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西山故里:世界城市的文化新地标

2013年11月29日 14:36  《中关村》 微博

  依托曹雪芹西山故里项目,未来的北京西山脚下,将形成一个令人全方位了解曹雪芹,欣赏、研究“红文化”的场所,并逐步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先进文化之都的又一个传统文化地标。

  文 本刊记者 马文良 满兴远 杜春晓 白玉凯

  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成为北京大一统文化的代表。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经过连续四年的积淀,在活动不断丰富、规模不断壮大、影响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在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人文效益。

  2013年是曹雪芹先生逝世250周年,本届曹雪芹艺术节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优秀的红学、曹学人才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和纪念活动,更是在全国掀起了纪念曹雪芹、重读《红楼梦》的热潮。各行各业纷纷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北京市曲剧团推出的新编历史大戏《黄叶红楼》在天桥剧场演出、歌唱家郑绪岚“红楼梦境·郑绪岚全国巡演”、姜忠东创世界纪录协会手抄《红楼梦》书法世界纪录等。

  在本届曹雪芹艺术节期间,“曹雪芹西山故里”项目正式启动,加上2011年“曹雪芹西山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白家疃、红楼小镇和曹雪芹小道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规划与建设,西山脚下未来将逐步形成一片能世人全方位了解曹雪芹,欣赏、研究红文化的场所,进而提升西部地区的文化品位,建设成为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一个传统文化的地标。

  西山故里 烟柳再现

  北京西山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京建城史上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并被历代帝王所青睐。这一地区,至今仍有着大量曹雪芹足迹所至的历史遗迹,以及清代旗营文化、满族文化、西山民俗文化、皇家园林文化、寺院佛教文化等多种历史文化遗存,这是北京形成多种文化融合以及形成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的沃土。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在北京香山地区的群众中间,《红楼梦》的故事就已妇孺皆知,关于曹雪芹的传闻轶事也非常之多。曹雪芹去世后,他的故事和传说一直在世居西山的旗人中间流传。直到196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邀请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到香山访问张永海,老人所讲述的关于曹雪芹西山著述的故事,被其子张嘉鼎整理后,发表在1963年《北京日报》的“北京春秋”栏目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开始广为人知。在正白旗村附近的四王府娘娘庙房檐下,至今还保留着绘有《红楼梦》故事的图迹。

  历代居住在香山的老人们,曾流传着一个说法,“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这恰恰与《红楼梦》开篇作者说自己住在“阶柳庭花”之处以及张宜泉写曹雪芹的住处是“门前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相印证和契合。北京植物园清代属正白旗旗营,也是曹雪芹生活、著书《红楼梦》之地。据史书记载,当年的正白旗旗营规制完整,建筑都是一排排而建,并且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如翼长院是当时八旗左翼最高长官的办公场所,档房除了存放户籍档案还有分发粮饷之用,大学坊则是正白旗旗营儿童接受教育的地方。此外正白旗旗营还有关帝庙、谢草池等名胜景点。

  在中央及北京有关领导同志的支持下,经各方权威专家的亲自论证把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作为属地政府,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以及北京植物园、北京曹雪芹学会于今年共同启动了“曹雪芹西山故里”项目,希望通过恢复部分旗营建筑,复原旗营氛围,力求展现曹雪芹在西山地区的生活遗迹和著书的历史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方位了解曹雪芹,欣赏、研究《红楼梦》的场所。

  北京植物园将“曹雪芹西山故里”项目定位于曹雪芹和红楼文化的展览展示、观光游览、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学术研究、文物收藏与保护等六大职能,分设植物文化园、曹雪芹博物馆区、曹雪芹纪念馆区、曹雪芹纪念园、红楼文化博览区六大功能区。项目历时约2到3年,将以北京植物园黄叶村为核心进行复建,主要依据史料和实地走访,通过在黄叶村故居附近发掘、找寻当年的历史遗迹,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原貌,而非简单的复建,以再现当年正白旗旗营的生活情景和文化特征。

  大美西山 文化圣地

  徐志摩说:“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海淀区有着独特的地域环境,西山自古以来优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生活和创作。创作于海淀西山的许多文化艺术作品均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有的甚至走向了全国和世界的舞台,如林语堂、圣琼佩斯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蜚声海内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足迹留在了海淀,留在了西山。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曾在海淀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和生活。此外,法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琼·佩斯作品“阿纳巴斯”创作地就在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桃源,他的创作很多就以海淀为题材。

  为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促进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本次艺术节国际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海淀区委、区政府积极总结经验,把曹雪芹红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提高到新的层面,努力建立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和平台。

  为此,海淀区政府广纳民谏、广征博览,多次举办各类研讨会和交流会,听取各界专家和学者建议。大家普遍认为,基于海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海淀的大美西山在打造世界文学交流平台、塑造西山文化圣地方面前景广阔。有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一项名为“海淀西山国际创作营”的文化项目的提议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支持。在此项目下,可以组织一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围绕作家与城市、艺术与生活展开一场对话,召开国际研讨会;同时,可以建立西山写作培训基地,由文学大师亲自为文学爱好者们授课指导。

  在此基础之上,2014年是曹雪芹纪念馆开放30周年,2015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为了更好的纪念和缅怀这位文学大师,还可以广邀世界各地作家故居管理者和文学研究者、研究机构齐聚东方文化圣地——北京海淀西山,进行一场世界文学的交流峰会,这样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博览会”将会真正将曹雪芹、红楼梦,以及海淀、西山推向世界文化的舞台。

  文化创意 蓬勃发展

  在经济发展日益走向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在各个方面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愈来愈密不可分。如何将中国的文化瑰宝进行继承和发扬光大,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值得很多人思考。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要求去讲好中国故事?同样,曹雪芹文化要想持续不断走下去,一定要从产业入手,做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加此次论坛的来自英国莎士比亚故居的管理者戴安娜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她说莎士比亚故居所在的斯特拉福小镇常驻居民3万人,每年游客500万,这样每年的收入就可以用来进行莎士比亚故居的维护以及莎文化的传播,这样它的可持续发展就解决了。她说:“我们不收任何政府资金的支持,我们都是要靠自己来筹资,主要的收入来自门票,差不多占到90%,还有一些商业的收入,包括礼品店、纪念品店、零售的收入,纪念馆餐饮的收入。当然,我们也接受一些私人的捐赠、捐款、研究的款项。另外,我们还会主办一些商业的活动。通过这些方式,每年会有一些结余,而且积累很多年的结余之后,会对结余的资金进行增值、保值的操作,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基金会。我们基本上不太主动去筹款,主要是依照自己的力量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来支撑。”

  受邀来到艺术节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先生也激动不已,他说:“托尔斯泰的基金会、巴尔扎克故居、莎士比亚故居的负责人在推动名人故居的保护过程中做的工作使我非常感动。我认为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值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想把他生平居住过的地区的文化和建筑修复起来,也想在这里做一个好的商业街,把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表现的产业再现出来。现在北京市正在协调,已经规划了450亩地,希望打造世界文化研究交流会馆,平时爱好文学的人可以在这里进行讲座。这里就是今后曹雪芹故居的研究基地,用现代科技来加强我们的交流。我们想把他生平居住过的地区的文化和建筑修复起来,也想在这里做一个好的商业街,把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表现的产业再现出来。”

  可以说,在历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上,主办方都在不断地努力,试图探索深度挖掘和利用曹文化、红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再创造。将新的市场元素纳入到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体系内,用新的元素不断激活沉睡的文明。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昆曲《续琵琶》就是在企业的参与下搬上了昆曲的舞台;京西稻文化品牌的推广搭上“舌尖上的红楼梦”活动的顺风车;西山故里项目的启动吸引了许多当代企业家的倾情关注等等。西山地区更多文化活动和项目的策划,则需要更多实业方面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支持和参与。未来则希望吸引一大批在写作、书法、绘画、教育、影视、音乐、影视、演艺、网络、旅游开发、科技再现等等方面的一大批人才和新兴企业加入到曹雪芹文化的传播中来,借用新媒体的手段和传播方法进行更广阔、更深度、更快速的传播和推广。

  海淀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资源,然而这些丰富的资源并不是完全契合广大的群众和消费者对它的消费需求,文化的内容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展现,才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只有科技越发展,文化的作用才越凸显,而文化的内容又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灵感,注入思想。海淀是一个科技大区,区内的中关村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作为重要城市功能拓展区,北京市海淀区近年来紧紧抓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速推进文化与科技、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发展,努力使文化成为继科技、教育之后推动海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核心驱动力。作为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核心和主体,海淀区迎来了文化创意产业新发展、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必将促进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效应告诉我们,文化与科技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才是发展的正确道路,曹雪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不断开阔创新的坚实之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进京上访者被押回路上刺死截访者
  • 体育国足排名近10月最佳 恒大向左国字号向右
  • 娱乐王力宏新婚谢祝福 小10岁娇妻被疑有孕
  • 财经任志强答北京房价何时降:除非国务院搬走
  • 科技美建成失窃手机数据库:被盗后无法使用
  • 博客赵普:《爸爸去哪儿》不是亲子教科书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毕业求职:要求不加班不打杂不喝酒
  • 吴玉慈:养儿防老到养儿爱老?
  • 永新人:银行受保护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 叶檀:3800万人中断社保没什么大不了
  • 齐格:美国人一定看透了中国人的心
  • 尹中立:从三中全会看股市的重大机遇
  • 刘杉:比特币是伟大货币创新
  • 梁建章:全面放开生育对中国的好处
  • 刘远举:该不该支持张艺谋超生
  • 王小广:中国商业地产总量仍不足
  • 易鹏:GDP差距背后的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