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的“大阵仗”重新定义中英关系

2013年12月04日 23:23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已经抵达中国,很高兴这是我作为英国首相的第二次对华访问。稍后我将会和中国的领导人会面。”12月2日早上7点39分,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抵达中国的第一时间里,更新了他的新浪微博。在为期三天的访华时间里,除北京外,卡梅伦的行程还将覆盖上海及成都。

   与卡梅伦同机抵达中国的,还有6位内阁部长、12家企业、100多名商界领导人。131人组成的史上最大访华团从落地之初,就已经预示着卡梅伦的这次中国之行,是有备而来。

   由于英国政府不适当地介入中国内政,过去一年中,中英关系曾一度陷入“沉寂”。作为在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受邀到访的西方领导人,卡梅伦与中国新任领导人的此次会晤既有“修复关系”之意,也有“展望未来”之责。

   在落地不到2小时后,卡梅伦就已经取得了他的第一个“成果”。

  “提高”合作高度

   9点07分,卡梅伦的微博又添加了两条新消息。在参观了捷豹路虎的中国研究机构后,他见证了捷豹路虎在中国销售45亿英镑(约合450亿人民币)的合约签署,根据这一合约,这家英国汽车巨头将在未来一年向中国出售10万辆汽车。

   45亿英镑的合约签署正是得益于此次卡梅伦访华的首要使命:改善双边出口环境。在访华之前卡梅伦曾经透露,他将呼吁减少20个行业的关税,涉及金额约为每年10亿英镑,其中包括汽车、制药和机电产品,占到英国对华出口的36%。

   在改善双边出口环境之下,提高双边贸易合作高度则是卡梅伦此次访华的核心议题。从英国驻华使馆透露给媒体的信息中显示,卡梅伦此次率领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代表团访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此次访华将英国与中国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构建一个可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与改革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新高度,随即在之后的中英领导人会晤中得到了体现。

   12月2日,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会谈之后,中英双方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两国在投资、科技创新、金融、司法、文化、卫生等领域的10个合作文件的签署。而在这些合作文件中,中英双方的合作高度也在四个层面得到了提升。

   贸易层面,中英的贸易将不再局限于过去低端的加工贸易领域,而向更高级别的合作推展,中国将与英国在其基础设施建设、高铁以及核电等方面展开合作。金融层面,中国与英国正在就中资银行在英国开设分行展开协商,并计划为中国企业在英国上市融资提供更多的便利。高科技合作层面,作为欧盟国家中一直比较支持取消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的国家之一,英国在航天、海上风电与新能源合作研发方面都保持着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人文交流层面,英国政府也正计划对签证制度进行改革。今年10月,由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率领的小型“代表团”访华期间,奥斯本就已经表示将启动针对中国商业精英的24小时超级快速签证服务,同时简化签证程序,允许部分中国旅行社在申请英国签证时,只需要提交申根签证要求的材料即可。

   通过四个合作层面的全方位提升,卡梅伦的此次中国之行或将帮助其实现上任之初所做出的2015年中英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承诺,如果实现,这将占据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而中英的合作模式也或将成为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进行合作的一个良好范例。

  最强大的支持者

   在访华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卡梅伦就曾表示英国将扮演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角色。这种表态,虽然有着为中英关系回暖预热的意图,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是对中英关系的一种现实表述。

   对中国而言,在接纳程度上,英国的确比其它西方国家做得更加到位。英国有着全球最开放的金融市场,却没有美国那样“苛刻”的投资安全审查机制。英国也是世界银行[微博]宣布的欧盟及G8国家中最适宜经商的地方。这使得英国也成为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目的地之一。

   当前,中国正在加大海外投资的步伐,2005年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投资仅有172亿美元,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数据显示,这一投资额度在2012年已经增加了近8倍,约为1300亿美元。而英国也成为排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之后,中国海外投资的第八大目的地。而在欧洲范围内,英国则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第一目的地。中国在英国的投资是在欧洲其他国家投资的两倍以上。

   然而,中国庞大的海外投资,在分散于全球之后,英国得到的也仅仅只是“零头”,过去9年,中国在英国的投资总额仅占到英国GDP总量的0.7%。为扩大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力度,英国政府一直试图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做出改进。

   首先,在投资范围上,英国政府允许中国资本进入到其核心关键领域,例如巴克莱银行、英国石油公司、泰晤士税务公司等。鉴于2030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增加三倍,因此能源领域成为了中英合作的重点。过去9年,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大部分海外投资,有近一半都进入到能源和电力行业。卡梅伦此次访华的议题中,中国与英国在核电方面的合作也将双方在能源上的合作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中国将参与在英格兰南部Hinkley Point核电站的建设,这也是英国20年来首次建设核电站。而中方的参与不仅仅只体现在前期修建阶段,还有可能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核电站的后期运营。

   其次,在投资形式上,英国政府也表现出了较透明开放的一面。对于中国资本的持股要求,也给予了适当的满足。虽然对中国进入金融、能源等核心领域企业的持股比例有所保留,但英国政府在涉及食品、服务业等本土著名品牌的收购上,还是表现出了欢迎的态度。例如,中国的光明食品集团拥有英国维他麦食品公司60%的股份,而中国万达集团也持有英国圣汐游艇公司98%的控股权。在允许中国资本对本国境内项目进行投资的同时,英国还在与中国积极探讨联合开拓第三方市场的可能性,来自中国的投资将由此进入英国的海外项目。201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曾投资近15亿美元,获取了英国图洛石油公司在乌干达业务的33%的股权。

   为了进一步促进双边的贸易与投资,中英双方还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定,而英国还是除中国香港外,人民币第二大离岸结算市场。

   中英之间曾经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而这种基础也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3天的访华行程结束,56亿英镑的贸易协定只是此次卡梅伦访华的有形成果,而“沉寂”了近一年的中英关系得到缓解,并将两国关系带入新的稳定发展期,这或许才是卡梅伦此次中国之行所带走的最大无形价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卡梅伦赠送习近平彭丽媛礼物单曝光
  • 体育韦德缺阵热火止10连胜 科比训练快攻飞扣
  • 娱乐张艺谋回应移民质疑:愿让孩子做中国人
  • 财经任志强:限价式调控还会让房价暴涨
  • 科技我国发放首批4G牌照 调查
  • 博客实拍:石家庄晴空和雾霾天对比(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女研究生吐槽求职遭歧视:难过无奈
  • 江濡山:卡梅隆访华 谁在给谁唱双簧
  • 赵伟:2013年全球经济低增长定局
  • 陈虎:搬掉三座大山股市才会真牛
  • 叶檀:比特币是纸币泡沫的巨大缩影
  • 姚树洁:拜登不敢叫板习近平的理由
  • 张明:外汇储备需要继续分流吗
  • 曹凤岐:英美新股发审制度是怎么搞的
  • 张化桥:不赞成企业到海外投资矿业
  • 周天勇:我们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
  • 于晓华:国有企业真的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