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民企的“诱惑”与“困惑”

2014年11月05日 11:57  《经理人》 微博 收藏本文     

  张利国

  顶层治理结构改革不配套,同化于国有企业;股本规模比例造成差距;企业文化难融合造成发展阻碍;企业管理机制不同步,影响双方优势互补等,将是民营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 文 / 张利国 知本创业管理咨询公司战略咨询事业部总经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思路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到企业间资本、机制的整合,更涉及到政府监管体制转变,任何一个层面的改革滞后都会影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效果。就企业间整合而言,本质上还需要从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资源优势和民营资本的市场机制优势,有效实现互补、融合才是正道。

  混合所有制主要目的是促进市场化改革,民营企业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主力军,需要在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明确自身参与方式。

  民营企业面临诸多诱惑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众多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思路,民营企业可能存在较多的机遇和诱惑。

  首先,突破行业壁垒,可以参与更多的基础类行业市场经营。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在石油、煤炭、钢铁、电力、电信、航空、金融、铁路、粮食等方面相对垄断的经营局面,民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过程中,有机会冲破行业壁垒,参与到这些行业并取得一定的业务空间。

  其次,借助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规模和空间的更快增长。

  总体来说,国有企业在资金、设施,以及行业地位、政策等方面相对民营企业而言,有足够的优势。民营企业整体上以“小而散”的状态存在,原始或短期内积累的资源能力,相对国有企业并不具突出优势,但在管理机制、管理效率、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新的混合所有制情况下,民营企业通过依靠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可以促进原有产业规模和空间的扩大。

  再次,依靠平台保障,可以安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阶段,国有企业与政府公关关系相对民营企业而言,仍存在较大的政策保障优势,利用这种政策保障机制,可以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机会,而不会成为受国家宏观调控负面影响的组织。

  如何保住市场基因是民企最大困惑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是企业间的整合,更需要政府监督体制配套改革,在此过程中,任何方面的配套都可能使民营企业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由此,民营企业有许多待解决的困惑。

  首先,如何避免顶层治理结构改革不配套,同化于国有企业。

  由于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在管人、管事、管财的机制方面仍然管理得比较细,如果这种顶层治理结构没有改变的话,民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后,其原来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企业市场化管理机制,重要的是以市场为准绳,机制的应用与变化主要以适应市场变化为主。如果在混合所制后,合资企业的管理机制无法由企业主导或以市场为准绳,势必使合资后企业期待的市场因素丧失,或部分重要因素变异。因此,要想在混合所有制过程中有效吸收民营企业的市场化基因,必须有国有企业顶层治理结构的配套完善或调整。

  其次,如何避免股本规模比例造成的差距。

  按照以资本为主导的决策机制,很可能由于混合后民资所占决策投票权数量小的原因,使民营企业原有的市场管理机制得不到融入或无法有效合拍,也有可能出现混合后民营企业臣服于国有企业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属于相对微观层面,更多取决于国资代表方对市场化管理机制的推行程度,但也须引起关注。

  再次,如何避免企业文化难融合造成的发展阻碍。

  国有企业有管理规范较高、决策链较长等特点,而民营企业有相对灵活、决策随意性高等特点,如果不能充分实现优势互补,不能有效推进文化融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企业内部矛盾,反而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等方面,不能有效融合是多数企业重组失败的核心原因。国有企业若与民营企业重组合资,同样面临这方面的挑战。如何能持续、稳定地完成文化融合,将对混合所制过程中国资与民资的优势互补构成较大的挑战。

  最后,如何避免企业管理机制不同步,影响双方优势互补。

  企业管理微观层面,涉及到薪酬、股权、期权等,以及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等问题。若在混合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差距或差异的话,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效果。

  民营企业的市场基因很多,但涉及到用人问题则是能否保障市场基因的关键。民营企业以市场决定薪酬水平,短、中、长期的激励方式,人员的岗位配置,人员的去留……这些都是市场基因的关键。如果没有用人与业务的市场化,资本的市场化等都将很难落到实处。而用人问题与市场化接轨程度不高,也正是制约国有企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能否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合所有制的最终效果。

  当然,这些具体的管理机制不仅仅是涉及到混合过程中某个具体的国有企业,而是涉及到国有企业深度改革过程中有关人员激励机制的配套性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大力推动和发展中,是否有效秉承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原则,政府和企业仍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尝试,混合多方在此过程中更需擦亮眼睛,谨慎前行。

文章关键词: 企业,财经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内蒙冤案受害者母亲:上访9年定有包青天
  • 体育欧冠-皇马胜利物浦出线 阿森纳连失3球平
  • 娱乐台媒称黄奕欲报案 告前夫诽谤染毒淫乱
  • 财经电改突围:发改委一纸通知搅局电网垄断
  • 科技拉卡拉:将社区电商做成大生意
  • 博客如果食物会说话(图) 亲历林青霞60岁寿宴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学神考前开班辅导同学 曾是高考状元
  • 齐俊杰:中国需要马歇尔计划
  • 陶冬:欧央行明年上半年推出美式QE
  • 叶檀: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性将超股票
  • 天天:15年来银行存款首降因货币政策
  • 徐斌:中美经济博弈背后的制度差距
  • 许一力:APEC将成亚洲洗牌的关键
  • 冉学东:房地产是全球大通缩罪魁祸首
  • 官建益:牛市从10月最后交易日开启
  • 刘杉:银行存款减少 没什么可怕的
  • 金岩石:破解阿里的双重股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