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在北京加速推进。
据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的消息,位于广安门外、什刹海、月坛、德胜街道的多家养老照料中心已于10月2日重阳节前投入使用。这是继今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首家位于南磨房的照料中心开门迎客,及9月初西城区金融街街道的中心开业后,第三批投入使用的养老照料中心。
所谓养老照料中心,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主要载体,辐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其重要特点是对接医疗服务,推进“医养结合”。
以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为例,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其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老龄公寓、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室、助浴室、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
根据《北京市2014年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要求,养老照料中心将优先鼓励对民办养老机构、街(乡、镇)敬老院或养老院、光荣院以及符合条件的全托型托老所,实施改建、扩建或整合改造。今年初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将在全市322个街道建立养老照料中心。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曾公开表示,今年北京将建成80个拥有50至100张床位的养老照料中心,市政府预计投入约2.4亿元,带动直接社会投资约20亿元。
对此,一位民办养老机构的市场人士表示,因为“医疗相关的养老服务,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对原本不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改建后新增的医疗服务项目对改善盈利状况具有一定益处。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员杨团表示,《方案》优先鼓励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改建有利于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效益。但她对敬老院、公办养老院的改建效果心存担忧:“改建成照料中心后,服务项目变多,而且很多项目是提供给养老院以外的居家老人,公办养老院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补充居家养老服务
早在2008年底,北京市即提出“9064”养老新模式,即到2020年,北京市将有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这意味着,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和补充是政府的关注重点,而养老照料中心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目前,根据《方案》要求,养老照料中心需具备的主要功能有:机构养老、居家助老、社区托老及专业支撑(即与辐射区域及周边的医疗机构、专业服务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或协作关系,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各项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其中,机构养老的功能相对弱化。
仍以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为例,该中心的服务可辐射全街道19个社区,但其老龄公寓仅有100张床位,中心拥有面积约为7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金融街老龄公寓仅一门之隔。公寓内老人若需医疗服务,可通过一条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卫生服务站。同时,卫生服务站还为公寓内所有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周到公寓巡诊两次,老人在此看病拿药亦可医保报销等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走访时,发现该照料中心大门紧闭,且门口未提供咨询电话等信息。
据附近金融街温家岭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的入住规定相对严格:户籍地址在辐射范围内的老人若有入住老龄公寓的需求,需通过所属居委会提交申请,居委会审核并确定其符合初步条件后,再由老龄公寓的专职人员对老人的状况进行评估,在评估认定其符合条件后,老人方可入住,“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至于为何大门紧闭,该工作人员的解释为,“一来是怕一些能走动的老人走丢了,二来里面卧床的老人比较多,外面的人进出会打扰老人休息。”
此前,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公开表示,养老照料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持,同时为高龄、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托底的机构养老服务,因此入住门槛较高。
与入住条件高相对应的,是其价格的相对优惠。据温家岭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寓里硬件设施良好,相关服务到位,“铺的都是防滑防磕的地砖,且干净。老人每天吃什么都会写在一个小黑板上,还有专门的阿姨带老人活动”。据悉,公寓里每月的床位费为3000多元,“这样的条件,放在其他地方价格估计得翻一倍”。
相比之下,该照料中心对居家养老的支持较为丰富。据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康复室、助浴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均向社区内所有老人开放。家属若因故需托管老人,可直接到居委会登记,由社区“养老巡视员”临时照看。另外,离该照料中心不远处的抄手胡同内,建有金融街日间照料所,有近10张床供老人午休,同时,该日间照料中心还可为社区内的数百位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盘活存量的两难选择
今年8月13日,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发改委等9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指出,北京市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具备医疗条件。
这意味着,以往不提供医疗服务或提供的医疗服务不达标的老年公寓,将面临转型。转型的方向,一是按规定添加医疗设备,满足文件要求的医疗条件,二是通过改建将养老机构变为养老照料中心,面向全社区服务。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添加医疗器材,我们院里的老人平时还是习惯了到大医院里看病,我们花钱投资了,不一定会有回报;但如果要改建成照料中心,一来场地本身可能是个限制,二来服务的种类增加了,我们担心服务不过来。”一位民办养老院的院长告诉记者。
而上述市场相关人士则认为,目前依旧有部分养老机构,其主要客户为健康老人,因此养老院并不具备医疗条件,而选择医疗服务外包,“这对老人来说风险比较大,一来医疗服务质量没法保证,二来时间没法把握”。而“要求所有养老机构具备医疗条件”这条规定,能迫使这类机构转型,降低老人医疗方面的风险。
此外,《通知》还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养老机构或养老照料中心,并将医院空置资源引入养老服务,以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的结合。李万钧表示,北京将探索如何将资源闲置的二级医院转型为养老院、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院。
杨团指出,由于公办养老院通常规模较大,加上设施更为完备,因此改建成养老照料中心的余地更为充足。但同时,养老照料中心这一平台上提供的服务,杨团建议“尽量和专业化的市场机构合作提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