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牧业追随习近平足迹加速投资澳新

2014年11月25日 01:50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收藏本文     

   晨哨特约分析师 米之婕 撰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完成的澳新斐之行的最大收获莫过于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中澳在农业及食品领域的合作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尤其是来自澳洲的农产品及乳品的进口关税的降低,势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根据谈判结果,澳对华超过85%的出口产品从协议生效之日开始就能享受免税,4年内该比例将提高至93%,最终95%的澳大利亚产品将免税进入中国。其中与农牧业相关的有:中国将在4-11年内取消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关税。目前,中国对澳大利亚奶制品实施10%到15%左右的关税;中国将在9年内取消所有对澳洲牛肉的进口关税。目前中国对澳大利亚牛肉和小牛肉征收5%至8.4%不等的关税。4年内取消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关税。目前澳大利亚葡萄酒关税介于14%和30%之间;海鲜、园艺产品等将在2019年时取消关税。

   在这样的预期利好条件下,已经有许多中国企业开始行动。

   新希望集团在G20峰会召开之际宣布拟在澳大利亚农业与食品领域投资5亿澳元,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乳业。

   天马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其拟以1800万澳元收购澳大利亚两处牧场事宜,两国政府相关部门核准程序已经完成。剩余1710万澳元于结算日2014年11月30日前支付。

   在2008年,中国便与新西兰签订了自贸协定。短短四五年间,出口到中国的新西兰品牌由最初的几个增加到200多个。而新西兰乳制品、肉类产品对华出口均实现500%以上的大幅增长,木材也实现了300%的增长。

   2013年,中国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了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一年,中新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为182.19亿新西兰元,同比剧增45.2%。

   11月21日,习近平在奥克兰参观了新西兰农牧业技术展,并与新西兰总理共同见证了中新多家企业的合作协议交换,涉及金融、乳制品、航空、通信等多个领域。

   其中,伊利集团总体投资额达到30亿人民币的乳业项目尤为引人瞩目。这一金额不但创下了中新两国有史以来投资规模的历史记录,并将成为全球目前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牧业投资在过去5年里已经增了多倍。2009年, 华奥物种集团(Agria Corporation)入股新西兰规模最大的农业方案企业PGG Wrightson(PGW)。PGW营业额超过十亿美元,其草种业务位居南半球第一。华奥是首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上市的中国农产品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农作物种子的培植、研发、生产及分销。

   2010年,光明集团以3.82亿人民币的价格认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业(Synlait Milk)公司51%股份,这是中国乳业首宗海外收购。

   2011年6月,中国农牧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华奥以及新西兰公司Ngai Tahu Holdings,又联合收购PGW的 50.01%股权,收购金额为9204亿港元。

   2012年1月,新西兰政府批准了向上海鹏欣集团出售16座克拉法牧场,这是中国投资者第一次在新西兰购买牧场。不过鹏欣集团没有透露购买牧场的价格,但表示总投资超过2亿新西兰元。

   2014年3月,新莱特乳场发布公告称,上海鹏欣集团对该乳场的收购已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收购金额约4.6亿元人民币。

   2014年11月21日,大康牧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鹏欣集团11月21日与蒙牛乳业[微博]、美卡(Miraka Limited)就乳制品合作业务签署了《UHT牛奶项目协议》。各方将以中国作为目标市场,增加新西兰UHT产品产量和品种,并加强在新西兰乳制品产业的资本投入。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北大与女留学生发生性关系副教授被开除
  • 体育孙杨全国赛药检呈阳性 禁赛3月已期满
  • 娱乐《神雕》按新修版改编 杨过堪比韦小宝
  • 财经央行降息后六大城市房价有望反弹(名单)
  • 科技人人影视等关停背后的整顿风暴
  • 博客薛涌:小年轻凭什么住大房子?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濮存昕将现身教育盛典 教育APP哪家强
  • 冉学东:钱荒魅影为何再现?
  • 牛刀:李稻葵人民币涨5%的预测会破产
  • 金岩石:民间金融的罪与罚
  • 齐俊杰:P2P的收益里面藏猫腻
  • 刘军洛:央行加入“做多美元”行列
  • 张庭宾:降息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 叶荣添:A股将连续暴涨 满仓
  • 叶檀:降息不是调控中国经济的仙丹
  • 徐彪:央行降息背后的大逻辑
  • 徐斌:股市泡沫正兴起 牛市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