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渐次放开 三中全会强调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2013年11月14日 00:29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建华 北京报道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正式公布,一些关注民营经济的学者终于松了一口气。

   “从公报来看,十八界三中全会对民营企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巡视员黄文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这次公报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民营企业将迎来发展的重大契机。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金改”、“民营银行”等概念虽然在市场上炒得一片火热,但具体措施并没有落地,民营经济的投融资困境并没有实质改善。他认为,这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民营企业投融资的窗口将进一步打开,一些高收益的垄断领域将会放松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破除观念惯性

   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困境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以新老36条为主的各种政策措施,但落实效果不尽如人意。

   全国工商联曾对此做过初步统计,包括新老36条、两个29条以及实施细则42项在内,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780项。

   9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评估结果反映出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在许多方面落实还不到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依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作为上述第三方评估的参与者,黄文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市场开放的问题。”

   黄文夫称,造成市场不开放、竞争不平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国有垄断企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圈,这些既得利益难以退出。这一点从深层次来看,是意识形态和观念的问题,反映出一些计划经济思维惯性还在一些经济管理部门中延续。此外,目前最核心的是改革已涉及政府自身。所谓改革进入攻坚战、深水区,这一阶段最大的难题是政府从改革的主推者变成了改革的对象。以前政府是改革的动力,现在一部分已经成为改革的阻力。

   “本来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非要进行行政干预。本来是微观经济行为,政府却参与其中,于是就引发很多不平等竞争的情况。”黄文夫表示。

   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座谈会,就如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听取意见时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可以有效调动民间投资力量和企业活力。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困难确实存在,但是从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的一些举措来看,相关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黄文夫称,今年以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对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等一系列动作来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之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为63.6%。尤其是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始终保持在26%左右,高于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速约5个百分点。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0.2%)2.6个百分点。

   黄文夫对记者指出,尽管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尚未公布,但全会公报已经把今后改革的方向、核心思想基本上都讲了。他认为,全会公报中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表述最主要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前的提法只是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既然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那么一切非市场性的因素,比如行政干预、资源品定价、国企垄断等都应该是改革的题中之义了,这无疑对民营企业是极大的利好。”黄文夫说。

   此外,本届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也成为专业人士解读的重点。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是更市场化的方向,之前几年的国进民退局面会有所扭转,尽管国有企业的控制力还会存在,但一些领域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黄文夫认为,本届全会公报中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两个都是”和“两个毫不动摇”,至少从中央最高文件层面强调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等市场地位。

  关键在落实

   本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中央改革的最高纲领性文件,充分表现了中央政府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不过专家认为改革理念如何落地才是关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对媒体表示,在一些竞争性行业,比如轻工、纺织和一些基建行业里,民间投资已经占到80%以上。但是在有些行业,如电力、石油、石化等,只占10%以上。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等一些基础设施领域,民间投资占的比重还比较小。

   “民营企业对进入石油、电信、铁路等垄断领域非常期待,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领域回报收益率高,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其完善产业链,发挥产业链的优势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扈志亮称。

   扈志亮认为,要打破顽固的“弹簧门”、“玻璃门”,需要改进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打开窗口,而是要有实质性推动,并且政府部门要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干预环节。

   鼎信汇金(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对记者表示,如果整个市场的资源还主要由政府配置,那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这一点来看,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无疑是一个重大亮点。

   “全会公报表明了中央的决心,但具体落实应该会有很长的一个过程,特别是涉及既得利益调整的部分,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各界要有心理准备。”黄文夫说。

   陈浩认为,对于具体一些行业中的国有垄断问题,应该靠具体的政策措施去实现,不会在三中全会这样级别的会议上讨论。他表示,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们对于三中全会有持观望态度的,但没有一个是悲观的,而且观望的人主要是还想看看接下来三中全会的精神将如何落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独家:《三中全会公报》百姓阅读版
  • 体育NBA-湖人胜鹈鹕 詹姆斯33分热火胜 视频
  • 娱乐吴奇隆刘诗诗公开恋情:得之不易很珍惜
  • 财经厦门2624套保障房疑被公务员囤积
  • 科技视网膜屏iPad mini国内开售:售价2888起
  • 博客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六大新看点
  • 读书解密:毛贺结婚时可知开慧还活着
  • 教育美国老爹称女儿作业要亲命 新浪教育盛典
  • 陶冬:欧洲降息为哪般
  • 刘远举:三中全会的集权与改革
  • 赵伟:中美大小企业环境反差令人忧
  • 陈永昌: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思路
  • 孙立坚:十二字解读三中全会报告
  • 郑风田:全会重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有哪些特别亮点
  • 叶檀:三中全会经改三大亮点
  • 刘杉:三中全会开放比改革步子大
  • 官建益:三中全会的利好贵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