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升级版

2013年11月08日 13:25  《中关村》 微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讲话精神

  Build Zhongguancun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upgraded version - learning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 spee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关村的文化核心是“科学与民主”,中关村正孕育出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愿景。

  Zhongguancun cultural core of " science and democracy " , Zhongguancun is giving birth to a future of hope and vision for China .

  文 本刊编辑部

  金秋的北京,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别开生面的形式进行。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揭示一个历史规律: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涌向历史潮头,取得了昔日不曾有过的辉煌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面前,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把习总书记为中关村发展描绘的路线图落到实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与时俱进,“打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升级版”,让每个节点都亮起放行的绿灯,畅通无阻,实现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行不止,思无穷。想起小平同志当年的教导,“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闯”,这是让人心潮澎湃巨力无穷的精神力量,也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获得的。中关村不仅打造了市场经济,而且培育了“思想市场”。思想解放无止境,发展才是硬道理。

  原始创新要更给力。一位学者说得好:中关村成为足够大的科学城,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清华学堂和近代的燕京大学,陈毅元帅拍板科学院选址中关村,为首善之区植入了科学创新的“基因”。今天,在市场经济和创业自由方面,中关村做出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成功。活力四溢,做大产业,做强主业,GDP彰显知识经济的特色。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科学、民主”精神,惟有在中关村的发展中才真正得到继承和发扬。中关村赶超硅谷,夺取人类创新的桂冠,为时不远,关键在于“原始创新”要更加给力。

  体制改革重在放权。“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看不见的手”较之于“看得见的手”更有能力解决纷争。中关村成功的经验,“小微企业开辟大未来”,已经屡见不鲜。联想、百度[微博]、用友莫不如是,“小米”和“360”也定然如此。那位“爱上从未谋面的中国”的诺奖得主经济学家科斯先生说,“去除加诸国企的特权,让私企得以竞争”,这一“经济思想”在中关村得到践行。

  政府服务要更到位。目前,中关村已经发展为“一区十六园”,涵盖了北京市70%的工业企业,这就为政府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服务”到位的难题。尽管“无权小政府”提供“大服务”取得很大的成绩,好评如潮。无须讳言,时下的园区管理“混合定位多”,产业集群特色不明显,导致互挖墙角、互争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关村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也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中关村的经验表明,“服务促发展,创新求卓越”,关键是让服务需求如何“实”起来。

  科研攻关面向市场。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产业链完善资金链,“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这就是要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生产力又必须有大市场,才会结出经济硕果。市场需求是科学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队伍”。走出象牙塔,投怀大市场,“知识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企业发展登高远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有理想和信心催生一大批对行业有颠覆性、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重大技术。中关村一直在努力追赶硅谷,与硅谷建立了发达的人脉关系,但是我们的最大差距却是“追随有方,超越无策”,“模仿逼真,独创鲜见”。中关村虽然有一批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但从品牌和规模上看,仍然没有独创靓丽的名牌和举足轻重的规模,因之也就没有一锤定音的话语权。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家,特别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家。

  小微企业最有希望。如果说“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那末“小微”企业就是灵魂的载体。在中关村,“小企业开辟大未来”的奇迹不胜枚举,“昨天的小微,今天的巨人”。毫无疑问,中关村的命运掌控在小微企业之中。勿为小之而无视,勿为微之而冷漠。试想,“微软[微博]”的发韧,“苹果”的发祥,“脸谱”的面世……哪一家不是从“小微”起步。今年以来,中关村为“小微”企业提供的热情优质服务,一纸《中小微企业助力计划》释放出一个信号——那些“摇篮”中的小微企业将更加得到呵护!

  打造人才战略高地。“人才定,天下定”。“人才引领中国‘智’造”。“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是筑巢引凤的基础。中关村能够吸引孕育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老一辈世界级的科学巨匠,也能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造就出柳传志、李彦宏、雷军[微博]这样的新时代“知本家”,定然也能够孕育出新一代的创新领军人物。关键是要放开眼界从地球村去发掘,“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雄踞神州问鼎世界。中关村已然是仅次于硅谷的世界第二大高新区,今后在吸引国际要素流入和向地球村辐射上更要有陆续的新突破。我们不仅“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要让世界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旗帜高高飘扬,充满着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印证中关村的文化核心是“科学与民主”,中关村正孕育出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愿景。

  今日中关村让国人翘首,令世界瞩目,从根本上说是践行改革开放“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制定的路线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结果。“天地转,光阴迫”。小平同志当年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如今还是那样的振聋发聩。去年12月中旬,前任总理温家宝考察中关村时指出:中关村的发展经验,一是人的解放,让人活起来,自由地去创造。这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也是中关村发展的根本。二是体制创新,坚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中关村成功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中关村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与发源地”。如今已经进入收获的季节,为了保证“第二季”的丰收,我们必须打造“中关村示范区”的升级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恒者远行,思者常新”。这是更艰巨的任务,当然也是更光荣的使命,有志者事竟成,中关村人将以丰硕的果实奉献给祖国母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策划-恒大冲亚洲之巅!天河谁当英雄
  • 娱乐传张学友移情女助理 住张妈豪宅逼走正宫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黄文炜:日本人下跪是一种怪异现象
  • 读书皇宫婚前性教育:谁是皇帝第一个女人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
  • 刘杉:促改革将替代稳增长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