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须树立新三观

2013年11月08日 00:53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从挂牌至今已有月余,其成效如何?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个多月运行以来,我们很满意。运行有序,达到预期目标,筹备阶段所设定的目标在初始阶段都达到了,各项改革措施都平稳扎实地落地了”。韩正说,这种制度创新是全新的,因此,自贸区所有的制度都必须可推广,可复制。不是自贸区干的事情,哪怕有些眼前的利益,也不做。

  在上海自贸区筹建前后,全国都掀起了一波自贸区的申请热,上海自贸区概念股更是有数倍的涨幅,它也成为近期最火热的题材,甚至一些风传要进行自贸区建设的区域,也引爆了一波行情。在自贸区挂牌前后,自贸区周边的房价也上涨了三五成,甚至还有一些“另类投资”——炒作自贸区壳公司。

  显然,这些都只是自贸区建设的副产品,建设上海自贸区是要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绝不是要贪图这些短期收益。它是要在自贸区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跨境投资贸易的新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这就意味着自贸区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具体而言,我们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新三观”。

  首先,就是“风险观”,不害怕风险,但要风险可控。自贸区建设是中央确定的以开放促改革的重大举措,它尝试全新的经济管理方式,尤其“负面清单”是前所未有的制度安排,它当然可能存在漏洞和风险,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裹足不前。比如在清单之外的个别行业与领域,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但作为一个正常的经济体,当然会具有免疫力,也要相信自我的康复能力。

  特别在金融改革领域,由于它涉及资本项下可兑换、利率市场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外汇管理的创新,因此一旦发生风险,影响范围极有可能超越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所以,目前只剩下这个领域的细则尚未出台,这也主要是基于风险的考量。在我们看来,只要不是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那么都是可以容忍并且承担的。上海也只有在敢担风险的环境下,才有可能闯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

  其次,就是“利益观”,追求改革红利,而不是政策红利。一段时间来,自贸区建设掀起了一股申请热情,不少人对它的理解与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开发区的层面。认为一旦挂上“自贸区”牌子便可以享受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这不仅是已经落伍的发展模式,更没有领会中央决策的深刻内涵,我们在自贸区建设中需要全新的“利益观”。

  也就是说,有些举措如果在自贸区施行,可能确实会带来现实利益,比如全面税收优惠可以吸引大量企业入驻,或者通过大规模围海造地来置换土地指标,但是,上海自贸区的局部探索是以全局开放为指向和归依,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是能够全国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那么在上海自贸区也不会施行。所以,目前自贸区的红利一定由改革而来,比如海关的改革,还有公司登记注册的改革,它们为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时间成本。“要改革”而不是“要政策”,这是上海启动自贸区试验时的承诺,我们当然要有这种正确的“利益观”。

  再次,就是“成败观”,追求制度的创新成功,而不是税收产值的成功。改革当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是如何判断自贸区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则需要科学合理的标准。自贸区的定位是要探索一套跨境投资贸易的新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只要这一点做到了,那么就是成功。这种成功并不只是意味着在三年之后,自贸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可以翻几番,或者税收增长几倍。

  自贸区建设是全新的制度安排,它的目的不是让一块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享受垄断利益,也不是让上海长期处于得天独厚的特殊关照,而是让各地能够共享改革创新的制度红利。只有上海的做法能够推广、复制,能够让其他兄弟省市可以吸收借鉴,并且让各地的企业活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政府管理到位,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警方锁定作案车辆
  • 体育欧冠-梅西2球巴萨3-1米兰 阿森纳胜 视频
  • 娱乐刘晓庆:隐婚1年才公开 曾拒收老公1千万
  • 财经媒体称央企员工平均年薪11万是私企3.8倍
  • 科技十大智能手表:苹果iWatch最令人期待
  • 博客黄文炜:日本人下跪是一种怪异现象
  • 读书真实版色戒:怀揣明星梦的刺客郑苹如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
  • 陶冬:房价短期会涨 中期会跌
  • 朱大鸣: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大猜想
  • 陈思进:最大海归潮冲向中国
  • 叶檀:中国无人能逃脱通胀压力
  • 商寅泉:自住型商品房前景初探
  • 周彦武:如何突破监管的存贷比红线
  • 唐钧:别忘了现行退休年龄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