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困难相伴,有信心不难(之四)

2013年04月25日 01:58  第一财经日报 

  要走出经济调整期,既可以通过凯恩斯式的从需求一端出发、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的方法,也可以采取从供应一端出发、营造更好的社会投资和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方法。现在看,中国对后一种方向更为依赖。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抓紧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激发民间投资和社会创业热情。市场化的竞争在短期内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充分竞争,有规则地竞争,对中长期是有效的,不能因为短期措施给未来的市场化竞争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体会,李克强讲的前一层意思,是要控制政府支出,减少冗余和膨胀,这符合“政府有效管治下的最低消耗原则”;后一层意思,是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充分竞争,平等竞争,这符合“市场健康运行下的最大活力原则”。如果坚持这样的路线,则生产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会越来越多,积极性会越来越高,社会财富就会有“净盈余”而不是“赤字”,中国诸多待解难题的压力(如社会保障)就会逐步缓解。

  在此背景下,企业界理当振奋精神,千方百计地探索新市场、新产品、新办法,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竞争能力。要告别“赚快钱”时代的思维,告别投机侥幸的心理,走出抱怨悲观的情绪,走出退休移民的状态。企业家的价值往往就是在克难攻坚、锐意革新、百折不挠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经济有过大步流星的“奔的时代”,已经步入愈上愈难的“登的时代”。中国经济的脊梁是无数在市场上穿梭奔忙、以苦为乐、欲罢不能、永无止境的企业和企业家。这个时候,如果仅仅是以赚取金钱为使命,挥霍休闲为乐趣,可以断言是没有前途的。我们需要无数的好公司,好产品,好服务,去激发市场,形成市场,深化市场,带动经济的质的变化。要实现中国梦,就商业社会而言,核心是尊重、倡导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暴力事件15名民警及工作人员死亡
  • 体育亚冠2点球+进球闹剧 恒大2-3出线 视频
  • 娱乐红十字会拟下月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
  • 财经汽柴油价每吨下调395和400元 各地油价表
  • 科技网络购物后悔权首入消法:保障7日内退货
  • 博客柴静:北大卖猪肉男回应批评 地震专题
  • 读书参谋精英铁骨军旅情:军事忠诚
  • 教育极品舍友惹人厌?人生需要学宽容
  • 育儿母子性教育对话引讨论:卫生巾擦屁股
  • 林采宜: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依然严峻
  • 刘建位:如何见到巴菲特并合影
  • 陈思进:中国应先做空自己
  • 管清友:人们为什么需要经济预测?
  • 李迅雷:H7N9病毒与黄浦江死猪相关性分析
  • 黄凡:从黄金神话终结看楼市前景
  • 张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报告
  • 谢作诗:房租上涨是说通胀又来了
  • 水皮:A股涨跌为何全都指望外资
  • 宋文洲:地震还会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