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在“自然灾害博物馆”中如何生存

2013年04月25日 00:26  华夏时报 

  俞天任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时不时就会像摇篮一样晃上一下,一次笔者一边在厨房做饭,一边向站在边上看热闹的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询问功课情况,就在这时地震发生了。那次地震并不是什么很大的地震,就只是晃了一下,笔者并没有怎么留心,但只见儿子几乎是下意识地迅速伸出手去把煤气开关给关掉了。

   这就是小孩子在学校接受了防灾训练之后的自然反应,也可以说是防灾训练的具体成果。可千万别小看这个这个动作,对于地震之后的防灾减灾来说这个动作非常重要。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同时气候也很潮湿,为了吸潮,同时防止或减少地震造成的房屋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日本有大量木质房屋,在建筑物中也大量地使用木材。但这种做法同时也带来了火灾的危险。有一句日本话说世界上四样最可怕的东西是“地震,火灾,打雷,老爹”,“地震”和“火灾”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连接在一起的灾难,比如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时死于火灾的人就比直接死于地震的人多,到了1995年的阪神大震灾还是那样。

   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火灾叫做“地震的次生灾害”,防止发生火灾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其他的救援工作。日本民族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深深了解了这个关系,所以在学校的防灾教育中把预防地震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也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迄今为止,或者不如说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人类连预报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都不可能,消除这种自然灾害就更加不可能了,人类只能做一些预防灾害的工作。这种“预防”工作并不能像医疗上依靠注射“预防针”来消除可能会感染的传染病,而只能靠灾害发生前的准备以及灾害发生后的应对来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所以现在日本的灾害对策口号已经逐渐从“防灾”转到了“防灾减灾”,有时甚至把“减灾”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防灾也好,减灾也好,除了硬件软件的准备工作之外,教育也是很关键的一环,特别是学校的防灾教育更是能够左右防灾减灾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在发生地震之类的自然灾难之后,肯定会有救援人员到来,但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的那段时间如果能妥当地把一些事情处理好,接下来事情的变化也就截然不同。也就是说不可抵御的灾害是肯定会发生的,外来的救援也是肯定会来的,但受灾者最后能否被援救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能否在最初的那段时间实施自救以及与外来救援力量相配合的程度,能够自救就有更大的希望被救援人救出来,这种自救能力的养成就取决于在平时培养防灾减灾意识以及自救能力。

   在日本,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

   日本的学校防灾教育分为学龄前的幼儿园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目的和着重点各有不同,逐步提高。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园儿童,主要是向他们讲解地震的简单知识,以减轻他们在遇到地震时可能会发生的恐惧感,避免地震给儿童带来心灵上的创伤,而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则是告诉他们遇上地震之后应该如何简单地保护自己,然后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比如在教室里先往桌子底下钻,如果是在家里要跟好父母和兄长,在学校则跟着老师和高年级学生等等。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要求他们管好自己之外还要求他们了解避难所的构成和运营方式,什么时候有吃的,由谁来供应吃的,大小便应该如何解决等等,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减少周围大人的负担。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还要求他们能够帮助老师在发生地震的时候照顾好低年级小朋友。还要求他们在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上学路上以及避难路上有一些什么安全隐患,比如在遇上大地震时容易倒塌妨碍通行的建筑物以及送变电设备,这样在万一的场合可以立即找出最安全的通道。

   对于初中生的要求就已经不仅是照顾自己以及学校本身了,对他们的要求是目光要看到整个社区,有没有需要援救的老人,到了避难所之后也要注意有没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和伤病员,避难所在运营上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地方等,至于高中生则要求他们能够完全像一名志愿者那样参加救援工作了。防灾教育不仅牵涉到在灾难到来时如何逃生的问题,还牵涉到了如何进行灾后重建的问题。而日本的救灾体系中的主要依靠力量除了自卫队之外,还有相当一个比重是依靠志愿者,从高中之后进行的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中就有了如何进行志愿者工作的内容。

   当然要能够完全做到这些要求是不现实的,但只要是能够部分地做到,甚至能在意识上朝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也能够极大地提高生存力,对于参加救援的外部力量来说也会减轻很大负担,使得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际上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就是首先使得被救援者自己能够自救争取生存下来,以及在救援者到达之后能够有秩序地和救援者互相配合,而能否做到以及能够做到多少就完全取决于这种防灾教育是否彻底以及平时的训练是否充分。

   日本学校的防灾训练就是根据这样要求各地分别购置自己的训练科目,一般来说决不是走过场的表演,因为这种训练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旦出事能够存活的概率,所以相当认真。过去的防灾训练还是以地震为主要训练科目,前年3·11东日本地震之后,海啸被作为了主要对象,尤其是在历史上曾经因为地震而遭受过海啸袭击的地区。

   各个学校都根据自己学校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和本地最高潮位以及政府最新发布的大地震在本地可能引起的海啸高度找出能够安全避难的高地,然后进行反复演练,看是否能够在预计海啸到来的时间内安全到达避难高地,如果不能到达的话就反复检查能否在路径上做文章,如果得到的结论是在物理上就不可能的话,就要考虑是否迁校的问题了。

   应该说这种救灾教育体系构成了日本防灾救灾的基础,也只有具备了由于这种防灾教育所树立起来的防灾意识和生存技能,才能在日本这个“自然灾害博物馆”中生存下来。

  (作者为旅日学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暴力事件15名民警及工作人员死亡
  • 体育亚冠2点球+进球闹剧 恒大2-3出线 视频
  • 娱乐红十字会拟下月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
  • 财经汽柴油价每吨下调395和400元 各地油价表
  • 科技网络购物后悔权首入消法:保障7日内退货
  • 博客柴静:北大卖猪肉男回应批评 地震专题
  • 读书参谋精英铁骨军旅情:军事忠诚
  • 教育极品舍友惹人厌?人生需要学宽容
  • 育儿母子性教育对话引讨论:卫生巾擦屁股
  • 林采宜: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依然严峻
  • 刘建位:如何见到巴菲特并合影
  • 陈思进:中国应先做空自己
  • 管清友:人们为什么需要经济预测?
  • 李迅雷:H7N9病毒与黄浦江死猪相关性分析
  • 黄凡:从黄金神话终结看楼市前景
  • 张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报告
  • 谢作诗:房租上涨是说通胀又来了
  • 水皮:A股涨跌为何全都指望外资
  • 宋文洲:地震还会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