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实务转型能成吗?

2014年12月12日 23:49  经济观察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杨耕身

  “抱布贸丝”、“以货易货”,“人人都负债,而人人也有债权”。尽管鄂尔多斯的崩盘已非新事,但看到经济观察报12月7日关于鄂尔多斯的报道,仍不免后脊生凉。但鄂尔多斯不需要眼泪。“之前与煤炭和房地产相关的暴利行业,都一去不返”,经观试图带我们去看在鄂尔多斯崩盘的废墟之上,人们的挣扎、救赎以及转型。

  选择丁军这样的“煤二代”创业者固然有观察价值。丁军他们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公司,进行置换商品的信息交换和洽谈。这是鄂尔多斯的一个积极面。但丁军们具备多大的代表性,还值得推敲。因为报道也说,“很多重新创业的人们发现,鄂尔多斯现在做什么都不好做,做什么都是微利。这也让一些人觉得信心不足。”一夜暴富的故事早已破灭,崩盘之后的鄂尔多斯需要的是实务思维。

  对于鄂尔多斯而言,崩盘是最大的现实,教训是最大的现实。鄂尔多斯以资源“发家”,进而以资源与资金支撑起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正像资源型城市通常会陷入资源的魔咒那样,充足优良的资源同样没有使鄂尔多期拓展出资源之外的有活力的经济模式,而在整个经济社会中,曾经足够的财富亦没有生成关于财富的有效体制,更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增长方式。在这种情形之下,靠热钱以及民间借贷支撑的房地产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使得一旦出现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风吹草动,即全线崩溃。

  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在金融业欠发达,而产业或者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形下,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当然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公共财政,可以仅仅依靠“土地财政”来实现可持续。鄂尔多斯过去形成的独特的“体内循环”发展模式,以及它的浩劫,无不在提示它必须通过实体的、多元的以及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思路走出困境。

  如果说崩盘之前的鄂尔多斯,像一个暴富的“文盲”,那么我们更想知道,它在浩劫里学到了什么?

  吃一堑长一智,但崩盘本身并不会让一个城市天然获得学习的能力,更不意味着它从此拥有了经济的头脑。对鄂尔多斯来说,更需要的是从头开始来学习关于市场、关于经济的知识,同时补足关于法治秩序、关于客观规律的常识,并真正弄清市场经济以及政府服务之间的关系。只有在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与秩序之中,鄂尔多斯才可能培育未来,才可能从容实现创新与转型,并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

  今年鄂尔多斯启动了“10万大学生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以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来鄂尔多斯创业、就业,试图借此培育鄂尔多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鄂尔多斯的未来,不可能再是“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不再有捷径可走。这座曾经的黄金之城,必须要耐下心来,脚踏实地。这必将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能否真的脱胎换骨,还不好说。以货易货的确预示着债务处理的理性化,但丁军式的创业者要实现实务转型,任重而道远。至少就这篇报道来看,我对此并不乐观,但只要希望还在,就好。

  (作者系潇湘晨报副总编辑、专栏作家)

文章关键词: 国内新闻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NBA威少26分止骑士连胜 哈登44分火箭胜
  • 娱乐释小龙分手3年后祝福何洁:她会越来越好
  • 财经楼市调控连续两年缺席经济工作会议
  • 科技风向标:网秦CEO林宇“失联”背后
  • 博客实拍普吉岛红灯区 2014最火博客盘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神老师走红 被质疑太漂亮教不好(图)
  • 谢百三: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强劲
  • 慕容小散:吴晓波 您为什么不炒股呢
  • 管清友:点评经济数据 等待政策暖风
  • 郎咸平:中国改革必然遭遇的五大阻力
  • 刘光宇:最值钱的土地将最不值钱?
  • 朱大鸣:油价暴跌救了中国经济一命
  • 余丰慧:这轮牛市风险将大于2007年
  • 如松:10家坏账银行又该找央妈了
  • 陈思进:人民币暴跌了吗?
  • 叶檀:央妈偶尔忙 中国经济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