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独资医院的“鲇鱼效应”撬动医改

2014年09月10日 23:28  中国产经新闻报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梁文艳报道

  外资独资医院来华从“传闻”变为现实,一时引发社会热议。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广东等7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这意味着试点城市居民看病有一个新的选择。另外,国内医疗服务行业多年一成不变的格局或许将因此而被打破。

  一部分人期待外资独资医院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能够起到一个“鲇鱼效应”,可以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而另一部分人对于外资医院入驻存在诸多疑虑,如外资医院的服务对象涉及不到普通老百姓,没有医保等。那么,外资独资的医院入华真的如政策中说的那么简单吗?

  “鲇鱼效应”初露端倪

  “国家这次准备在全国7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也是希望借助外资医院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推进我国多元化办医格局,改善现在国内医疗资源供方不足,分布不合理的局面。”博隆兴业咨询分析师李志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私立医院发展刚刚起步,整体水平不高,信誉也差强人意,公立医院则缺乏竞争,且面临繁重的改革任务。医疗市场资源的不平衡,医疗效率低下等种种原因导致民众看病难、看病贵。

  那么,外资独资医院入华,又是否能够起到“鲇鱼效应”的效果,达到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教授袁健对于外资独资医院所发挥的“鲇鱼效应”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详细地解释了外资医院能够发挥“鲇鱼效应”的原因。

  袁健表示,要改变医疗资源不平衡的情况,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加大公共财政力量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竞争的倒逼。而设立外资独资医院,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其资本、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而具备这些能力的外资医院就是搅动医疗市场的“鲇鱼”,会为这个医疗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外资独资医院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深圳等经济特区一样,虽然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会从观念和管理等方面对全国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袁健表示,外资医院在服务质量、医院管理、医疗水平、医院资金和设备都比国内医疗机构具有优势。这些优势会随着外资医院一起进入中国,并对中国医疗市场产生影响,就像当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一样。不论外资独资医院如何定位,都能相对缓解国内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压力。另外有一点也值得欣慰,就目前外资独资医院进入我国医保体系的障碍也并不大。例如深圳马林顺潮眼科医院在今年的8月份已成为深圳市医保定点医院,该院所有检查将依据深圳医保收费,超过80%的药品可刷卡报销。

  李志学表示,这样一来,外资医院可以分散和缓解公立医院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状况,同时还能形成一种竞争之势。

  中研普华研究员梁嘉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假如外资独资医院以商业营利为首要目标,业界判断其主要会定位于高端市场,就如上海瑞东医院那样,通过较高的收费和较好的服务,将具有这种医疗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人群从公立医院服务中剥离过去。这有利于节约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使后者更好地服务于普通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能够对我国公立医疗资源形成有益补充,对缓解看病难大有裨益。

  事实上,人们在大谈“鲇鱼效应”,大谈外资独资医院优势的同时,内心对于外资独资医院能否真正起到调节医疗市场资源的效果还存质疑。

  外资医院来华“水土不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于外资独资医院早已放开,早在2007年,我国对外资医院试点工作就曾实施过。2010年,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到,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并逐步放开。

  然而,外资独资医院来华创业并不太顺利。记者了解到,2007年外资医院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该医院产权归深圳市政府所有,由深港双方共同组建的医院决策和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双方在医院管理体制、财政投入机制、人事分配制度、保障公益性、企业化运行、成本管理、服务模式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等领域大胆改革,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经过几年的发展,并没有达到当初所设定的理想结果。

  李志学对记者说,外资医院不必然要寻求医疗收支平衡乃至达到一定盈利点。外资独资医院的收入来源无非有二:药品价格、医疗服务费用。医疗服务费用限于国情,不可能无限度提高,否则就会沦为少数人享用的贵族消费。如果想要降低病人在外资医院的开支,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医保,二是商业保险。

  事实上,与国际对接的商业保险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全覆盖的,需要一个过程。而让一些愿意为医保病人提供服务的外资医院成为医保单位,使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外资医院的个性化服务,则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并给予支持。因而以上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

  袁健告诉记者,外资医院的特点是“高大上”,提供的是高端医疗服务,决定了其覆盖的服务对象也必定“高大上”,即有钱的在华外籍人士和中国本土的有钱人。而这部分人群从数量上说本来就很少,属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更少。

  袁健进一步表示,即使以后的外资医院定位发生改变,服务于普通大众,但由于现阶段外资医院的服务并不在医保之列,对一些民众来说还是不太会选择去没有医保的医院。据统计,我国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比例的官方的数据是95%,但这仅仅是基本医保,医保的范围和比例都很低,而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恰恰主要是这些群体,所以,不在医保序列的外资医院显然对这部分人的服务很有限。

  另外,李志学认为,外资医院和民营、公立医院竞争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在二三线城市,民营医院拥有价格优势,外资难以立足,而在北上广等一级市场上,受医生资源以及医保等限制,外资医院对国内大型公立医院并不构成威胁,顶多在牙科、妇产科等高端专科医院领域会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

  有媒体报道称,要引入外资医院,需要引入外籍医生。可按照国内现行规定,外籍医生必须通过中文考试,拿到中国执业医生证书,这就将不少国外医生挡在门外。另外,不少外资医院采用聘请国内医生的方式,但这些医生大多是“正式工”,到外资医院只是兼职性质。

  “外资医院本身所具有的优势,面对中国本土市场生态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必须在本土化视野内,重新建构。”袁健表示。

  另外,袁健认为,外资医院的优势只有在大环境下才能发挥出来的,在中国,毕竟不能把外国医院直接搬过来,所以也有不足,他们也面临三大短板,那就是医疗人才,医疗保险和药品供给,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外来医院能够移植、能够复制,能够适应中国现在的大环境,然后在国内的医疗服务市场立足,也是外资医院面临的一个挑战。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梁嘉沛表示,外资医院初步市场定位必然是走高端,逐步向中端发展。外资医院面临高昂的医药成本,但拥有领先国内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在中国高端市场拥有极大的吸引力。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外资医院必须尽快解决医保、设备进口难等问题所带来的竞争劣势,所以外资医院初步不宜扩张规模,保持“高大上”形象,等待利好政策的到来。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曾对媒体表示,“洋医院”的前景还需观望,关键在于整个中国医疗市场的政策环境是否足够开放。

  如何让外资医院真正发挥其作用,破除层层的“玻璃门”成为关键,如破除地方层面的利益障碍,梳理过高的投资门槛设定。

  面对外资医院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处理是我们下一步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外资独资医院的作用,梁嘉沛认为,国家应该建立独立的外资医院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原因在于国内对外资医院规范的法律法规缺乏,在外资不受到歧视和便民待遇方面难以得到真正满足,国家应该逐步规范外资医院市场,改变外资医院数量少、规模小的现状,落实《宪法》关于发展各种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定,对现有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完善,不仅使其与上位法保持一致,而且通过修改,进一步详细地界定外资医院的性质、税保标准、权利义务、优惠措施及运作方式等,使外资医院的准入和运作得以规范。

文章关键词: 经济财经金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西省政府官员:山西官场被查蒙了
  • 体育孙杨林丹领亚运会名单 男篮热身大胜约旦
  • 娱乐刘翔娇妻变化大 王思聪:整容改变命运
  • 财经李克强打气经济:靠强改革不靠强刺激
  • 科技苹果发布智能手表及两款大屏iPhone
  • 博客习近平“很不赞成”课本删古诗透露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三男孩向男生推销卫生巾 用作军训神器
  • 冉学东:总理对货币发行相当警惕
  • 杨红旭:新一轮购房季即将来临
  • 凯恩斯:中国股市需要创新 需要改革
  • 官建益:读懂总理讲话 股市不可能跌
  • 尹中立:新的股市投资盛宴将开启
  • 杨德龙:大妈跑步进场时大盘阶段见顶
  • 余丰慧:李嘉诚为何给楼市又泼冷水
  • 叶檀:大规模贸易摩擦时代已经到来
  • 徽湖:中产家庭还能不能投资房地产
  • 冉学东:鄂尔多斯式“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