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跨界驰骋的“中国首富”

2013年11月08日 13:22  《中关村》 微博

  Wang Jianlin : " China 's richest man ."

  与传统商业地产业态仅仅收取物业租金完全不同,万达广场所到之处构筑起的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圈,其在鲜明引导和改变都市百姓生活与消费方式的同时,也赋予和激活了所及城市的经济功能与扩张能量。

  Format with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real estate property rental charge only completely different build wherever Wanda Plaza is a huge business ecosystem, its distinctive city guide and change people's liv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 while also giving and activates the and the city's economic functions and expansion of energy .

  文 晓睿(广东)

  要购物,到万达百货;要买房,找万达地产;要看电影,进万达影院;要住宿,去万达酒店;要休闲,逛万达广场……,王健林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完美复制着李健熙在韩国以及李嘉诚在香港的市场奇观。透过由多条产业支柱撑托起来的庞大商业帝国,人们可以看到在宽绰的城市消费彩带上一位铁血男人开疆拓土的生猛身影。

  从军人到商人

  如同坊间的传闻那样,王健林的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解放后官至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即便如此,在王健林的身上,人们也很难找到作为“红二代”的那种特权与优越。15岁那年,王健林背着家人报名参了军,而且入伍第一年就遇上全军展开野营拉练。跟随着部队,王健林必须每天负重15公斤步行80华里路程,并且中间几乎没有休息。要命的是,短缺经济时代的军营照样食品严重供不应求,在部队的很长时间中王健林总感自己吃不饱,后来,班长教他“吃”的方法——先盛半碗赶紧吃,吃完再按量盛一碗。不过,这种招式还是让王健林无法摆脱没等开饭就早已饥肠辘辘的煎熬。“我感谢这段经历,没有它我可能没有现在这么抗压,这么坚定目标。”对于17年的军营生活,如今进入耳顺之年的王健林这样评价。

  一切在按照常规的时序运转着。转业之后,28岁时就已升至副团级别的王健林被安排到大连西岗区区政府担任办公室主任。然而,机关沉闷而单调的工作方式最终没能让王健林留下来。一年半以后,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因负债149万元濒临破产,区政府希望有人能拯救这个“烂摊子”,众人避之不及的时候,王健林站了出来。不过,为了给自己留个后路,王健林离开机关的时候还是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

  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只有20多名职工,王健林到来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新的总经理会带领企业创造凤凰涅槃的奇迹,员工们只希望王健林能将欠了他们两年多的工资补发到手。而令王健林没有想到的是,新单位的工作环境竟是出奇之差:一幢几近废弃的办公楼内,一楼的锅炉房不停地冒出黑烟,王健林的办公室正好坐落在锅炉房上的第二层。因此,每天早晨走进办公室,王健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地上泼水降温,而还没等下班,办公室的窗台和窗户上都飘满厚厚的煤灰,待回到家中,还要爬在水管前不停地冲洗鼻孔。

  战场上不当逃兵,军人的信仰提醒着王健林只有前行。几个月后,一笔数目为100万的新增资金打到了西岗住宅开发公司的账上。后来员工们才明白,这笔不菲的资金其实是王健林向某国企借的高利贷,每年利息为25%,而且5年内必须还清。走出如此的一步险棋,王健林一方面是要表明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让职工吃上“定心丸”。在得到了资金血液补充的同时,王健林也为公司改换了新的门面: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易名为大连万达房地产有限公司。

  大连市政府推出的棚户区旧城改造项目在当时许多房地产开放商眼中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剔除每平方米的改造成本,能让房地产开发商拿到手的利润所剩无几。但就在众人踌躇之际,王健林出手了。让人们最终眼前一亮的是,万达推出的住宅楼完全变了样:暗厅改成明厅,窗户用上了铝合金、大门安装了防盗门,每户还配有洗手间……,这些现在看起来似乎很平常的房屋内饰结构在当时不失为大胆的创新之举。最终万达首期项目的1000多套房子在两个月内全部售馨,王健林也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000多万元,除此之外,大连市政府还特别奖励他个人15万元,但王健林将这笔钱全部分给了员工。

  有了不错的进账之后,王健林当时并不感到十分地松弛,因为,万达毕竟还是一家隶属于政府的房地产企业,很多事情仍是上级机关和领导说了算,王健林倍感掣肘。不过,令王健林没有想到的是,万达成立后的第三年,国家体改委准备在大连选出3家企业作为在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的试点单位,闻讯后的王健林第一个递交了改制申请。两年之后,国有股从万达悉数退出,王健林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商人。不久,王健林携带着万达直奔广州,在羊城注册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紧接着,万达北上进入京城,拉开了全国范围的住宅项目建设大幕。

  在房地产行业疾驰快行已经25年的万达如今实现了乌鸦变凤凰的华丽转身。资料显示,目前万达地产项目遍布全国90个城市,企业资产高达3087亿美元,年收入1455亿元。伴随着万达的壮大,王健林也画出了一条精彩的个人财富弧线:2012年,王健林以450亿的身家荣登胡润地产富豪榜的首位;今年年初胡润发布的2013全球富豪榜单上,王健林以780亿元的财富量挤入华人第七的显赫席位;而据日前发布的彭博亿万富翁排行榜数据显示,王健林以1350亿元的身家超越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庆后成为新科中国首富。令人瞠目的是,相比于去年底财富量而言,一年之中王健林的的身家暴涨370多亿元。

  商业地产的“一哥”

  一件偶发事件可能会触发一个闪光的商业灵感。万达成立的第11个年头,跟着王健林一起创业的两名员工分别患上严重疾病,那个时候没有社保,都是企业自己掏钱给员工治病,万达为此共支付了200多万元。这件事给王健林的刺激非常大。在一次企业高中管会议上,王健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再过二三十年的时候,创业期的员工都会变老,需要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而房地产企业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不稳定,资金都押在项目上,并且世界上没有一家做住宅的企业是百年企业,万达今后该怎么办?实际上,在提出这个设问之前,王健林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决定转向做商业地产。

  与做住宅地产可以单打独斗完全不同,商业地产需要有自己的合作伙伴,王健林首先盯上了沃尔玛。然而,当王健林率领万达管理层拜访沃尔玛中国区总部时,遭遇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然而,终究还是抵挡不住王健林近乎一年的死缠耐磨,沃尔玛答应“试一试”。王健林至今清楚地记得,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中,万达让沃尔玛在全国6个城市“试”了6次,结果影响都不错,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也正式铺开。事实上,只有王健林清楚,在当初与沃尔玛合作时,万达几乎采取的是“半租半送”的形式,王健林当时想到的是通过合作者的租金来源收回成本和获取微博的利润。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展开如今与万达合作的长长名单,除了沃尔玛之外,还有麦当劳[微博]、芝华士、优衣库等全球数百家知名企业,而且与以往大相径庭的是,今天已经不是万达追着沃尔玛,而是万达驻扎在哪里,沃尔玛们就蜂拥到哪里。当然,让王健林最为开心的是,自己一手首创的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已经不仅是商业巨头云集的理想场所,在由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多种业态拼接而成的商业版图中,万达广场已经成为万达尽展风姿与彰显实力的一块金字招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经开业的万达广场共72座,规模居全球第二,按照王健林的设想,以每年新开18座的递增速度,到2014年万达广场数量将达到110座,跃居全球第一。

  作为万达集团目前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万达百货可以说是万达广场上的明星。资料表明, 57家万达百货门店2012年产生营业收入112亿元,包括2013年新开的5家门店,万达百货面店的资产总值达56亿美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连锁百货企业。而按照王健林的扩张计划,到2015年,万达百货连锁店数量将达120家。引人关注的是,在谋求数量扩张的同时,王健林已经对万达百货实施起健身计划。观察发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万达百货已显著减少零售业态占比,特别是减少服饰类零售业态占比,取而代之的则是增加生活类业态占比,比如美发、美甲、书吧、教育培训等,看得出,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像昔日引领者万达从住宅地产快速转型为商业地产一样,王健林在提前为万达百货的转身布局谋篇。

  冠以索菲特、威斯汀、康莱德等洋味名称的万达酒店是矗立在万达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资料显示,目前万达在全国各大城市累计开业的五星级酒店达40家,建筑面积180.1万平方米,客房总数12211间。到2015年,王健林计划将开出80家的五星级酒店,其中将近50家为万达自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商业地产商旗下80%的五星级酒店都处于亏损状态,但万达酒店却基本连年逆市飘红,其中2012年实现收入28.04亿元,同比增长76.2%,创造出了让业界惊羡不已的商业成绩。

  除了百货与酒店之外,万达广场还有由国际影院、大歌星KTV、大玩家超乐场等组成的巨大娱乐版块。王健林认为,中国的购物中心是吃出来和玩出来的,而不是买出来的,万达广场的餐饮和娱乐实际上为万达百货起到了接上地气和聚拢人气的作用。

  与传统商业地产业态仅仅收取物业租金完全不同,万达广场所到之处构筑起的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圈,其在鲜明引导和改变都市百姓生活与消费方式的同时,也赋予和激活了所及城市的经济功能与扩张能量。用王健林的话说就是:“一个万达广场,就是一座城市中心”。

  恢宏的文化旅游王国

  在很多人的眼中,万达推出的万达城是万达广场的升级版,甚至有人认为是万达用新瓶装旧酒,对此王健林尽管非常介意甚至有时还很生气,但只能耐着性子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在王健林看来,万达城与万达广场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不仅投资规模和业态不同,而且科技含量也不可相提并论,他甚至用“革命性的创新”一词来形容万达城项目。

  万达城的全称为“万达文化旅游城”,是一个集合商业、舞台秀、电影娱乐科技、大型游乐主体公园等为一体的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项目。从最初接手旧城改造项目,到后来转战住宅开发,再到进入商业地产开发城市综合体,万达城应当是万达的第四代产品,他所代表的显然是万达又一次更大规模和更为彻底的转身——从商业地产转型到文化与旅游产业。打开万达的官方网站不难发现,文化旅游产业已经与商业地产、高级酒店和连锁百货业务并列成为万达集团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资料显示,2012年,万达文化产业收入208亿元,按照王健林的设想,文化产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增至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强,与此同时,万达地产类收入要下降到45%以下,万达由此成为一个消费型企业。

  又一次引领着万达打舵转向,无疑再一次彰显了王健林的先知先觉。一方面,伴随着国家对于住宅市场限购限贷政策的调控,不仅万科、龙湖、保利、华润置地等国内排名前20名的开发商都选择加大对商业地产的投资比重,而且包括娃哈哈等非地产商也纷纷转型试水商业地产。受到商业地产领域竞争“白热化”的影响,2012年万达商业地产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15.1%,低于集团总收入34.8%的增长率,地产收入占集团资产的比例由两年前的95%萎缩至2012年的75%。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52%,按照国家有关规划,在未来的20年,将会有7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也就是说至少将有3.5亿中国人成为市民,而到那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需求会更多地转向精神层面和寻求更多的消费体验。基于以上两种判断,王健林认为万达向文化产业进军实际是在为今后5到10年的发展储备新的竞争力。显然,王健林这一次又走在了前面。

  应当说自从一年前从文化部拿到了做文化产业的注册批文并随后成立了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后,王健林就马不停蹄在全国各地启动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大手笔。在黑龙江、江西、湖北等都有投入。按照王健林的规划,未来将在全国建设10个万达城,其中上海、广州、无锡、青岛都会按照500公里为半径,出现在万达城落地的城市行列,每座万达城的投资都会在百亿元以上。

  不难看出,作为创新的世界首个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项目,万达城的覆盖半径可以达到半个中国,因此,王健林要求每个万达城都要结合地方特色而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如在哈尔滨万达城中,除了常见的大型秀剧场、电影科技乐园、名人蜡像馆、电影乐园、商业中心外,人们还可以看到由高、中、低三档共6条滑雪道组成、落差超过100米并可同时容纳1500人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而在南昌万达城,室内躺卧着全球规模最大、创新最多的海洋馆,设置有“海底环游”、“鲨鱼码头”、“国宝中华鲟鱼馆”、“海洋剧院”等七个主题展示区。在王健林眼中,万达城是一个全世界都还没有的景观。

  值得关注的是,王健林在将文化旅游产业领域的资本腾挪并没有局限在国内。2012年5月,万达集团投资26亿美元收购全球行业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100%股权,由此,万达控制了AMC在美国和加拿大344个地区的5000张银幕。就在日前,万达对两家欧洲地区的电影连锁运营商Odeon &UCI和Vue Entertainment也发出收购意向。资料显示,Odeon &UCI是欧洲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在欧洲7个国家236个影院拥有2179张银幕,一旦并购成功,万达将抢占领世界电影市场20%的份额。

  作为万达文化旅游对外扩张的重头戏,万达集团在前不久斥资10.2亿英镑收购了英国圣汐游艇公司91.8%股份,同时投资7亿英镑在伦敦核心区建设超五星级万达酒店。王健林说,世界奢华酒店市场一直被外国品牌占领,海外从来见不到中国的五星级酒店,他要改写历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策划-恒大冲亚洲之巅!天河谁当英雄
  • 娱乐传张学友移情女助理 住张妈豪宅逼走正宫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黄文炜:日本人下跪是一种怪异现象
  • 读书皇宫婚前性教育:谁是皇帝第一个女人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
  • 刘杉:促改革将替代稳增长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