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无法弥补的稀缺

2014年07月02日 20:22  《董事会》  收藏本文     

  文/何玉梅

  前些日子,笔者在淘宝的小店买了一点手工制作的土特产,当时看重这家店的原因就是其地处东南边陲的一个偏僻村落,民风淳朴。东西拿到之后,发现其中一件特产的味道不如想象中的好,便给了店家一个中评。很快,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店家打来电话,请求改为好评,言语之恳切,令人动容。虽然最后店家没有如愿得到好评,但这件事情着实让人一惊——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小店家都学会了“好评返现”的把戏,淘宝费心打造的信用体系也要打个折扣了。

  信用和契约精神,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石。朋友合伙开公司,把钱借给陌生人投资,公司交给经理人打理……这些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在信用和契约缺乏的年代,一件也做不成。中国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的晋商、徽商,其实也是得益于建立在朋友乡亲社会关系之上的信用网络。只不过,这个小网络所依附的社会大网络没有契约精神的支持,经不起皇权政治的任何风吹草动,因此,这些现代商业的萌芽也就很快灰飞烟灭了。

  时至今日,尽管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信用和契约精神依然是是中国商业社会最薄弱的环节。一方面中国社会缺少信守承诺的文化基因,威权、人情关系凌驾于契约关系之上;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透明度不高,信息高度不对称,有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公民遵守契约的成本高昂,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里,信用是可以创造财富的,信誉受损的代价极高。信用体系的建立,其实是一个逐步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过程,最终是为了降低交流、交易和组织的成本。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得以持续,正是基于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长期以来这些国家主要是依靠市场、民主、法治和宗教力量来构建信用体系,制度费用不菲。如今,技术进步使得海量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一个个信息壁垒正在被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攻破,防范道德风险的信用体系机制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轻松建立起来。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中国有了建立以信用和契约精神为灵魂的新商业文明的可能。然而,国人对信用和契约精神的漠视和无知,使这种可能性受到严重挑战。文章开头提到一幕,虽然只是互联网世界里的冰山一角,但其危害性不可小觑。互联网技术再强大,对于文化基因里的缺陷,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马云[微博]曾经说,中国不缺银行,不缺金融人才,缺的是一套信用体系。他的话道出了金融行业赖以生存的本质,也指出了信用在中国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有时单靠技术和制度是很难弥补的。无论是传统商业社会,还是具有强大颠覆性的互联网新经济时代,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价值观最终决定一切。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NBA-科比三双湖人胜 詹皇缺阵骑士连败
  • 娱乐林更新独家聊王思聪:不知道他女友
  • 财经中石油腐败案46人倒下 领导骨干被连锅端
  • 科技富士康挺进电动车背后隐现特斯拉
  • 博客胡歌:我和江疏影是在一起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考统考有望只考一天 仅考语数
  • 齐俊杰:公积金是穷人补贴准富人买房
  • 沙黾农:2015年A股穿越6124点
  • 如松:中国希望人民币汇率崩掉吗
  • 郎咸平:谁操控油价让俄罗斯陷危机
  • 陶冬:中国服务业的崛起与大机会
  • 叶荣添:明年5000点见 疯狂买券商
  • 徐斌:国企与土地改革三心二意
  • 许一力:86万亿养老隐形债务从何而来
  • 李大霄:2015年是一个真实的牛市
  • 冉学东:明年银行资产质量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