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磊
记者李光磊或许是前期惯性下跌力量的作用,或许是市场觉得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不过瘾”,或许是市场操作策略所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的多个交易日,A股持续振荡下行,市场悲观情绪浓厚。
直到本周五,也就是这一历史性会议结束的第三天,在社会各界学习会议精神的热潮中,A股上演普天同庆行情。截至收盘,沪指收报2135.83点,大涨1.68%;深成指收报8305.91点,涨幅为1.83%,创业板收报1269.05点,涨1.55%。
改革,改革,再改革,一直是国民对于新一届领导人的热切期望,也是各类投资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殷切希冀。令人欣喜的是,从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看,未来的改革力度将是空前的。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是,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变为“决定性”,“决定性”意味着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只有市场。这一“转变”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更要深化改革,处理好监管者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使A股市场在融资、资源配置与定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要让市场各方都从中受益,而不是成为个别群体的“圈钱市”和广大股民的“绞肉机”。
对此,监管层有着深刻的认识。证监会主席肖钢10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中明确提出,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中更多偏重于融资,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重视不够,形成了融资者强、投资者弱的失衡格局。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为侵占中小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因此,真正捍卫市场三公原则,就必须旗帜鲜明地保护中小投资者。
梳理证监会近一年的监管动向,可以发现,“轻审批、重监管”,对市场违规行为“零容忍”,着力建设形成一套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制度体系,是证监会过去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近日召开的证监会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上,肖钢再度强调,要加深对全面改革重大意义的理解,要加深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并表示资本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难得的发展机遇。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阻碍A股健康发展的因素俯首皆是,比如新股发行“三高”、垃圾公司不退市、不完善的保护中小投资者体系、亟须修订的证券法等法规等。对于这些问题,各类投资者都了熟于心或者已经“麻木”了。还是那句话,A股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化改革。任何小打小敲式的修修补补,都将无济于事。但是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三中全会已然吹响全面改革的号角,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也将勇闯深水区。
对此,《决定》明确指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而从短期市场运行来看,不确定预期是影响市场短期运行的重要因素,一旦预期确定,市场便会“拨云见日”,各类利好因素的叠加可能让A股进入一轮“小牛市”。有业内人士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A股的利好因素。
首先,政策预期进一步稳定。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纲领性政策的出台,投资者应该已经对未来十年的政策取向心中有数,尽管政策面不易把握,但在大框架既定的背景下,前期政策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压制将大为缓解。
其次,经济增速中枢基本锚定。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明年经济增速的一致预期在7.0%~7.5%之间。考虑到私人投资的逐渐走强、消费增速在今年限制三公消费背景下的低基数,以及欧美经济体复苏带来的出口回暖,明年经济增速落在上述范围内的确定性很高。
再次,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紧格局。考虑到房价重现上涨苗头、CPI重归“3”时代,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难以放松。不过,经历了6月份的资金异动后,央行去杠杆的幅度和手法已经明显轻柔,比如今年9月底虽然市场神经紧绷,但极端情况很难再现。
最后,即便是当前最不确定的IPO重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已经变得更加确定。从目前市场预期看,今年底如果不重启,那么明年IPO重启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经过今年的持续反应,IPO真正重启时,其对市场的实际冲击可能已经非常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外来和尚”,QFII早在三季度就不断增持蓝筹股。
有统计显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ST鞍钢等股票被QFII增持。仅亚夏汽车、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遭遇减持。
QFII增持蓝筹股,主要是因为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同时也是对这些公司估值的认可。“QFII作为海外投资者,对于国内的一些情况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为此只能选择那些问题小的公司。他们把握的是中国经济的大方向。”有业内人士表示,从2003年QFII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以来,其调仓的频率远远低于国内的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