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宏图落墨

2013年11月08日 13:24  《中关村》 微博

  ——喜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截图

  A " Yikaifangcu reform and development ," the grand -road - likes to watch the

  " China ( Shanghai ) free trade test area" Screenshot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习近平

  " China's reform has entered a crucial period and the Sham Shui Po District . This is because the current reform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problems to be solved are hard row to hoe , this time we should bang , indecisive, and dread not only can not move forward before , and may come to naught. " " but its difficult , just more dauntless ; provided they are resourceful , just precious . " - Xi Jinping

  文 本刊记者 马文良 关 邨

  “天时·地利·人和”:上海自贸区扬帆驶向市场经济深海

  国庆前夕,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被媒体称为“打造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再启中国改革开放征程”的里程碑。这一《方案》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措施。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五是完善法制保障。业界专家把这一《方案》看作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试验区’”,并归纳为“诸多看点”:一是“负面清单”吸引眼球。“管理服从贸易便利”,“非禁即入”,弱化政府的事前审批权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二是“服务业开放”与世界接轨。三是“惠及民生”扬眉吐气。境内关外,物尽其用,货畅其流。“鲶鱼效应”具有示范作用”。四是“金融创新”率先破茧。试行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五是“监管模式”别开生面。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凡符合国际惯例的货物一路放行,一扫昔日关税壁垒的阴霾。……当然,最为人们关注的“负面清单”,乃是上海自贸区内典型的制度创新,体现了投资领域“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敞开大门后却加强了事中和事后的监管能力。

  当人们络绎不绝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字牌前摄影留念时,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发声:“我们必须牢牢立足国家战略,增强改革自觉,以敢担当的责任感、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大胆探索、积极有序推进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各项工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改革难度大,考验多,许多内容涉及改革深水区。上海要主动放弃已经习惯的做法,要主动探索尚不熟悉、尚不习惯甚至有风险的举措。只要能够推进改革开放,这样的改革试验就有价值,值得探索。”已经开始运作的上海自贸区引来多家媒体的解读——探路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即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其含义为:“试验田”,“载体”的现实需求,即全球经济化的重要载体;“突破口”,“倒逼”的深层力量,即用开放倒逼促进改革;“升级版”,“示范”的战略意义,即可复制和可推广性,生发“蝴蝶效应”。

  上海自贸区的诞生,标志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到崭新的水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新坐标”。这是“十八大”后新政高屋建瓴制定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对于我国在新形势下参与国际竞争、参与世界经济规则制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深刻地领会到,“这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牢牢立足国家战略,加快以开放促改革,用高质量的试验成果为国家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媒体解读为,自贸区“彰显深度改革时不我待”、“凝聚深化改革的智慧勇气”、“奏响深化改革的前进鼓点”。八部委解读上海自贸区试点的热点则更具理性和现实性:“金融创新,放宽准入、扩大开放”首当其冲;“负面清单,超过80%的外商投资改为备案制”立竿见影;“税制环境,15%企业所得税率尚不成熟”有待改制。上海自贸区的国际战略要义更为引人关注。它的内涵在于:“应局,直面全球改革竞赛”,“破局,突围全球贸易谈判”;“布局,打造金融全球实力”。

  上海自贸区工商联登记制度改革尝试“宽进严管”。“宽进”是加大开放广度,“严管”乃加强改制力度。媒体描绘出“三大”特点:“一元钱能办公司吗?——注册‘零门槛’卸企业包袱”。“没年检咋办?——企业自己‘拧紧’水龙头”。“会‘快进快出’吗?——强调信用价值,打造‘老字号’”。业界专家则客观分析了自贸区金融创新“礼包”的含金量。针对“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国际化’怎么开放”的难题,专家给出的招数是:人民币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未来将实现“分账管理”,进行账户隔离,即“一线放开、区内自由、二线安全高效管住。鉴于自贸账户(FTA)和离岸账户(FTN)存在一定程度的“渗透”缝隙,就像一个“水龙头”,当你开得足够大时,也就实现了资本项下完全开放。鼓励的是落实,防止的是虚脱。专家评价“利率市场化”,是撤掉“保护罩”,同时却也松开了银行的“捆绑索”,给银行插上了创新的“翅膀”。自贸区真正的让总部经济找到了“抓手”,一改上海400多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资金运作不在中国”和“最有价值的内容不在中国”的被动局面。

  “第三只眼”看上海自贸区更乐观:邓小平改革开放蓝图的升级版

  一张“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路线图问世,引起世界强烈反响。令人震惊的是“第三只眼”看上海自贸区更乐观,既是对“好的市场经济”的真谛了解得更透辟,也有旁观者清的意味。他们没有国人中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纠结,也就不会有“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

  日本《每日新闻》认为,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这一改革措施旨在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这是新政推出的第一批改革措施,“不过,预计这些措施也会受到国营企业等传统势力抵抗,他将成为改革的试金石”。香港《南华早报》在看到光明前景的同时,也提出“政府到底能打算走多远,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的疑问。还进一步指出,“有些极为大胆的想法——如打破国家互联网、数据传输及存储行业的垄断——目前仍处于探讨阶段”。《彭博社网站》的报道认为,“邓小平在深圳所做的‘资本主义’尝试,令数百万人脱离贫困。30年后,他的继任者们正在实施同样的战略,以实现让中国富裕起来的艰巨任务”。《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用“再造一个香港”作比喻——“这预示着新贸易时代的到来,是深圳改革开放2.0版本”;却也不无疑惑地流露,“或是昙花一现只为增加经济界信心?”但也客观预言,“上海将成为可以与香港竞争的金融中心”。那是因为,“自贸区的变革举措将包括利率和汇率方面的多项改革,而且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自贸区内开设分支机构的活动将驶入快车道”。因此,“香港焦虑被赶超”则成为热门话题。韩国《朝鲜日报》称,上海自贸区很有可能会在金融领域和香港一决高下。另外,上海开设高级免税店后,春节期间面向香港的游客将改变行程前往上海。

  上海自贸区为中国“二次入世”趟路。台湾《中央社》消息如是说,“大陆于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如今全球经济掀起区域整合和自由化浪潮,上海自贸区彰显了大陆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的意志,犹如“二次入世”,这也更符合中国大陆国际战略大局,同时也显示了领导层的改革魄力。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称,“上海自贸区真正引人注目的是金融领域的开放。外国银行可以按照自己在法兰克福或伦敦的方式工作,因此首次能与中国的银行在公平竞争中一较高下。” “上海自贸区是对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的一次冲击,特别是对中国银行业享有绝对权力的冲击。”“为保持竞争力,中国经济必须转型,企业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但国有银行的信贷政策阻碍了这一需求。”美国《纽约时报》把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视为“中国特色的改革”,“是最新版本的经济特区”。“最吸引全球金融业者注意的是简短的两句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利率市场化。”毫无疑问,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然而,“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

  花旗银行的专家直言不讳地讲:就金融领域而言,国内的一些专家没有提到的一个事实是,“对中国走出去战略也有很大影响”。无须讳言,上海自贸区会成为“资金洼地”,无论是国内抑或国外资金都会都会流向自贸区,这正是一个“资金蓄水池”。从商贸的视角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离岸金融中心”。至于“中国的老百姓和企业可以直接在自贸区投资国际市场”,挂牌后已经有人冒雨来注册了。当然国内的有关部委纷纷捧出“金融礼单”——“央行”,四大改革招招碰硬;“银监会”,八大增效措施改善银行监管;“证监会”,单位和个人境内外双向投资开闸;“保监会”,出台八个支持政策。

  自贸区是“十八大”题中之义:几届政府薪火相传修成正果

  上海自贸区的面世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题中之义和具体落实。“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并非今日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率先提出开发建设浦东的意见。他在《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还特别强调,“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重读小平同志22年前的讲话,恍如昨日,于是我们就联想起那句最著名扭转乾坤的语录——“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任何思想迟疑都是对小平理论缺乏自信;任何行动阻滞都是对小平理论背道而驰。日前翻阅《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他为建设浦东开发区,多处布道“开发浦东是上海的希望”,并从“做好浦东新区的规划设计”到“关于浦东开发政策答记者问”,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为今日上海自贸区的诞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中国勇于担当,与世界各国共度时艰,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也深刻地认识到自由经济的重要,自由贸易区也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009年,中国生产力学会按照这一精神,完成了《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研究》的课题,并草拟了《关于在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呈报给国务院。当时的温家宝总理非常关心,并提笔批示将“自由贸易区”改为“自由贸易园区”,还责成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调研。几届政府,一脉相承,多任总理,薪火相传,终于修成正果。今年两会之后,新任总理李克强到上海浦东调研,终于把他长期关注“自贸区”建设的经济学思想付诸行动,“站在巨人肩膀上”代表国务院发出指令——“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据《人民日报》10月8日的消息:暴雨难挡投资热情,上海自贸区首个业务办理日“爆棚”,而咨询业务量出现“井喷”。《新华每日电讯》10月10日的报道:来自上海行政审批改革第一线的报告——“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命”,呈现出“三大特点”。过程之变“一天敲下15个章”,从来未有。角色之变“政府编织服务网”,气象一新。“理念之变”“换脑子换位置”,洗心革面。……充分体现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动力,“简政放权是一场效能革命”,政府办事明显提速。更令人惊喜的是“上海自贸区‘涌入热’凸显人才新热点”,势必带来外贸人才的“新竞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中国改革最洪亮的“好声音”:世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的成本的准备。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习总书记还凝重地敲响“警钟”——“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改革永远是我们高扬的旗帜。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改革既蕴藏着巨大红利,也是触动利益的事情,因此也是挑战。中国政府将用壮士断腕的决心继续推进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管好政府该管的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言必信,行必果’。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让广大群众享受改革的成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策划-恒大冲亚洲之巅!天河谁当英雄
  • 娱乐传张学友移情女助理 住张妈豪宅逼走正宫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黄文炜:日本人下跪是一种怪异现象
  • 读书皇宫婚前性教育:谁是皇帝第一个女人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
  • 刘杉:促改革将替代稳增长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