坚持分业监管不变。”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表示。这一结论由魏加宁通过调研得出。早在2004年,魏加宁接受中财办委托,做过一个“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课题。

  魏加宁认为,上述结构性风险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发生前,美国的次贷产品本来是个银行产品,但跨到了证券市场,又跨到了保险市场,而美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这种监管体制与经营体制错位本身就是结构性缺陷”,魏加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实行分业经营,最好是分业监管;如果实行混业经营,最好是混业监管。”

  由此,也有学者认为,“十三五”规划期间,应该吸取“十二五”规划期间的教训,推动金融协调监管的发展。

  事实上,在“十三五”规划发布之前的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便提出了金融协调监管的建议。

  目前,市场对金融综合监管热议颇多,于金融协调监管的原因,各界已达成基本共识。但对于如何调整监管框架,外界则争议颇多,其中不乏有部门利益的诉求。

  “现在金融业具体如何综合监管还未明确。我认为金融综合监管不可能有各自创新的空间,必须由国家统一地进行顶层设计,设计出一套新的模式和思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那么,对于“十三五”规划期间应当如何调整监管框架,目前市场上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央行承担统筹协调的职责,并将系统性重要机构纳入监管框架。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上述方案将使监管职能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冲突,应成立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