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未来十年中国发展模式

2014年01月02日 14:16  《国际融资》 

  金爱伟

  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将呈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前轮与“市场经济”这一后轮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改革方案出炉。这其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瞩目的焦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一届政府为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设计”了“市场经济”加“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双轮驱动的前行路径。

  危机倒逼改革

  从方式上来看,改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性改革,这类改革要求改革者在问题尚未明晰或者完全暴露之际,提前采取重大调整化解消弭问题。改革从来就是利益的再调整,因此,利益受损者的顽强抵抗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实施主动改革,几乎完全依赖于改革者的理性、魄力和智慧。改革者还需面对另外两个重大风险;第一,动力缺乏,危机尚在潜伏期,社会对其并未有充足的认知,因此,共识不足之下,改革动力缺乏。第二、改革风险难测。由于对风险尚未形成共识,甚至是为大众察觉,改革者很难汲取到更多的改革智慧,同时风险累积程度尚不足支撑危机爆发,改革收益短期内难以充分显露,若改革成本增加,有可能引发普遍不满,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大的主动改革案例鲜有。

  另一类即为被动式改革,或者叫“危机倒逼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动力就是危机。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频频吹风改革,这其中“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提法,直白道出中国改革因由。

  问题在哪儿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中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问题的判断,归纳起来即为两类:一类,属经济本身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等;另一类,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问题,但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实际来说,甚至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诸如社会矛盾、政府不恰当干预以及生态环境限制等等。从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来看,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扩大与深入,归属于经济本身问题经过历次改革矛盾基本化解。换句话说,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重障碍及风险大多来源于传统经济范畴以外,行政强力介入资源配置,过多过滥低效、无效投资带来产能过剩困局;利益集团阻挠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严重畸形,撕裂社会纽带;垄断横行,压制市场规律;土地人口政策僵化滞后,土地、劳动力价值难于保障等等。

  更进一步说,造成上述痼疾的根源就在于政府角色混乱——干预经济过深过滥、服务社会缺位错位。随着这种越位错位缺位的程度加重,经济、社会、政府组合的闭合生态系统接近失控。

  因此,管控并治理危机、启动对政府自身改革,调整生态系统至新平衡将是工作重心所在。也正因如此,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且将这一表述定位在“市场经济决定地位”之前。

  双轮协作推改革走向深化

  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将呈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前轮与“市场经济”这一后轮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地位由“基础性”上升到“决定性”,实现了理论认知上的重大突破。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提出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后,其在经济运行中地位逐渐提高:中共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共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此次三中全会决定将市场化定位为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今后“市场”将承担起更多责任,成为驱动中国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轮子”。

  使市场轮子高速运行,并不意味着对于市场的完全放权,无论从欧美国家的运行实际来看,还是中国过去的探索经历,足以说明市场不具备完全自我运行的可能。从当前形势来看,市场以外因素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收入分配畸形、社保体系漏洞,制约内需市场打开,行政管理缺位错位越位,扭曲市场机制,法制体系不完善,违背市场规则事件屡发等等。破除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及维护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弥补市场机制自身不足,需要国家作为。这种规范的国家作为即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堪比“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中共三中全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即是题中之义。

  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政府执政的措施方法科学高效。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科学规范的介入市场活动、及时有效弥补市场弊端,以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生动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协调共进局面。

  具体看,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上。首先,摆正政府地位,划清权限范畴、实现职能实质性转变。重新审视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介入微观经济活动,提高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方面的能力。其次,依法依规行使监督管理市场权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忠诚履行作为市场秩序守夜人的角色。最后,加强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推进过程,正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全面改革走向深化的过程。(摄影 王南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政协原副主席因贿选事件被双开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对话郭德纲:我不欺负人 欺负我也不行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中兴战略架构高管调整:力求年轻化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搞怪创意:用西瓜皮烧火锅(图)
  • 管清友:2014听经济冰山碎裂的声音
  • FT中文网:2014 中国经济大变革前夜
  • 姚树洁:审计署应该介入万科税案
  • 叶檀:2014年开启权威市场经济
  • 海啸希望:世界经济危机将再次来袭
  • 水皮:六个包子引发的猜想
  • 张捷:2014年是挤水份的一年
  • 王东京:资源配置谁做主
  • 王小广:从习李新政看未来经济走势
  • 建章:诺奖经济学家为何反对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