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不起的ShowGood

2014年05月09日 13:21  《商界》杂志  收藏本文     

  本刊记者?王颖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光有一款好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左右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比如两点,一个是人,一个是钱。有了齐心的团队和稳定的资金,才能把蓝图变成现实。

  先驱是不是注定要成先烈?

  如今依旧能在一些视频网站上找到曾经红极一时flash动画片《大话三国》,而这部经典动画片的制作公司ShowGood却早已零落成泥。作为国内第一家flash动画公司,它开创了flash动画的辉煌年代,却还是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2014年3月,ShowGood的创始人陈君在常州软件园的办公室里写下了自己的10年创业路,并把它发到了论坛里。这段平凡的记录唤起了人们对《大话三国》的回忆,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疑问——

  一家拥有好产品的公司,为什么会失败?

  

  “杂牌军”

  陈君是香港人,但他却选择在内地创业,做的还是flash这个谁也没听说过的新事物,困难可想而知。

  1999年,当陈君拿着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在香港融到第一笔资金后,却在广州遭遇了有米下锅,巧妇难寻的尴尬。“那时就连大学里动画专业的学生都没接触过flash,那些学计算机的学生又没有美术功底。在广告公司工作有点经验的人,听说要学一门新技术,都不愿意来。” 招不到合适的人,陈君只好降低要求。“我那时甚至想只要是活人就可以了。”

  陈君从职业学校招来一批十六七岁的毕业生,当中有些人甚至连键盘都敲不好。但陈君很乐观,大不了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学。那时陈君经常广州香港两头跑,每次回广州,他都会拖回来一箱书,全是flash制作方面的教程,大概有二三十本。有一次过海关的时候,陈君还险些被当成书贩子。

  “当时这些书在内地都买不到,我带回来的都是台湾版,全彩页。”陈君把这些书送给员工,让他们自己摸索。在外人的眼里,陈君的公司不像个公司,倒像个培训学校。对于这一点,陈君自己也很无奈。如果把公司开在香港,找符合要求的员工会容易很多,但香港的人力成本对陈君来说实在太高了。“当时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已经炒到了三五万元。”对比起来内地员工的薪水要便宜得多,刚毕业的职高生,陈君只需要支付每月1000元的薪水就可以了。

  其实,flash的入门并不难,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原本一窍不通的员工就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画面了。接下来陈君要做的就是在项目中慢慢打磨他们的技术。刚开始,陈君只是想做电子贺卡。他的这个想法来自美国蓝山电子贺卡公司。可是渐渐地,贺卡上的flash越做越长,从几秒钟到一分多钟,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动画。

  这时陈君的哥哥提议,不如做一个和三国有关的小动画,加入一些搞笑的元素,一定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陈君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就开始着手开发。

  为了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陈君在广州美院找了一些兼职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这之前也没有接触过flash,都是从陈君这里接活儿后现学。因为有美术功底,他们做出来的成品质量要高很多。陈君把“大话三国”的想法告诉他们之后,他们很快就把样片做了出来。

  样片的效果很令人满意,制作团队加入后,一系列以三国故事为蓝本的flash动画片诞生了。这套动画片以故事新编、港式幽默的特点迅速引起了年轻人的注意。陈君除了把它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供网友下载外,还提供给一些门户网站,比如163、新浪、搜狐。当时163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大话三国》的月浏览量超过1.6亿次。

  至今仍然很难想象,这样的一支团队,这样一群非专业人士,竟能打造出一部如此受欢迎的flash动画片。陈君的“培训学校”显然已经成功了。可是,阳光照射之下,人们似乎只看到了光鲜的一面,背阴处的矛盾和辛酸只有陈君自己知道。

  

  我给不了你想要的

  从1999年底成立ShowGood,到2001年凭借《大话三国》走红,陈君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公司的发展看起来很顺利,但此时的陈君已经陷入了团队建设的困局。甚至直到公司倒闭,他都未能从这个困局中挣脱出来。

  ShowGood内部分成两个帮派。一个是陈君自己,一个就是他手底下的员工。这样的隔阂似乎从一开始就形成了。陈君不善言辞,平时也不爱笑,看起来很严肃。因为常常需要指出员工作品里的不足,手底下的人都有些怕他。

  一次公司招来一个新员工,年纪轻轻,看起来像个小孩。陈君怕他不适应新环境,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聊天。陈君笑着跟他介绍公司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这位员工从办公室出来就对其他同事说:“陈君今天找我谈话了,看来我是留不下来了,先跟你们说声拜拜吧。”

  “他们已经习惯我的严肃了,如果哪天我笑着跟他们说话他们反而会多想,所以我干脆就不笑了。”陈君也曾试着跟他们拉近距离,时不时请大家吃吃饭。但这样的聚餐也很不愉快,每个人都很拘谨,搞得陈君自己也很不自在,最后只好作罢。

  在自己的公司,陈君希望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平等的。他很想在公司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氛围,在创作上他会经常问员工意见,把员工带动起来交流想法。没想到,这竟然让他在员工眼里成了一个没主见的人。

  这些问题虽然让陈君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但却不是他们之间最大的矛盾。不知从何时开始,员工眼里的陈君变成了个爱哭穷的抠门老板,而在陈君自己看来,有些人就是不知足。

  “他们刚来的时候什么也不会,我给机会让他们学,学会了之后他们就要我给他们涨工资。我其实也不是不想这么做,但我当时融资困难,手上确实没多少钱。”但员工们压根就不相信,他们觉得陈君这么年轻就做老板,又是从香港过来的,怎么可能不是“土豪”。

  除了缺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认为这些员工的工作态度有问题。为了融资,陈君经常回香港,只要他一不在,公司就变成了网吧。为了敦促他们工作,陈君经常从香港打电话回来,一来是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度,二来是对他们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天都要打,每次打都要讲很长时间,一个月下来仅话费就要过万元。

  《大话三国》的走红,反而成了引爆公司内部矛盾的导火索。当时陈君的团队有几个骨干,其中有一个叫阿林(化名),是广州美院的学生。《大话三国》的样片就是阿林和自己的室友做出来的。陈君很欣赏他的才华,每月给他四千多元的薪水,甚至还想培养他做公司的管理层。但是,在阿林看来,四千块确实不多,他如果去别的公司干工资能翻番。他多次要求陈君涨工资,还让陈君在动画片里署名:导演阿林。

  “我说可以写你是导演,但是导演不是纯制作,你要有规划,资源的分配,也要有剧本的,各方面你都要考虑。如果你能这样,我就给你署名。”但是阿林并不愿意承担这些责任。

  当然,提出这样要求的不只阿林,公司的绝大部分员工都找过陈君。开始是单独约谈,见陈君不松口,就一起“逼宫”。陈君只有一句话:“钱我现在没有,但以后公司好了我会给你们股份,至于名字,现在公司不稳定我是不会放上去的。”陈君当时也很担心《大话三国》红了,公司的员工会被别的公司挖走。

  员工们并不相信陈君的远期承诺,他们只希望能得到眼前的好处,结果便是各奔前程。于是整个ShowGood期间,员工都是人来人走。团队不稳定,自然难管理,更谈不上营造所谓的企业文化了。

  客观来说,陈君和他的员工都没有错。老板希望能有一个同甘共苦的团队,员工想获得价值认可。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诉求,遗憾的是,他们都给不了对方想要的。

  

  无米之炊

  按照陈君对ShowGood的定位,这不是一家单纯的动漫制作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传媒公司。它不仅有自己的动漫产品,还有自己的网站。在《大话三国》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陈君并没有指望能从其他门户网站那里获得广告分成,尽管他和这些网站都有过口头协议。他更希望能有自己的播出平台。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君的思路已经和传统的动漫企业不同了。就算在今天,动漫制作公司还是一边抱着政府的大腿,一边拽着电视台的衣角。它们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是这样的支持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制作出来的动画片要在电视台播出。于是造成了今天动漫公司一边贴钱在电视台播放,一边向政府要钱来补亏空的畸形发展模式。

  陈君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资源去跟电视台打交道,于是他尝试搭建自己的网站。他在《大话三国》的内容中嵌入自己网站的网址,随着《大话三国》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选择到ShowGood的网站上来下载观看。但是遗憾的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ShowGood网站的服务器常常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崩溃。

  没有钱继续投入,网站就不可能有收益。于是陈君开始动起了其他的脑筋。他学习国外动漫产品的盈利模式,开发了一些副产品,比如公仔、图书、网游等等。当时ShowGood和一家出版商合作推出的四格漫画第一册就卖了十多万本。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找上门来,但陈君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出版商并不按合同行事,他们前两三次还会按时支付分成,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2003年,ShowGood还和当时全国最大的音像公司广东中凯合作推出DVD。中凯非常看重《大话三国》,还在当年最火爆的影片《无间道》的DVD封面下方给《大话三国》做广告。一开始中凯按照合同支付给陈君20多万元的分成,并要求陈君继续开发,争取每月出一张新片。陈君拿到钱自然继续投入,但这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对方的分成。反过来,中凯还帮自己的另外一个合作伙伴从ShowGood“一下就挖走了十几个人”。

  尽管如此,这些副产品还是帮陈君赚到了差不多两百万元,他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到内容开发、设备更新、支付员工薪水上。但随着后续资金的枯竭,钱很快就用完了。

  陈君只剩下最后一条路——融资。陈君创立ShowGood的时候恰逢互联网泡沫,所以从一开始他融资就非常困难。投资者有兴趣坐下来听陈君的想法,最后却很难达成共识。有些“投资人一上来就问你的营销团队如何,销售团队如何。”对于这个问题,陈君很难跟他们解释,“我这么一家小公司,没有钱怎么组建这些团队?”

  而有实力的投资人,往往狮子大开口,动辄就要51%的股份,这也让陈君难以接受。“如果股权结构不健康,未来做大了也是有问题的,那还不如不做。有人劝我,先做妥协,把ShowGood做出来卖掉,然后再去做别的。我不愿意,我觉得花了几年的时间,最后卖掉,以前的辛苦都白费了。”

  因为不肯妥协,融资变得异常艰难。

  为了融资,陈君见过杨澜的老公吴征,但当对方提出收购ShowGood被陈君拒绝了。“他们说的是资本运营,我说的是借用一个资本去搞实业。这是两个游戏。谈了一次就没谈了。”

  陈君还去拜访过盛大的陈天桥。陈天桥打算用手上《黑猫警长》的版权来跟陈君换股,陈君在ShowGood有多少股份,他就要多少股份,两人平起平坐。这一次陈君原本打算妥协了,但最终因为对方不肯出现金,没能谈成。

  

  最后一根稻草

  团队和资金,两者中任意一个出了问题,都足以让一家初创公司万劫不复,但陈君还是奇迹般地撑了五年。这五年当中他一边扮演项目主管的角色,把关整个内容开发的流程,一边以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四处融资,找不到大股东,就找小股东来积少成多。两个需要投入巨大精力的身份不断地拉扯着他,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将自己从内容开发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陈君曾试图在公司设置一个内容方面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既要懂动漫、懂创意,又要懂管理,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但陈君还是寻到了一个,这个人叫蒋宇(化名),学习能力很强,来公司后陈君让他负责网站的搭建。

  陈君一直有个想法,把ShowGood的网站变成网络电视台——SGTV,就像今天的乐视、Netflix。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蒋宇,并让其先在网站上做个音乐频道。但很快,同样想在网站上做音乐频道的163,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重金将蒋宇挖走了。陈君后来才知道,163给出的股份分红足够在广州买一套房子。临走之前,蒋宇对他说:“你最大的问题就是遇人不淑。”

  “遇人不淑”这四个字,足以解释陈君的一路艰辛。

  蒋宇走后,陈君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帮他分担。然而,老天并没有把陈君逼上绝路,还是给了他一线曙光。

  在人员动荡和资金匮乏的困境中,2003年陈君还是艰难地推出了SGTV,他还打造了一部升级版的《大话三国》,名字叫《小兵的故事》。陈君希望网友能在SGTV上付费收看《小兵的故事》。

  这是一个多么冒险的想法,就算是在今天,网络视频的付费收看也很难盈利。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小兵的故事》上线的第一个月就收入两千多元,第二个月三万多元,到第三个月就已经达到九万元。

  不管是对陈君,还是他的团队,甚至是整个行业,这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就在这个时候,噩耗降临:所有的非SP(电信增值服务)公司不可以做代收费业务。ShowGood没有SP牌照,只能通过有牌照的公司完成收费,这样一来陈君就不能通过付费视频盈利了。在当时申请一个全网SP牌照需要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内地牌照申请也不对香港人开放,陈君的路被彻底堵死。

  对于ShowGood来说,SP牌照不过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的两个支柱——员工和投资人,早就岌岌可危。大厦将倾,他们也不会做最后的抵抗。不过对于陈君来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他,终于不用再继续挣扎下去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新疆阿克苏处置袭警案击毙1人抓获1人
  • 体育威少三双雷霆1-1快船 铁塔28+9步行者1-1
  • 娱乐孙红雷幽默回应撞脸宠物犬 大气自黑获赞
  • 财经4月CPI同比上涨1.8%创18个月新低
  • 科技传苹果拟32亿美元收购音效厂商Beats
  • 博客菲律宾抓扣11名中国船员背后有猫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女老师变火锅西施:美貌似女神(图)
  • 易宪容:楼市调整 中国准备好了吗
  • 竹子:以制度变革激活股市存量
  • 叶檀:老干妈是巴菲特喜欢的公司类型
  • 徐斌:央行全面降准的预期开始抬头
  • anmin:中国经济的庸医诊断
  • 展锋:大盘冲高回落 信心缺失很致命
  • 傅蔚冈:注定荒芜的高铁新城
  • 徐小明:驳期指闪电论和遛狗论
  • 水皮:股市置之死地而后生
  • 慕容小散:抢筹阿里永做“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