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志超 北京报道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一个是存在上千年的现实世界(原子世界),一个是线上的互联网经济世界(比特世界),两个世界的融合发展让保险行业赢来了蕴含海量市场机会的“大航海时代”。

  但传统保险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基于原子世界的能力,在比特世界需要突破。这就需要数据、计算、场景与云,这四大要素以驱动保险业的未来,就像大航海时代不仅需要哥伦布,更需要可以造出一艘可以成功出海远航的轮船,当然还有水手……

  前述这些,是阿里金融云总经理徐敏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报社主办的“21世纪保险年会”上演讲的开篇,在他看来,未来跨入保险大航海时代,首先要有终局思维,“数据、计算、场景和云是四大最重要的新能力元素。”

  “下一阶段,传统保险机构应该表现得更为开放,融合更多跨界的场景和能力,从产品、能力提供者的角色,转型为平台的连接者。”对此,徐敏并不讳言。

  大数据保险蓝图

  数据,将是保险大航海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

  徐敏表示,寿险行业现阶段主要基于生命表来计算费率,这是千人一面的。但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大众化,完全有条件做到“千人千面、千人千险”。

  在他看来,数据的生产亦将从“农耕文明”走进“工商文明”。

  何谓“农耕文明”?即自家只产自家粮,指的是当下很多保险公司自建数据仓库处理自己数据。

  “工商文明”中,“工”即社会化大生产,利用外部的高性能、低成本的海量计算资源;“商”则是数据交换,但应遵循特定、合理的商业规则,例如场景化定价,即利用双方的数据合作创新产品和业务,共同参与业务收入的分成。

  “对保险公司而言,优越的是外面有大量高性能、低成本的计算资源供其使用,也就是云计算。随着逐渐步入数据大交换时代,未来的金融创新将绝大多数发生在数据的汇聚处。”徐敏直言。

  而保险大航海时代的第二个重要元素,是计算。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算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将大大解放人脑;其二是计算能力。

  举例而言,“双11”当天,在超过500万次的咨询中,94%是通过蚂蚁金服智能客服机器人来解决,“蚂蚁花呗”的人工介入率尚不足1%,而回答准确率则逾80%。

  “当下,我们亦正在把该能力向全行业开放,可以帮助行业节约90%的客服坐席人员成本。然而,现阶段即便把该能力交付给保险公司,大多数保险公司亦难以将其效用真正发挥出来,因为缺少足够的数据来修正、优化模型,客户交互体验并不会很好。”徐敏认为。

  在他看来,目前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在于唤醒客户现有的数据资产,例如沉睡的客服录音。通过转线、加密后把数据传导到云上,进行录音向文本的转换,打标签、训练模型等。

  通过这个动作,一方面可以为未来的智能客服提前准备数据,亦能解决当前的客服质检、营销与产品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亦在为保险公司培养第一批的大数据分析师,为未来的保险大航海时代培养一批“水手”。

  “云保险”的想象力?

  保险大航海时代的第三个新元素,便是场景。

  在徐敏看来,当下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都是希望把客户的场景拉到自己的产品中去,先有产品后有场景,但结果很可能是在推出一款保险产品后才发现用户对此并不买账。

  他认为,保险公司过去的核心,在于“非同步”,很多甚至可以说是“事后记账型”,难以满足互联网保险时代成千上万的用户并发量、3-4秒内返回结果的用户体验需求。

  对此,徐敏建议,保险公司可以在保留现有核心系统的基础上,在云服务端再新增一个线上互联网核心,可以算作是现有核心的“前置”,批量和老核心完成交互,这就是所谓的“双核驱动”。

  保险大航海时代的第四个新要素,是云。

  在金融行业,云并非是一个IT概念,而是业务概念。它对未来保险业务的想象力,徐敏作了进一步阐释:

  首先,云是一个资源汇聚的平台,未来很多保险场景都是原生在云上,以便进行业务对接、创新。其次,云能大幅降低IT成本,如在阿里云平台上的众安保险,全年保单量逾10亿张,但IT成本投入仅为数百万。

  此外,云对支持业务出海的作用至关重要。阿里云目前正在海外建很多数据中心。最后,云不仅是底层基础设施层的概念,今天保险公司花很多钱在做业务开发,但不同保险机构之间的业务系统,有90%模块是相同的,只有10%的差别;且每个项目的开发周期均较长,未来随着SaaS云服务应用推广,可以很便捷地实现系统上线。

  “在保险大航海时代,保险的核心能力将被解放、重组,例如‘大数据+APP’,将为保险提供定价、风险和产品迭代的能力,互联网将成为最大的金融交易平台,区块链金融等手段会部分取代协议,成为一个分布式的信用背书中心。”徐敏在21世纪保险年会上如是说。( 编辑 赵萍)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