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遭遇“垄断门”

2014年08月12日 13:11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本刊记者|卢华磊

  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因为收取不公平的专利许可费,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垄断”指责。

   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美国高通[微博]公司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歧视性收费正接受反垄断调查。一旦确认,按照《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高通或将面临最高12亿美元的巨额罚款,这一数字也将创下该法律实施六年来的新纪录。

   今年2月,由40多家智能手机制造商、芯片企业等组成的“手机中国联盟”向发改委提交了高通涉嫌垄断的证据。受此申请,发改委开始了对高通的调查。

   高通在手机处理器多模多频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提供完整2G/3G/4G手机芯片解决方案的企业,其在3G和4G领域拥有1400多项专利。

   据高通最新发布的201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达22.4亿美元。从其净利润构成来看,该季度营收中有18.84亿美元来自于授权和专利费用,占利润总额的84%,其中半数以上来自于中国厂商。从全年的数据来看,2013年,高通在CDMA和LTE基带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90%,在WCDMA领域超过50%。高通芯片和许可费收入约243亿美元,而其中的49%来自中国。

   面对高通在中国的巨额利润,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咨询专家王晓晔接受采访时解释说:“高通在涉嫌垄断方面有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它的标准专利许可费不是按照芯片的价格来收费,而是按手机的整机价格来收费。”高通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通讯核心专利,其应用领域也主要是通讯芯片组,成本占整机的比例仅为4%至10%。

   在中国,高通通过出让WCDMA和LTE等主流通信技术所有权来收取厂商的授权费用。例如WCDMA产品高通要获取手机整机零售价5%的授权费,LTE产品则收取4%。一旦企业认可高通的专利授权协议,无论是否采用高通的芯片,都需要缴纳这笔专利费。

   同样是专利拥有者,诺基亚[微博]的专利诉求为整机的1%。去年中国手机企业的平均利润甚至低于0.5%。

   此外高通与中国企业签订协议时,还采取“免费反许可”的不平等协议。高通与中国厂商交换许可专利,它向厂商收取专利费,但厂商的专利却要向高通免费授权。例如在4G标准专利上,高通约为655项,而中国厂商华为是603项,按照高通现有的协议,华为这些专利都要免费授权给高通。受制于高通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众多国内厂商不得不接受这种苛刻的要求。

   这并不是高通第一次面临垄断的指控。2005年11月,高通在欧盟遭遇诺基亚、爱立信[微博]等6家厂商的反垄断诉讼。2009年7月,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指控高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比如迫使日本公司签署交叉授权协议,以及阻止专利持有人进行专利维权。同期,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对高通处以2.08亿美元的罚款,指控高通收取不同的许可费率。

   在发改委确定高通垄断的消息传出后,美股高通股价重挫6.6%,市值一夜蒸发超过91亿美元。为了缓和关系,自发改委启动对高通反垄断调查以来,高通高层已经前后三次到发改委接受调查询问。”

   7月24日,高通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战略投资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最高投资1.5亿美元支持中国初创企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强调说:“高通通过投入研发、授权我们的先进技术,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最先进的芯片产品,为中国无线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业内将这一投资看作是高通向中国企业示好的证明,毕竟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任何一个小小的波折高通都不敢轻视。

文章关键词: 财经公司企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河南谈夫妻半夜遭强拆:私自盖房漫天要价
  • 体育许家印夜宴恒大鼓士气 克洛泽退出德国队
  • 娱乐罗宾威廉姆斯去世疑似自杀 曾获奥斯卡
  • 财经哪些省最依赖地产投资:海南等上榜(名单)
  • 科技走近全球第一超算:天河二号背后的故事
  • 博客外滩梦幻月亮(图) 西藏超级月亮(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家长PS孩子进风景伪造旅游“晒快乐”
  • 李大霄:沪港通隐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 林耘:现在判断A股是大牛市有点早
  • 龚蕾:李嘉诚为何再次抛售地产
  • 叶檀:银行成为房东不得了
  • 易宪容:中国股市投资机会真的来了
  • 竹子:市场对新退市制度投下不信任票
  • 沙黾农:赶紧把钞票换成股票
  • 魏凤春:股市9月中旬可能更乐观一些
  • 彦纬:从三部电影票房看三代人消费力
  • 连平:楼市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