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我们又年轻了一岁

2014年01月08日 18:49  《商界》杂志 

  此刻,距离2015年还有365天。而我们,又年轻了一岁。

  有办法不年轻吗?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已经比我们更青春。这一年,中国商业的地壳开始明显的松动。这一年,那些大得一度世界都装不下的企业,开始轮番被逆袭。一个伟大的信号是,击垮大象的,终于不再是另一头大象,而是由种种不明飞行物发起的侧翼战。这一年,千万不要羡慕别人比你过得好,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假装的。

  这一年,纸媒从业者们终于有了机会唱空自己一把,但人们很快发现,“推倒者”们更多是在研究推倒的门道,而鲜见重建者的方法;所谓“人艰不拆”,新旧之交,安有完卵?其实,判断新旧临界点的微观尺度有两条。一是你昨天正在做的事,今天你还觉得兴奋吗?其二,你今天要做的事,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们继续做吗?

  从这个角度,制造业的朋友你们怎么样?好的话,格力和小米还有逞口舌之争的必要吗?零售业呢?好的话还用谈什么线上线下同价的问题吗?餐饮业呢?黄太吉的东西再难吃再违背餐饮的本质,可人家就是客人多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一年,如果我们还站在一种立场去批判另一种现象,那我们就输了。面对过去,经验是尺度,面对未来,经验又是包袱。正如我们可以找到别人成功中的经验,但谁又能够通过总结出的经验,复制另一种成功?这个时代的凶猛之处,不是碎片化,不是社会生态,而是在这种移动互联生态下生长了新一代“原著民”,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活,不然就浑身不舒服。

  人在变,风在变。变化,是历史的常态。尽管今天的变化来得更频繁更突然,方向也更加出人意料。变化,其实也是一代人的福音。在一个相对板结的商业结构甚至阶层上升空间里,如果不是技术带来的改变,那些野蛮生长的创新力量扬言要挑战国有银行、挑战移动联通,甚至挑战腾讯联想还会有可能吗?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变化,也对应着调整。大组织要会“拆”,因为大众的、草根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必然会层出不穷,拆掉曾经的骄傲与路径,拆掉固化的团队,甚至拆掉回头的路;小组织要会“撞”,因为巨大的变化必然伴随巨大的杂音,唯有不被繁杂的表象所干扰,以跨行业的思维撞出一种笃定,才会有好运气。

  ——此刻,又到岁末年初,尽管已经不是昨天,但我们又回到了起点。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四川卫视被停播所有商业广告7天
  • 体育中超-足协受理刘健仲裁 联赛杯-曼联1-2
  • 娱乐杨幂刘恺威今日大婚 新郎派红包心情紧张
  • 财经副部级国家铁路局管正部级铁总力不从心
  • 科技CES2014开展:汽车互联网化启幕
  • 博客赵普:主持必须说普通话是否毁掉方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防作弊答题卡走红 小学生制毒月挣万元
  • 巴别塔荔枝:童工现象要好过绝对贫穷
  • 雷永军:为什么雷军劝大学生不要创业
  • 张化桥:影子银行也许不需要监管
  • 谢作诗:只有土地私有才能救中国经济
  • 易宪容:今年中国A股是否回归常态
  • 叶檀:土地增值税是税收无尊严的象征
  • 冉学东:107号文强化央行监管权力
  • 孙晓明:粮食差价补贴不是灵丹妙药
  • 巴别塔荔枝:我们应该容忍童工现象
  • 叶檀:债券无违约 金融无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