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爆棚第三方支付推波助澜

2013年11月12日 08:13  金融时报 

  李文龙

  记者李文龙见习记者张末冬11月11日,这个被称为“光棍节”的不起眼的日子,正演变为全民的购物狂欢节。不论是淘宝、京东等电商的销售大战,还是易讯微信在移动购物端的发力,都反映出我国年轻一代消费潜力的巨大,而以支付宝[微博]、易宝支付、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在塑造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同时,也助推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成为撬动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阿里巴巴[微博]平台11日凌晨第1分钟即涌入1370万人,支付宝交易额突破1亿元,清晨5点49分,交易额正式突破100亿元大关,下午1点,打破了去年191亿元的记录。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不仅是阿里巴巴惹人关注,电商巨头京东也高姿态加入了这轮消费大战中。据京东内部人员透露,此次京东走的是11月1日到12日的长线促销;促销高峰在11月10日到12日,挑选的时间更加宽裕,对顾客和商家来说都是既实惠又不会集中过大的压力。从11月11日零点到早8点,订单量已经达到平日全天的水平,预计11日当天将会突破400万单;比之前预计的300万单有所提升。从流量来看,11月10日的流量已经超过3.5亿元,达到平日的180%。而网购“新秀”1号店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11日上午10点,团购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50倍。

  从这些电商巨头的动作看,许多百姓的消费模式以及消费理念均出现变化,网购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方式。因为去年“双十一”下手晚了一些,看中的东西瞬间就没货了。今年,吸取了“教训”的小胡提前把要买的东西放进购物车,把钱充到支付宝里,就等这个全民购物节的到来。11号零点钟声敲响,一个“结算”按键,全部搞定,总共耗时17秒钟,消费896元。

  小胡告诉记者,自己是从3年前开始成为“双十一”购物大战的一名成员,“当时商家的宣传都类似于‘单身不可怕,自己用消费来让自己开心一类的’,但到今年我发现各大电商已经很少强调光棍节这个话题了,‘双十一’俨然变成了全民购物节。”

  除去传统节日外,类似于“光棍节”等消费时点的兴起,则意味着消费潜力通过新型消费模式的激发,正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不仅如此,从促销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来看,大数据的应用,也撬动着电商的升级。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曾对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微博]说,“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到实体经济特别是促进消费中。不少电商负责人表示,将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电商将深入整合和分析消费者的习惯及需求,如此商家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商品,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购物效率,而通过电商统一的物流又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为生产商品的小微企业提高更好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则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其在网购端和移动端,已经表现出了明显优于传统支付方式的优势。比如,阿里巴巴电商主要通过其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完成,而立足于行业支付的“易宝支付”也从11月1日开始,联合搜狐畅游等250多家平台,推出了61天的促销活动,由于“易宝支付”目前已有网上在线支付、信用卡无卡支付等模式,因此打破了消费的支付瓶颈,且业务触角已渗透到航空旅游、数字娱乐等行业,此次推出的优惠无疑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与众多电商在网购端的大战如出一辙,今年移动购物市场同样硝烟弥漫。为了争夺市场先机,腾讯微信开始与易讯网等电商平台开始合作,推出了“双十一”卖场入口,而此前当当网[微博]等多家网购平台业已接入微信支付功能。

  有专家分析,“双十一”成功的因素表面看是因为电商的宣传造势和商品的优惠,实际上是我国的消费潜力在某一时点集中爆发的体现,未来的电商发展关键,将不能仅靠噱头或营销形式的多元,更多的应该在于以质量与服务造就的用户体验提升,例如在“双十一”这个重要节点上,各大电商应该考虑如何保障物流的速度。而“双十一”销售的爆棚,其中也孕育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契机,因为金融创新源于商品交易,以第三方支付为例,其意义不仅在于带来了消费的便利,更在于其对电商模式升级的推动,以及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策划-恒大模式能否救中国足球 高清特刊
  • 娱乐龙应台谈金马奖和张悬“国旗”风波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苦孩子:光绪儿时饿得偷吃太监食物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皮海洲:让黑名单成为监管的闪光点
  • 姚树洁:习李新政如何触及改革深水区
  • 余丰慧:富人税的利弊权衡
  • 章玉贵:经济改革4.0确立增长新逻辑
  • 安邦智库:全球央行已经转向刺激通胀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的十大改革理念
  • 潘英丽:如何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
  • 沈建光: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将略紧
  • 张庭宾:人民币贬值楼市泡沫必破灭
  • 管清友:经济稳中趋缓 货币信用双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