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史话】
阿列克佩罗夫提出成立一家石油公司的计划,并希望BP公司成为其战略伙伴,但对方拒绝了,BP高管面对后来成立的卢克石油公司后悔不已。
改弦更张,这是苏联政经模式在70-80年代难以为继之后顺理成章的选择。其历史逻辑之强大远非今日惋惜帝国解体的人们对当日抉择的责难所能撼动。在苏联能源领域,谋求改变的力量也逐渐浮出水面。天然气产业中出了个切尔诺梅尔金,他到西方广为学习走访,用一己之力成立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sprom),并让其躲过私有化分割,成为俄柱石企业。
而在石油产业,同样成立于苏联最后时日的卢克石油公司(Lukoil)成为俄罗斯石油人谋求改变的一次重要尝试。俄著名记者安德烈·文科夫和德米特里·西瓦科夫在一篇专门讲述卢克石油发展历程的长文中评价道:“如果有一家私营公司可以拿来作为俄20年经济改革成功典范的话,那它一定是卢克石油”。
局长的下台
苏联曾经拥有复杂的石油工业领导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它由四级管理部门组成:石油工业部、区域管理局、负责某大油田整体管理的联合企业、负责大油田中某具体油田开采的油企。
1965年,以秋明油田为主力的西西伯利亚石油开采已成规模,秋明石油天然气管理局应运而生,曾在萨哈林、库伊贝舍夫(既日后的萨马拉)和斯塔夫罗波尔领导石油开采工作的维克托·穆拉夫连科成为其首任局长。
西西伯利亚的石油管理体制就这样建立起来,当然仍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该地区的石油开采一度成为石油工业部最大的依仗,但不计后果的野蛮开采使其产量日趋下降。其中曾贵为俄最大油田并因其战略地位而在俄罗斯地图中被隐藏起来的萨莫特罗尔油田的产量下降便是一个典型。
穆拉夫连科一直想改变这一局面,但却无力回天,1977年含恨离世。到了80年代,西西伯利亚石油开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未能完成,该地区石油企业处境更加艰难,人心涣散。
1985年,直至今日仍在担任卢克石油董事会主席的瓦列里·格拉伊费尔从苏联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的位置上转任秋明石油天然气管理局局长,局面开始转变。也就是在他主政时期,局面才发生转变,而且卢克石油的组建也才成为了可能。
当时,他将一系列新油田的开采交给一批新人来负责,并且给他们极大的自主权。在巴什石油表现出色的瓦基特·阿列克佩罗夫分得波夫霍夫油田,拉威尔·马加诺夫带着自己的管理团队从鞑靼石油来到了乌尔耶夫油田。此二人恰为未来卢克石油一、二号人物。在他们及一班石油人的努力下,西西伯利亚石油产量在1988年重上高峰。
格拉伊费尔当然希望将这一势头延续下去,于是他又成立了考加雷姆石油天然气公司,让表现出色的阿列克佩罗夫负责。又成立了兰格巴斯石油天然气公司,由在乌尔耶夫油田崭露头角的尤里·沙夫拉尼克负责,马加诺夫担任其副手。此后沙夫拉尼克于1993-1996年间在俄联邦燃料与能源部部长职位,为卢克石油的发展提供诸多便利。
经过大的人事调整后,瓦列里本人因触动太多利益方,因此丢掉了乌纱帽。尽管如此,此时的苏联却也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期。从1989年到1990年,改弦更张的思考弥漫全国,经济界都在呼吁为经济活动松绑,其中就包括对减少管理层级的呼吁。
在大趋势下,能源产业开始精兵简政和大换血:石油工业部被新成立的石油天然气工业部取代,秋明石油天然气管理局不复存在,一批年轻石油人被补充进新衙门里。瓦列里最得意的门徒阿列克佩罗夫成为石油天然气工业部副部长。
瓦列里先知先觉地开启了石油工业的改革,培养了一批新人,让他们进入新政权的能源管理的核心部门。客观上,这换来一个官场末路的结局,但他培养起来的人却为自己进入商界铺平了道路。
副部长的起底
苏联解体造成的大时势必造就一大批风云人物,阿列克佩罗夫便是其中之一。他生于石油城巴库。他的父亲在他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艰难地将他和他4个哥哥拉扯成人。所以,这5个孩子早早地就开始工作了。
在巴库,阿列克佩罗夫很自然的进入油田打工。这决定了他日后的职业道路。几年后,他进入当地石化学院学习,并在毕业后开始在苏联石油业中展露头角。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说,阿列克佩罗夫工作努力,又很讨领导喜欢。
最终他在1985年被格拉伊费尔调往西西伯利亚,随后带着出色成绩入驻考加雷姆市,成为考加雷姆石油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几年后,这块油田已经成为苏联产量最高的油田之一。阿列克佩罗夫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作风大胆,雷厉风行。
著名记者巴维尔·赫列布尼科夫在书中记述过阿列克佩罗夫的一件轶事。他的油田曾发生一次石油泄漏,滚烫的石油汩汩冒出,维修队迟迟不敢动手维修,生怕引起的火星会造成爆炸。阿列克佩罗夫赶到这里,略作研究后,他躺在了油管旁边,对维修队命令道:“现在修吧!”
在考加雷姆这座小城里,阿列克佩罗夫的大名无人不晓。当他成为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部副部长,小城里的人们开玩笑说,这是因为他率先在考加雷姆市实现了共产主义。他在那里的那些年,不但石油产量上去了,人们的福利水平也水涨船高。借助石油收益,他建起费用低廉的保障房,为居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供应,这些都被莫斯科人看在眼里。
1990年成为副部长时,阿列克佩罗夫40岁。在当时的苏联,他这位从基层升上来的干部对整个石油工业有着清醒的认识。当时窘迫的局面让他下决心改弦更张,而首要的就是向西方同行学习。于是,他和伙伴们登上了飞往欧美的飞机。
马加诺夫回忆称:“当时的局面很紧迫,苏联事实上已经开始停止运转,原材料、资金的供应都停了,工资也普遍开不出来。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中。我们只能自己闯出一条路。于是,我们开始到国外考察,学习国外能源公司的管理方式。我还记得我们在伦敦呆了5天,BP公司的高管们给我们从早到晚讲课,告诉我们如何按照市场原则组织公司。我们又赶往意大利拜访埃尼公司,学习他们的经验。就这样,我们开始计划在俄罗斯成立这样一家公司。”
曾代表BP公司与阿列克佩罗夫谈判的美国人托马斯·赫米尔顿回忆称:“阿列克佩罗夫带着许多问题来到伦敦,他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如何组织一家综合性石油公司。他总是提出各种问题,将问题研究到每一个细节。”
当时,阿列克佩罗夫提出成立一家石油公司的计划,并希望BP公司成为其战略伙伴,但对方拒绝了。曾参加那场谈判的BP公司成员大卫·利艾尔顿回忆称:“我们当时无法想像苏联政府会将他们石油工业中最好的一部分私有化。"
官派“创业”
很显然,阿列克佩罗夫当时已经有了成立公司的具体计划,并且清楚要将哪些现有公司纳入这家公司。从1991年开始,阿列克佩罗夫带着伙伴们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要找出几家已有的石油公司,改变它们的法律地位,将它们联在一起,组成一家统一的石油公司。目标当然设定在他们崛起的地方——西西伯利亚的秋明油田。
但此时,他远赴欧美并试图另立门户的计划已经惹恼了莫斯科高层部分领导人,他们意欲将其罢免,这同当时努力成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切尔诺梅尔金的遭遇如出一辙。但石油天然气工业部在此后的819事件中站错了队,部长列夫·丘里洛夫去职。不仅如此,保守派在整个高层都大大弱化。
阿列克佩罗夫成了石油天然气工业部最后几个月事实上的领导人,而针对他的责难也已都不存在。这一下,他可以大展拳脚了。
此时,阿列克佩罗夫掌握着石油天然气工业部,他的伙伴沙夫拉尼克则已成为秋明州州长,他们的老领导格拉伊费尔仍拥有“余热”,他们则靠在秋明油田做出的成绩而在那里广有人脉。
阿列克佩罗夫曾直接领导的考加雷姆石油天然气公司、沙夫拉尼克曾直接领导后由马加诺夫接手的兰格巴斯石油天然气公司、乌拉伊石油天然气公司及位于彼尔姆、伏尔加格勒、乌法、马热基亚伊四地的四家石油加工厂最终成功组成了一家统一公司。公司名称由前三家公司的名字组合而成:兰格巴斯乌拉伊考加雷姆石油公司,名称三部分首字母组合起来便得到其简称:卢克石油。
马加诺夫回忆称:“当时我们在阿列克佩罗夫的办公室里一起商讨公司的名称,参与讨论的还包括和我同为新公司成员的施密特和布迪罗夫。当时阿列克佩罗夫将‘考加雷姆’一名排在公司全称中第一位,从而得出‘库尔石油’这一简称,而马加诺夫则将他领导过的‘兰格巴斯’排在前面,得出‘卢克石油’这一简称。最终,阿列克佩罗夫采用了马加诺夫的建议。”
1991年纪11月25日,卢克石油公司正式成立,从而成为苏联时期唯一一家脱离了政府直接领导的石油公司,也成为后苏联时代最古老的石油公司。人们都认为,这家公司的成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摸着石头过“私有化之河”
当时的国家资产委员会副主席彼得·莫斯托沃伊对时任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于1993年签署的允许卢克石油、尤科斯、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命令大为光火。这位在办公室墙上写下“别指望任何集团、公司,一切都归这里管!”一语的苏式官僚一度要追究切尔诺梅尔金的法律责任,却终究抵挡不了私有化的大潮。
就像819事件之前高层对阿列克佩罗夫的责难一样,卢克石油虽已正式成立,但其日后的发展并非没有遭遇困难。苏联解体之后,困难已经不再来自高层的阻挠,而是其他“石油将军”们的抢夺。当时,在石油产业中拥有人脉和地位的官僚们开始利用私有化抢夺苏联的石油遗产,这些人被贴上了“石油将军”的标签。
而阿列克佩罗夫们则被认为是“石油将军”行列中的先行者。卢克石油在苏联解体前就拿下了最诱人的西西伯利亚石油资产,自然让人眼红。所以,1992年4月,卢克石油成立者行列中多出了莫斯科市政府所有的格拉夫斯纳布公司以及首批获得石油出口权和税收优惠的尤拉尔斯公司,这便是一众官僚们博弈后的结果。
“抢”成为俄罗斯私有化的主题,苏联留下的财富在解体最初的几年里被瓜分一光。一批换了头衔的苏共官僚及其利益相关者成为新市场中的主宰。在石油行业中,卢克石油虽先声夺人,却必须渡过“私有化之河”,避免被兼并或拆分的命运。
到1995年,俄联邦已经拥有了14家新组建的大型石油公司。其中最大的五家卢克石油、尤科斯、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和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面临着在著名的“贷款换股份”私有化中被拍卖的命运。但最终只有一家逃脱了这一命运,那便是卢克石油。
当时,叶利钦签署了让公司免于被拍卖的327号命令,只有卢克石油享受到了这一待遇。马加诺夫承认,这完全是阿列克佩罗夫及其伙伴广泛游说的结果,当时好几股势力都力主将卢克石油彻底私有化,对其进行瓜分。但阿列克佩罗夫动用一切关系游说从联邦中央到地方大批官员,保住了卢克石油的地位。当然,仍有5%的卢克石油股份被列入了“贷款换股份”拍卖名单中,从中也可见争夺之激烈。
当然,卢克石油的私有化进程仍在平稳进行,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内部人私有化”的原则。这种私有化为许多俄罗斯“红色经理人”提供了大发横财的机遇。既然阿列克佩罗夫一手成立了卢克石油,并且掌握着相当多的政治资源,他想不发财都难。
历经证券私有化和货币私有化,阿列克佩罗夫极其伙伴掌握了卢克石油25%的股份,加上他们以公会名义控制的股份,这家公司已经事实上由阿列克佩罗夫极其势力所控制。此外,他还利用政治资源将卢克石油高管布迪罗夫放到了新成立的垄断性国企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的位置上,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这之后,阿列克佩罗夫已经不再满足于西西伯利亚,卢克石油开始拓展势力范围。
“合作者的本色”
1993年,阿利耶夫通过政变成为阿塞拜疆总统。他刚一上台,就迎来了从巴库走出去的阿列克佩罗夫。那一年,这位卢克石油老总陪着自己的死党、俄燃料与能源部部长沙夫拉尼克飞抵巴库访问。他直接向阿塞拜疆政府提出“巴库石油中应该有卢克石油的位置”。
当时,西方大牌石油公司们早就开始与阿塞拜疆政府,欲参与到巴库油田进一步开发的项目中来,但后者却一直不松口,而阿列克佩罗夫的进入却异常顺利,卢克石油立即得到了巴库石油集团10%的股份。
西方石油公司大跌眼镜,但很快就明白,卢克石油并非一个对手,而是一个生意伙伴。阿莫科石油公司的代表评价道:“阿列克佩罗夫懂得谈判,懂得做妥协,懂得让各方都得利,而非损人利己。他是一个很好的伙伴。”在卢克石油加入后,巴库的石油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被销往欧洲。
此后,阿列克佩罗夫又将目光投向哈萨克斯坦,并通过向其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赠送飞机的方式获取了其信任,大大促进了卢克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生意。
如今,“卢克石油”虽非俄最大的能源公司,却在强手如林的俄罗斯能源市场上一直保持着不败地位。这些年,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秋明-BP石油公司都已先后不复存在,而卢克石油成了唯一一个不依靠俄联邦内共和国势力而存在并发展的俄罗斯能源企业。在这其中,阿列克佩罗夫及其势力的影响可见一斑。而卢克石油从建立到发展的历程也成了俄石油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注脚。
(作者系俄罗斯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