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董事会文化

2014年07月02日 20:20  《董事会》  收藏本文     

  文/王伟

  中国的董事会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等待全社会的制度觉醒,要等待出资人的拟人化尽可能真正到位,也要等待国民以及资本市场上所有的当事者,都认同讲道理的现代文明方式

  董事会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顶层机构。参与董事会事务的董事会成员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偏好与做派。怎样能够让这样一个团队在法律框架下,接受、遵守董事会的理念、价值、目标,以及行为规范和制度安排,这就涉及到董事会文化。

  董事会文化建设中,有三句话很重要:一是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精神;二是要有清晰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规范;三是要有良好的沟通文化与决策方式。对包括独董在内的所有的董事而言,想要做到这些并不是很容易。

  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董事会和股东、经营管理层的授权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此间,公司的制度与规范非常重要,它形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基石。在参与严肃、神圣的公司治理时,规则很重要,理想主义精神更重要,如果只为了去担任董事的职务,或者将此当作体验,那他只能是公司治理的过客。当然,只有理想与理想主义精神是不够的,包括独董在内的董事要自觉对过去的公司治理和传统文化,包括过去整个社会行为文化中的不理性、不逻辑、不尊重规律、不崇拜规律的一些东西进行调整,真正建立制度规范。

  被忽略的“软实力”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核心,也就是董事会的有效运作,而董事会的有效运作又取决于董事会的文化。然而,很多企业拥有有效的治理结构,却缺少科学的董事会文化。实际上,在董事会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被称为软实力的董事会文化。

  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在有些公司,你会发现董事长的权利超大,董事会议事基本上是走过场,董事长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没有问题,但错误的决策却得不到遏制。在有的公司,包括独董在内,也可能出现超级董事,例如这位独董以前可能是副部长或者权威专家。也有的董事会中,独董和执行董事可能都有比较深的执业背景,他们较追求发表意见的逻辑性、完整性与框架性,但对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敏感要求,拿捏是不够的。

  董事会文化建设是保证董事会有效运作的灵魂。董事会文化是灵魂,否则董事会一开起会来就容易吵架,如果在董事、独董之间的吵架成为一种常态,你说向东,我非得向西,这个时候的董事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病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拥有了一大批董事、独董,同时走进了一个新的文化氛围之中,我们既要把握住法制的框架,又要能找到文化的存在感。

  董事会文化建设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如果有强大的董事会文化的支撑,是可以对公司生产活动的效率、决策的效率以及发展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有些公司的董事会开会的效率不是很高,其实董事会以前已经议过的事情,该做的就要往前推进;有的董事会效率是高,但却是以风险完全失控为代价。在上市公司中,只有讲透现代公司治理的道理,才能保证公司治理的效率。

  董事会文化建设是实现公司长期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股东、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基于各种目标组合到一起,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价值的提升,而公司价值的提升又取决于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凝聚。只有董事会才能凝聚利益相关者的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把握方向速度,防范风险。重视企业的董事会文化建设,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价值最大化。公司长期的价值最大化,其实就是董事会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的公司董事会分不清,他们与经营管理层决策的内容、类型、时机、范围,到底存在哪些区别;董事长与总经理讲出来的话,区别也不大。这都表明董事会文化建设并不完善,董事会文化不能支撑公司的管理。

  董事会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董事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与核心,包括董事长的思维方式、理论与做法,涉及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利益、行为、目标,以及众多利益相关者之中由谁来控制这个公司、怎样控制公司、风险和收益怎样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董事会文化的重要性不局限于董事会自身,也对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健康、良好的董事会文化,才会有真正的企业文化。

  来自上市公司的挑战

  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治理制度围绕着董事会这个核心,将其体现的授权与委托关系、相互独立性、包容性与制衡性一层层厘清,结合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特点,呈现出中国特色的董事会沟通文化与信任、和谐文化;而受治理、制度自身不完善,以及企业自身文化特征的影响,也留下了很多的问题。可以说,上市公司董事会文化的现状和证券市场的拿来主义有很大关系。由于是拿来主义,我们有一些至今也无法拿捏清楚、处理好平衡的问题。有些公司大股东控股、内部人控制的文化特征依然明显。但从整体上看,随着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治理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文化体现出积极、规范的一面,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关注到建设积极、健康的董事会文化,真正发挥董事会文化在公司治理的核心作用。

  中国特色的沟通文化。当董事会成员有不同的意见时,董事长通过单独私下沟通,改变了董事们的最初想法,也最终改变了会议决策的结果,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沟通文化。这种私下个别沟通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一方面董事长可以更好地阐述自己在某些场合不便说的想法;另一方面,个别沟通也让独董感觉到受重视。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征来看,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在董事会中用这种方法来沟通,有一个度很难拿捏——这样的私下沟通应不应该要如何拿捏不至于过分?如何给非执行董事、独董留出进行判断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董事长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会否触碰制度安排的敏感神经?可见,并不是沟通就一定好,苦口婆心就一定好,沟通文化有利有弊,需要适度。

  信任与和谐文化。尽管现在外部董事占大多数的制度安排,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企业的外部董事、特别是独董,对公司的发展了解比较少。而内部董事由于一直在公司内部工作,对公司发展方方面面的具体事务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实际运作中,外部董事可能不是在调研后对议案进行判断,而是表现出对内部董事与公司的信任,包括对文化的信任。基于这种信任,他们对很多议案可能在没有下很多功夫去研究的情况下,就投了赞成票,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事实是,上市公司也有自己平衡与拿捏不准的地方,这表明信任与和谐的文化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实际上,上市公司董事长对异质性、互补性强的独董,共事到一定程度后信任度会超过内部董事。因此,独董需要对公司运作的细节和相关知识有足够了解,履职时不能跑偏。

  开放与包容文化。董事会的核心作用是集体决策,开放与包容的文化对公司、对每个董事都很重要。只有形成开放与包容的董事会文化,这种集体决策的作用才能很好地发挥。如果董事会是个“一言堂”的文化、内部人控制的文化,或者说董事们都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把不同意见理解为对别人的不尊重,那么集体决策的作用就很难发挥。有些上市公司强调人人平等,有意选用圆桌作为董事会开会的形式,强调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鼓励董事们在董事会决策时充分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运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献计献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董事们习惯了直面表达,与其他董事出现不同意见就比较正常——面子上的顾虑少了,表扬与附和少了,不痛不痒的陈述少了,对待存在问题的含糊其辞的不满少了,一针见血的分析与实实在在的分析多了。不过,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环境,需要包括独董在内的董事有本良心账:这份开放与包容是不是让你真正保持了一颗安静的心、一个独立的特性?实际上在董事会里,真实、独立地表达你自己的意见,这个度不太好把握。独董经常要和自己进行心灵对话。体现大股东意志的文化。大股东有时候做出的决定,不仅伤害了公司,还伤害了自己,但却不能够制约自己,反而要求派出的董事去体现大股东的意志。此时,包括独董在内的董事会成员不仅要讲道理,也要有比较长期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大股东既可能是做出不正确决策的一方,也可能是最大的受害人,董事会成员怎样才能把道理讲清楚,怎样才能通过沟通,让简单体现大股东意志的意见决定,变成一个对全体股东负责的讲道理的过程,这是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文化的一个新要求。内部人控制下的“橡皮图章”文化。今天,董事会要做一个正确的决定时,难度与复杂性比以前要提高很多。比如大股东提出议案,七拐八拐到最后可能是上市公司受损、大股东得利,这时董事会的表决就会很艰难,就要很好地充分沟通。实际上,没有一个议案是大股东提出后单方面让上市公司受损的,绕到最后一定是大股东吃大亏,逻辑关系一定是这样。避免橡皮图章的角色,董事会今后需要慢慢从能力、建设等方面完善。

  向责任、包容、规范迈进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影响董事会文化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和为贵、谦恭、低调,在董事会里越来越受到挑战。其实,将所谓的低调与做人挂钩,这种低调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带有过分的功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对规律的尊重与敬畏远远不如懂得人情世故重要,科学理性远远不如人文理性起到的支配作用大。在上市公司内部处处可以见到这样的东西,例如万一董事长不表态,独董就不懂得如何进退了。如果拿捏不好,等出现了重大的、灾难性的战略决策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董事会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就变成面面相觑了。

  民主与法制进程。公司独立法人的人格,意味着公司是独立于股东的法人主体,表明公司对股东的地位是平等的,公司是不依附于股东而独立存在的。但是,在中国整个商业和法律文化的氛围当中,董事会的独立地位与权威都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和保证。这需要等待制度和法制的觉醒。 公司治理制度。中国的上市公司在2001年就开始陆续建立了独董的制度,独董制度从理念到运作方式,对公司的董事会文化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上市公司的独董目前占少数比例,如果今后中国的独董能像美国那样,占到75%以上,董事会文化将会与现在有很大的不一样。有些治理制度的探索都是对公司治理文化的一种反抗,或是一种完善。公司性质。公司的性质对董事会文化是有影响的。在国企独董相对轻松,高管无明显违规动机;民企则不同,独董遇事要想一想。民营上市公司偏爱做市值,或者转移财富,对大股东的诱惑比较大。有些民营企业董事会的家族式特征明显,或者较多由创业者去组成,不喜欢受到现代企业治理的束缚。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做集团战略协同的冲动比较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董事往往都是国有股东所委派的。集团公司的领导一般又在上市公司中担任董事长,在董事会决策的时候,由集团公司派出的董事就成为决策的核心。董事会比较和谐,但有不成文的等级文化在里面。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能出现出资人缺位、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的董事会文化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一句话,公司从哪里来的,它就深深地带着文化的烙印,一直带进董事会,导致差异很大。

  董事会的规模、人员结构。董事会的组成一定要有不同的年龄搭配、知识结构的搭配与精力的搭配。金融危机中倒下的雷曼兄弟,年龄超过70岁的董事就有5名,其中有两位超过了80岁,董事会成员都来自拍卖行、戏剧、非营利性机构等与金融衍生工具不相关的领域,这就不得不令人质疑董事会成员是否非常清楚公司的业务与决策。

  董事会文化要有一个责任、包容、规范的方向,而董事会文化建设途径主要有: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治理制度;切实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不断完善董事会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学习型董事会。

  中国的董事会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等待全社会的制度觉醒,要等待出资人的拟人化尽可能真正到位,也要等待国民以及资本市场上所有的当事者,都认同讲道理的现代文明方式。只有这样,董事会的文化建设才会有魂,才会有根。

  作者系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NBA-科比三双湖人胜 詹皇缺阵骑士连败
  • 娱乐林更新独家聊王思聪:不知道他女友
  • 财经中石油腐败案46人倒下 领导骨干被连锅端
  • 科技富士康挺进电动车背后隐现特斯拉
  • 博客胡歌:我和江疏影是在一起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考统考有望只考一天 仅考语数
  • 齐俊杰:公积金是穷人补贴准富人买房
  • 沙黾农:2015年A股穿越6124点
  • 如松:中国希望人民币汇率崩掉吗
  • 郎咸平:谁操控油价让俄罗斯陷危机
  • 陶冬:中国服务业的崛起与大机会
  • 叶荣添:明年5000点见 疯狂买券商
  • 徐斌:国企与土地改革三心二意
  • 许一力:86万亿养老隐形债务从何而来
  • 李大霄:2015年是一个真实的牛市
  • 冉学东:明年银行资产质量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