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

2013年11月08日 13:21  《中关村》 微博

  ——访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

  In the new starting poin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hongguancun innovation

  我们推动的改革,很多不是创新,而是打破自主创新的阻碍。

   ——郭洪

  We promote reform , not a lot of innovation, but innovation break barriers . - Guo Hong

  文 本刊记者 习牧歌

  2013年9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可谓史无前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以至于海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中关村的影响当然更是首当其冲。那么,在现场接待国家领导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对此次重大事件,以及对未来中关村的改革和发展有什么想法呢?本刊记者带着一些问题采访了郭洪主任。

  创新驱动和创新文化

  《中关村》:郭主任,此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您也亲身经历了这个重要的场合,给国家领导人介绍中关村,有什么感想吗?

  郭洪: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安排在中关村,对全体中关村人来讲,是一种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先后八次对中关村的发展进行批复。经过25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形成了最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关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第一,持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第二,持续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第三,持续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创业家精神和创业文化。如今的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不仅是北京的,更是全国的。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5个方面任务,中关村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让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更加遵从创新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中关村将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努力在全球坐标系中找定位,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更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是大势所需、时不我待的国家使命。

  《中关村》:中央政治局委员集体踏访中关村之后不久,10月16日中关村又成立了中关村创新文化促进会,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您对“创新文化”有什么样的理解?

  郭洪: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成立是恰逢其时的。9月30号,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体学习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正在部署贯彻落实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广泛征求创新创业主体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常说,创新创业是中关村不朽的灵魂。灵魂需要一个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我的体会是,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关村为什么把创新文化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中关村有现在的局面,是一代又一代中关村人实践的结果,在实践中,创新和创业成为中关村人最核心的价值观。在新的时期组建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是希望凝聚各方面的共识,共同发掘和提升中关村创新文化的价值。创新文化既是我们中关村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打造的共同精神家园。以前,我们一想到参加革命,就会想到延安宝塔;一想到改革开放,就会想起深圳经济特区。现在,我们一想到实施创新驱动,就会想起中关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现象。大家都想到你这里来,因为在这里大家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对于创新文化,我认为它是创业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中关村的发展绝不是靠优惠政策发展起来的。到中关村来的人,都是怀揣梦想的人。只要不束缚他们的手脚,他们根本无须激发就有活力。我们推动的改革,很多就是打破自主创新的阻碍和不适应时代的东西,在制度上进一步鼓励自主创新。中关村的发展,也不是简单地因为这里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从美国来看,波士顿地区、芝加哥地区也有很多高校,但独有硅谷成为大家公认的创新创业圣地。主要原因在于,硅谷是全世界最有吸引力的创业中心,创新是要靠创业来实现的。中关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关村在持续构建一个创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括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科技资本、创业服务体系和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中,一代又一代中关村人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之中,才有了中关村的今天。

  另外,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成立,也是中关村在公共治理领域中对社会组织的一种探索。中关村是大家的中关村,它的特征是高度市场化,而高度市场化的背后又承载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在这种环境中,我们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中关村》:谢谢郭主任对中关村的创新文化进行的解读。您刚才提到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能否具体说说这一系统是怎么构成的吗?

  郭洪:中关村多年来之所以能持续保持创新创业的活力,就在于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创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括六个要素:一是大批领军企业。领军企业能培养大批的创业人才和团队,推动产生一大批上下游企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二是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两者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三是人才。人才的一代代积累,带动中关村形成大循环。四是科技资本,特别是天使资本、创业资本。这些科技资本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五是包括创业导师、创业服务机构在内的创业服务体系,对大量初创企业进行创业经验的传承和全方位服务。六是创业文化。

  社会组织创新和政府创新

  《中关村》:关于社会组织的作用,我们过去强调好像还不是很多,您能否就中关村社会组织的话题多谈一点?

  郭洪:总体而言,目前我们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不如发达国家。美国为了追赶日本,提出来成立国家产业联盟,国会批准后支持了七年。就连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也都在进行组织上的创新。

  可喜的是,中关村的社会组织跟其他地区不一样,非常活跃。除了前面提到的创业服务机构如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中关村的产业技术联盟、协会也都是新型的社会组织,都是自发形成的。

  中关村的社会组织都是靠市场机制、利益机制把各方面聚合起来,是中关村产业界自身的需求。这种组织创新在协同创新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和计划经济时代靠行政力量聚集在一起做的创新、重大攻关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在高铁、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即是如此。现在任何一项技术或产业的重大突破,靠一个人一个主体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不能光靠政府来组织,一定要学会创新,靠市场经济、靠利益机制构建起来,靠协会、靠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创新。

  《中关村》:中关村管委会的设立和发挥作用,本身也是一种政府形式的创新,作为管委会主任,您对政府未来的改革和创新中政府的角色怎么看?

  郭洪:在推进中关村示范区的建设实践中,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并相应调整工作思路。比如,各地政府都有促进科技创新的扶持资金,这些扶持资金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不过,政府如果过度补贴,也可能物极必反,导致一些企业既不愿寻求并购,又不愿被别人并购,它们销售收入在一两千万元以下徘徊,成为了“小老头企业”。

  我认为,政府促进创新的措施应该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如何开展?实际上就是破这个题。政府要扮演一个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者的角色,推动企业自主发展,而不是直接给资金。即使政府有一些促进创新的措施,也应该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举一个例子,政府采购本来是为了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但如果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不够,不把政府采购和市场公平机制结合起来,就有可能事与愿违。

  基于这个思路,政府的作用应从一个个具体项目的支持扶持,转变为推动环境的营造、对平台的搭建、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来,来构建一个创业生态系统。就像是一颗种子,既要有适合的环境、气候、土壤这些条件,还有要人去浇水才能长大,科技创新也是这样,需要搭建起一个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让一个个企业像一粒粒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策划-恒大冲亚洲之巅!天河谁当英雄
  • 娱乐传张学友移情女助理 住张妈豪宅逼走正宫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黄文炜:日本人下跪是一种怪异现象
  • 读书皇宫婚前性教育:谁是皇帝第一个女人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
  • 刘杉:促改革将替代稳增长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