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培森
▲庄培森书法作品
▲庄培森国画作品
庄培森,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艺术家、中青年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1963年生于北京,童年即与书法结缘,先得张伯驹先生启蒙,后师从沈鹏、刘炳森、张荣庆诸先生,并得到启功、黄胄、王遐举、白雪石等大家指教,是岭南画派杨善深先生的关门弟子。现为中国当代诗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化学院教授。
40多年沉浸在笔墨丹青之中,他的书画创作在继承优秀传统、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感受、探索拓展艺术表现力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等单位及国内外收藏家所收藏。
庄培森能诗、能文、能书、能画,且有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和教学理念,这在书法界并不多见。而且,他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会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也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呢?
采访庄培森真的不容易,约了几次,要么白天赶上他忙于事务,要么晚上他闭门谢客钻研书画艺术。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如约来到他的“金液斋”,倾听他谈诗文书画的创作感想,谈“由艺道臻”的艺术追术,谈“庄而逍遥、自认为美”的学术理念,谈“清者善”的人生哲学。
艺术人生,由艺臻道
记者:最近看到您又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主办的“中国艺术之光——融汇古今谱华章 画坛三老精品展”。现在您的社会活动这么多,会不会影响您的书画创作?
庄培森:现在社会活动确实是较多。不过,我年龄正好50多岁,年富力强,在书画界还算中青年。
我认为,学艺是为求道,而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技能。我曾讲,要不断地向古代书法经典学习,临帖是终身的功课。“艺”的目的是用来陶冶性情的,导情归正。《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艺不能上升至道,不能让人回味,不能启发人,那就永远只能是临摹、没有创造,就没有灵魂和思想寄托,这样的人也只能算是“匠人”,不能成为艺术家。
那怎么样才能“由艺臻道”?我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以开豁的胸襟从传统经典中吸取精华、锤炼笔墨,还需要投身于现实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真诚的学术之心把握时代的脉搏,传递民族文化的正能量,开拓新的视觉景象。所以,我觉得林岫先生今年为新书《培森书画》发行而题写的“清者善”,真实反映了我内心的追求。
“清”者,清正、清爽、清气之谓也。艺术之路唯“清“,才能走得远,才能体现出书卷气。做人唯“清”,才能达到口清、心清、身清,才能清廉、清正。“善”,简单地可理解为美,当然还有很多深意。从事诗词书画等艺术,需要一块远离尘嚣的净土,需要荡涤浮躁的尘埃,需要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
我每每在追求艺术作品的“清”与“善”时,就能感觉内心的“静”,笔下才能提炼到“净”,用笔就会爽利,表现出的气韵也才有可能清新、清正。我把这种“清”用在了生活中,从“静”到“净”,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保留一份平常心。正如我在《写意人生》诗中所说,“从容致潇散,淡泊本天真”。
著书立说,庄而逍遥
记者:2015年行将结束,您今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庄培森:今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二本书——《培森书画》。在首发式上,我提出了“庄而逍遥、自然为美”的学术理念。这不仅是在今年,也是我研习书画40多年来一个值得记忆的事。
我用了5年时间,出版了两本著作。3年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培森墨韵》,收录了我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还有在书法、绘画、诗文等领域的一些作品。这两本著作现已分别被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永久珍臧。
在《培森书画》研讨会上,我讲过,这个理念是我艺术创作中一次新的小结,是一些新的探索,是追求学术理念的实践过程。
在研讨中,这个理念得到艺术界名家的肯定与好评,刘艺先生不仅题写了此理念,还讲到“今后我们去共同践行这个理念”。
记者:您是如何提出“庄而逍遥,自然为美”这一学术思想的?
庄培森:这是我在40多年的学艺和求道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的。诗文书画都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几千年来有无数的大家名作需要我们去继承,这就需要学艺者永远保持一颗庄重的、恭敬的、谨严持重的心。而中国文化又是发展的,允许欣赏者进行再创造,而不是将之定式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就像汉代董仲舒说的:“诗无达诂。”诗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可以这样体会,也可以那样体会,只要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就好。这就需要学艺者“逍遥犹翱翔也”。
艺术作品也要符合自然之规律,我追求的学术理念是“庄而逍遥,自然为美”。“庄”者,庄严、庄重、稳重之意,“逍遥”指无拘无束、悠然自得、轻松愉悦之境界。将两者有机结合,再追求自然之美,才是高境界。
艺道兼培,由木而森
记者:听说您去年和今年都收了几位学生,您怎么看收徒这件事?
庄培森:回眸几十年书画人生,除了我的父亲,我遇到了许多让我终身铭记的恩师。我8岁时第一次见张伯驹老先生,听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儒释道,任天真,聪明正直就是神。”以我当时小小年纪,很难理解这番话的意思。但当我多年后登上泰山看到石刻“聪明正直”四个字时,始有所悟。
上世纪80年代初,沈鹏先生更是根据我已学习隶书的实际情况,特意给我制定了一套“先学隶书、再行书、后草书”的独特教学计划,这也是我后来主攻“二王”一脉的缘起。
沈鹏先生强调,学习书法要因势利导,根据个人喜好选不同书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出才气和灵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悠悠岁月,白驹过隙,在40多年的笔墨生涯中,我很幸运得到前辈们的教诲,使我不但在书画技艺上有些许进步,更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我明德格物的做人之理。
“艺道兼培”来源于沈鹏先生的十六字教学方针:“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我收的学生大部分为中年人,且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进来已是一棵大树,学成后定会成为一片森林。
中国经典文化,特别是书法艺术是需要传承弘扬的,这不仅需要大家艺道结合,还需要一代代人以身作则,发掘培养后起之秀。收徒,仅此而已。(王薇)
1 2 3 4 下一页1 2 3 4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上一页 1 2 3 4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