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我国经济在失速边缘 每次靠微刺激拉回临界速度

2014年08月26日 00:29  中国经济周刊  收藏本文     

  【热点观察】经济会“失速”吗?

  钮文新

  中国经济恰恰如此,两年来一直保持“临界速度”,油门小一点就会“失速”,但谁都不愿意再次踩下足够大的油门。

  所以,每一次“微刺激”只是把中国经济这架飞机从“失速”状态拉回到“临界速度”,然后滑行,而很快又进入“失速”状态;然后又是新一轮“微刺激”。如此循环往复,结果是边际效应递减,越刺激越需要更大强度的刺激。近日公布的汇丰中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意外下降到50.3,为过去三个月来新低,正体现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这是不是预示着再次“失速”?我认为,稍有不慎就是。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失速”周而复始的核心因素,否则单靠“微刺激”无效,而且边际效应递减。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依然是金融问题。而要搞清问题,需要先看看今天这样的状态是怎样形成的。

  2003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表象,我们大力紧缩货币。实际上,那一轮经济“过热”是欧美国家消费过热引发的,紧缩货币的结果是保护了外需而压制了内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出现,欧美消费“失速”,对应的中国外需也开始“失速”,随后,中国经济增长“失速”。在此背景之下,政府主导的4万亿元大投资开始了,而这个投资不过是为了补足过去失去的内需而已。

  但用力过猛。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政府投资过热,当然应该减低政府投资的热度。但中国开始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组合,导致政府项目占用了绝大多数的金融资源,而无法获得金融资源的民间资本渐渐失去活跃度。于是,大量民间资金离开实业开始“逮着什么炒什么”,不仅金融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股市的暴跌使整个社会的负债率无法获得股权资本的平衡。如此恶性循环持续长达4年之久,而后出现的就是实业撂荒,资本外逃。

  所以,现在中国经济的状况是:在极高的金融成本之下,内生性(或主动性)增长动力严重匮乏。由于内生性增长动力严重匮乏,而导致“微刺激”一再失效,经济“失速”的状态频频出现。

  该怎么办?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大规模QE?难道它们不怕通胀?它们明白,就其国内经济而言,第一,经济刺激要么别做,要么一次性做到位;第二,长时期保持资本廉价,民间投资才会活跃,这是强化主动性增长的必要手段。所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很少使用政府直接投资,而是增加廉价资本,让市场去选择。

  但中国已经掉进金融陷阱,高企的资本价格使得民间实业资本没的选择。所以,对中国而言,改革是一方面,而更急迫的问题是要“有效压低金融成本”,其核心是“打破金融和实业之间业已形成的恶性循环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铲除货币投资,释放现有的金融能量,而不能一方面要压低金融成本,另一方面又允许金融空转消耗能量。虽然这很难,但再难也得做。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公安部利用卫星在新疆发现非法越境通道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3-0 英超-曼联1-1
  • 娱乐61岁钟镇涛今日大婚 狂欢两日豪掷530万
  • 财经山西政商灰色朋友圈:培养富可敌国煤老板
  • 科技IDG熊晓鸽梦想:记者、投资与好玩项目
  • 博客李银河:看电影流眼泪被王小波嘲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职遭大面积零投档 降至180分无人报
  • 金岩石:政府万能论错在哪了
  • 熊熊:结构性货币政策正遭遇困境
  • 高善文:《大熊市可能结束》并非我意
  • 水皮:从“渡边太太”到“中国大妈”
  • 凯恩斯:创业板可能出现万亿市值股票
  • 沙黾农:民心思涨 新政需要牛市
  • 叶檀:农民不愿成市民原因何在?
  • 徐斌:八月信贷数据或致全面降准降息
  • 冉学东:放松限购限贷只是拉长了周期
  • 许一力:躲在冰桶挑战背后的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