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赵宾
阳煤集团走过了一条省外扩张又兜转回晋的化工“飞盘”扩张之路。在行业凋敝的背景下,眼下其正面临资源整合的艰难之路。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快速聚集的化工产业正引发企业内部的深刻变革。2012年,阳煤集团的化工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25亿元,远远超过煤炭业务的收入,成为阳煤集团第一大产业。
在阳煤集团总部大门口,“开疆拓土,强煤强化”八个镏金大字清晰可见,无不透露着阳煤集团的勃勃雄心。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阳煤集团在原有三维集团和新建氯碱化工的基础上,开始在河北、山东、新疆等地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的方式,将当地多家大型化工企业收入囊中,构建了庞大的化工版块。
目前,在阳煤集团上市的4家下属企业中,化工占了3家。其中包括太化股份,三维股份和阳煤化工。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阳煤化工产业将实现年转化煤炭2000万吨,化工产品实物产能达到220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建成中国最大最强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如此庞大的体量,在国内化工领域并不多见。但在当前煤化工并不景气的环境下,阳煤走过了一条省外扩张又兜转回晋的“飞盘”扩张之路,而能否尽快整合、消纳这些资产,避免陷入煤化工泥沼,是眼下阳煤的艰巨任务。
飞盘式扩张
12月15日,山西清徐县。在距离县城4公里的西南方向,以当地清源镇油房堡村为中心,涉及3个村庄占地3000亩的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园区正在紧张施工。在施工现场,工地被蓝色的隔板包裹着,场地内有的建筑已封顶,有的仍在搭建框架。
据了解,太原化工新材料园区总投资上百亿元,将涉足两大类化工新材料。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解决太化集团搬迁改造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实现阳煤集团“强煤强化”战略的有力支撑。与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化工园区同时开工的,还有阳煤集团位于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化机制造基地,按照“十二五”规划,它们要完成3至4个煤机化机项目。
时针拨回 2010年11月24日。当日,山西省政府决定阳煤集团托管太化集团,全面推进太化搬迁工作。次年6月,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太化集团搬迁事宜。太化集团搬迁改造被看成是阳煤集团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异地搬迁改造工程。
在山西省发改委研究院原院长李霆看来,阳煤集团入主太化说明它在多年的省外扩张后,不仅有相关的实力,而且也受到政府的极大关注。事实上,在掌管太化集团之前,阳泉煤业已经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运用资本手段,兼并多家大型化工企业。
2009年前后,煤炭领域出现了两股热潮。一股是在新兴的煤炭省份“跑马圈地”,以新疆和内蒙古为重点;一股则是山西省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煤炭“兼并整合”运动。以晋煤、焦煤、阳煤等5大企业为主体,对当地小型煤矿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
无烟煤是生产尿素、甲醇、烯烃等产品的上好原料,阳煤集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所在的阳泉矿区和晋城矿区两大矿区无烟煤储量占山西省无烟煤储量的65%,全国无烟煤储量的26%。基于这种现实基础,阳煤开始拓展下游关联产业——化工。
在托管收购太化之前,阳煤进行了一系列兼并动作,其中可以勾勒出这样一幅图谱。2005年4月,阳煤集团第一个化工项目——氯碱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阳煤化工起步发展;次年,三维集团整体划拨阳煤集团后,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1.5亿元。
阳煤集团先后收购和托管了山西三维、运城丰喜等多家化工企业,在短时间内拥有了先进的化工技术、管理和操作队伍,形成了产业集群。
以此为标志,阳煤集团化工产业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在更大范围内大规模实施兼并重组。先后收购石家庄正元、深州化工、齐鲁一化、烟台巨力、青岛恒源、恒通化工等化工企业。由此,产业规模急骤增长,版图也快速扩张。
分析人士指出,煤化联姻是煤炭和化工两个产业互补的需求。数据显示:煤炭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甲醇进一步深加工为烯烃等化工产品则可增值8-12倍。因此,煤炭和化工两个产业对煤化工都有较高的积极性。长期研究煤炭生产模式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钱平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进入很大程度能减少企业自身的成本,也能提升企业效率。他说,“多元化的纵深发展也是很多大型跨国企业所采取的路径。”
面对煤炭形势极度不好的2012年,阳煤制定的应对措施核心就两个字:“并购”,煤炭如此,化工亦然。阳煤集团董事长赵石平认为,企业在技改、新建、并购三种发展模式中,并购是最快、最好的发展方式。并购没有建设期利息,打入市场的速度快、阻力小,省去了职工培训成本等。
如今,阳煤集团化工产业的盘子已经今非昔比。“从山西三维到河北正元、齐鲁一化,再到太原化工,阳煤集团转了一圈又回到山西。”李霆将其总结为“飞盘模式”。也就是说,企业在走出去之后收揽了大笔资源,再带着技术和资本回到本地发展。
产业新挑战
尽管阳煤集团在“强煤强化”的道路上收获不菲,但这并不代表如此庞大的产业群之间不存在问题。企业文化差异,产业雷同,产品重叠等便是一道若隐若现的阴影。
阳煤集团董事长赵石平此前也曾提出,企业兼并重组需要高度重视文化融合,它是决定兼并重组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阳煤集团所属的化工企业,分布有不同的省份包括职工、企业高层以及企业自身的文化都不尽相同,整合不仅要面对资产,而且要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
在阳煤集团的公司构架中,各化工公司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交错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化工产业,阳煤集团还专门成立了阳泉煤业化工产业管理局。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和优势,经过一系列的重新组合,逐渐将各上市公司分工捋顺。
其中,阳煤集团通过重组*ST东碳,实现借壳上市的阳煤化工,产业定位为农用化工和基础化工平台。山西三维产业相对独立,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太化股份现有的生产线将被全部搬迁停产,并转变为化工新材料生产平台。
然而此前,随着阳煤集团入主青岛碱业的声音此起彼伏,之前被捋顺的关系再次遭到考验,“同业竞争”又被送上风口浪尖。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忠告。在煤化联姻之后,企业普遍采取焦化、煤电油、煤电铝等趋同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大型煤炭企业较为集中的省份,重复建设显得更为突出。
面对煤化结盟,形成的庞大产业群。山西新能燃料研究所所长姜中扬提醒说:“煤价如同油价变数极大。如果煤炭企业在煤化联营后,没有充足的应对手段,可能要为扩张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