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与房地产

2014年11月06日 02:05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收藏本文     

   李一戈

   请原谅,我决定摘抄一大段资料。

   2012年2月27日,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微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举办高层研讨会,发布了《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它们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其余的88个国家或地区要么继续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要么下降为低收入国家或地区。

   也就是说,87%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近50年的时间里,无法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到高收入阶段。这被经济学界称为“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的推算,2013年中等收入门槛为人均国民收入1045美元,高收入门槛为12745美元,分别对应世界银行1987年界定的480和6000美元。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继2002年突破1000美元后,2006年突破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3000美元。但当年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50120美元。中国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六分之一。

   中国大约是在2003年迈入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收入最低门槛。从数据上看,在这方面要追上美国佬,估计还得很长时间。但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的最低门槛,却是可见的将来。

   需要什么条件呢?姚枝仲在最近发表一篇文章《什么是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中认为,一个经济体要在50年之内从低收入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其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需要保持在5%以上。今天的这些高收入国家,只有极少数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历史上实现了50年之内保持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像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即使在其高速发展时期,也没有哪个国家在一个50年的时段内保持了5%以上的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根据世界银行和中国多个机构的预测,即使最悲观的观点,2030年之前,中国GDP增长率也将保持5%以上的增长率。姚枝仲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很好地避免陷阱,则其在中等收入阶段的收入升级将长达几百年时间。如果能有效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则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而按照上述预测,中国必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不必担心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任何稍微关心宏观经济的朋友都能发现,过去35年年均近10%的增速,是不可持续的。2016-2030年,最乐观的预测年增长率是7%,最低只有5%。呈现清晰的递减趋势。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已成共识。与此相伴随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投资的占比,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则需要不断提高。

   这跟房地产有什么关系?当然有。过去10年,以投资作为主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房地产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种过于倚仗重资产的局面正在改变。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投资占比,但服务业的内生增长依赖于科技创新。不过,经济和投资增幅的梯级向下,都必须是平稳的。这也就是2014年全面放松楼市限购和限贷的背景。

   这种枯涩的文字,可能你会读起来很累。那么,请直接看以下的结论:

   2016-203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5%-7%的年增长率,其间也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这意味着,收入在增长,首次置业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都不会消失,房地产就还有较长的发展空间。因此,整体上无须对房地产持悲观态度。

   但经济转为中速增长,且投资占比不断下沉,这意味着,无论是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一部分的房地产投资,还是作为消费一部分的住房消费,都必然减速。换句话说,地产商应该将自己的增长速度放慢下来,而居民个人也最好是从投资性购房需求里退却。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周永康案将向社会公布 现仍在调查
  • 体育NBA-火箭5连胜 卡纳瓦罗任恒大执行主帅
  • 娱乐台媒称黄奕欲报案 告前夫诽谤染毒淫乱
  • 财经电改突围:发改委一纸通知搅局电网垄断
  • 科技拉卡拉:将社区电商做成大生意
  • 博客杨澜声明:加入美国国籍等消息不实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学神考前开班辅导同学 曾是高考状元
  • 沈建光:资源品市场化改革恰逢其时
  • 连平: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抑或应运而生
  • 钮文新:不要给“一路一带”添堵
  • 齐俊杰:中国需要马歇尔计划
  • 余丰慧:银行存款减少原因何在
  • 陶冬:欧央行明年上半年推出美式QE
  • 叶檀: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性将超股票
  • 天天:15年来银行存款首降因货币政策
  • 徐斌:中美经济博弈背后的制度差距
  • 许一力:APEC将成亚洲洗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