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者:谨防灾后重建变成灾后破坏

2013年04月25日 02:00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此次芦山地震灾区,也是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的一部分。经过上一次的灾后重建,这里又面临新的灾后重建。

  地质学者、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原总工程师范晓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芦山灾后重建必须吸取以往的教训,在重建过程中加以改进。

  安置点不宜过分集中

  范晓认为,对原本相对分散的农村住户,应尽量就近给他们提供板房或帐篷到组到户,既解决他们灾后过渡期的居住需求,同时又方便他们恢复生产和重建房屋。

  汶川地震后,新建了大量的农村集中安置居民点,由于集中安置点的建设用地容量和环境容量会受到更多限制,增大了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出现居民生活成本增大,人居环境质量下降,远离耕地、生产不便等情况。

  范晓称,考虑四川农村的地形地貌特点、田园林盘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在农村的灾后重建中不宜过分强调集中,除了避让地质灾害需要迁移的以外,应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尽量以原地重建为主,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减少环境污染,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范晓对本报记者说,需要对灾区的建筑情况和抗震表现进行全面评估,此次灾后重建,应该更严格地执行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除了对学校、医院、供电、供水等重要设施按高标准设防外,应更多地注意对普通民用建筑的指导和监管,以满足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灾害易发地保证应急物资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汶川地震后,灾区还新上了许多建设项目、工业项目。“虽然其中一些项目是灾后经济发展需要的,但也有不少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项目。”范晓说,这些项目纷纷上马,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的危险性,而且一些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成为巨额亏损的黑洞和沉重的财政负担。

  芦山地震后,灾区水库受损问题也引发社会关注。范晓告诉本报,他在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紫坪铺水库库区也看到,汶川地震以后环绕库区新建了数十个制砖厂,大规模地开挖山体、取石取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并引发了泥石流等灾害,灾后重建变成了灾后破坏。

  范晓认为,此次灾后重建,应当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敏感区域新上开发项目,让遭受地震严重破坏的山区能够休养生息,恢复生态,还民众、社会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家园。

  芦山地震以后,由于基础设施受损、交通通讯中断,灾区出现了食品、饮用水、帐篷、药品等物资短缺的情况。这也再一次提醒人们关注在灾害易发地区的当地,应建立应急卫星通讯设施以及保证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

  范晓认为,这种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应落实到县城和乡镇,物资储备也可利用现有的社会仓储和商业网点,由国家给予一定补贴,增加一定的物资储备量,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调用,包括推广家庭的应急储备包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暴力事件15名民警及工作人员死亡
  • 体育亚冠2点球+进球闹剧 恒大2-3出线 视频
  • 娱乐红十字会拟下月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
  • 财经汽柴油价每吨下调395和400元 各地油价表
  • 科技网络购物后悔权首入消法:保障7日内退货
  • 博客柴静:北大卖猪肉男回应批评 地震专题
  • 读书参谋精英铁骨军旅情:军事忠诚
  • 教育极品舍友惹人厌?人生需要学宽容
  • 育儿母子性教育对话引讨论:卫生巾擦屁股
  • 林采宜: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依然严峻
  • 刘建位:如何见到巴菲特并合影
  • 陈思进:中国应先做空自己
  • 管清友:人们为什么需要经济预测?
  • 李迅雷:H7N9病毒与黄浦江死猪相关性分析
  • 黄凡:从黄金神话终结看楼市前景
  • 张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报告
  • 谢作诗:房租上涨是说通胀又来了
  • 水皮:A股涨跌为何全都指望外资
  • 宋文洲:地震还会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