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的“遗产” 救灾物资储备五年之变

2013年04月25日 00:2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马维辉 李杨 杨仕省 陈宏宇 雅安、北京报道

   从汶川8.0级到雅安7.0级,直线距离仅为177公里,时间跨度仅5年,强震灾难再次袭来。说芦山地震是对汶川地震之后防震抗灾能力的一次检验太残忍,但这一次,的的确确感受到了汶川地震留下的“遗产”。

   5年时间,足以让一个国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打造出一个更加成熟的应急救援体系。芦山地震后,从政府到民间,无论是第一批救灾物资的抵达速度,交通“生命线”的打通,还是救援人员入驻,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各方面的反应相较5年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本次芦山地震,我们在应急环节确实有所进步,但预测、预防方面还是存在不足。”4月23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向记者称。而当灾难面前煽情退却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在救灾中做得更专业。

  从帐篷说起

   芦山地震爆发后,5年前的灾区中紧缺的帐篷,终于没有再次成为救灾的短板。

   4月22日地震第三天,《华夏时报》记者来到芦山县城,发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帐篷,马路边、绿化草坪、医院空地……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帐篷。有灾民告诉记者,地震之后第一时间,就有帐篷发到了他们手里。

   在芦山,政府也变成了“帐篷政府”,结果是各部门集中到一块,形成了“政府一条街”。对于灾民来讲,灾难现场成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

   诸事难求全,记者在龙门乡农村看到,很多农民都用白花花的塑料大棚薄膜搭成临时帐篷,既不遮风也不挡雨。只不过,这并不是物资短缺所造成,而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困难,以及政府物资调配的不合理。

   就在5年前的那场汶川地震,整个灾区的帐篷缺口高达80万顶以上。2008年5月22日地震第十一天,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为此专程赶赴浙江省湖州市,考察那里的两家帐篷生产厂家,希望他们加紧生产,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贡献力量。

   有媒体在报道中对比称,汶川地震后,直到过了40个小时,满载一万顶帐篷的救灾物资专列才抵达成都东站。而芦山地震之后,当天16时左右,包括500顶帐篷在内的第一批救灾物资便已抵达了灾区。

  救灾物资储备制度之变

   如此大量的帐篷,大多来自于四川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汶川地震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进行了完善,为雅安救灾提供了物资保证。

   本报记者亲身经历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地震伊始,政府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救人上,但人被救出来之后,如何安置却缺乏更多的考虑。当时,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但储备库里却只有18万顶左右的救灾帐篷,直接导致汶川地震后,由于储备不足,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未能充分体现其战略价值。

   民政部救灾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对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进行了总结,对实战中发现的漏洞和不足进行了完善;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推出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包括《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及《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暂行办法》等。

   硬件方面,各省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也相继建设起来。截至2009年5月,已设立10个中央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综合利用国家和社会现有储备仓库,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

   上述民政部官员表示,在各大救灾物资储备库之中,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汶川地震灾区的物资储备库建设相对较好,尤其是位于成都的四川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无论面积、功能,还是科技含量等建设标准都是最高的。

   本报记者看到,在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里,不仅有帐篷,还有手套、铁锨等五金设备。据公开资料显示,四川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可满足两架直升机起降,可储备帐篷5.4万顶、棉被10万多床、棉衣裤21万多套,同时还储备有冲锋舟、橡皮艇、救生圈等各类应急救援工具。

   此次地震中,正是四川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发挥了很大作用。截至地震第二天凌晨6时,该储备中心已将8449顶12平方米单帐篷、3240张折叠床等共计73车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灾难的洗礼

   除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汶川地震的“遗产”还有很多。而5年之后在同一省内再次发生大规模地震,无疑给各方提供了一次检验工作成果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谁都不想看到。

   地方政府的反应更加迅速。芦山地震发生在4月20日早上8时02分,四川省省长魏宏在8时20分就从成都出发赶往了灾区。

   灾难来临,最怕的是不明真相,谣言满天飞。汶川地震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1天零2个小时后才主持召开了首场新闻发布会;而芦山地震时,这一时间则被缩短到了3个半小时,及时让外界了解到了最权威的灾情。

   记者采访发现,县级政府的反应也非常迅速。地震前10多天,天全县县委、县政府就在城区红军广场开展了一次应急集结演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县委书记赵昌林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干旱严重,而井水反而上涨。

   除了政府,民间力量在救灾中的作用也更大了。经过汶川地震的洗礼,灾区民众的心态更加成熟,遭遇地震不再过度慌乱。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灾民向记者表示,相信政府会及时对灾区进行救援。

   综合来看,芦山地震发生后仅18分钟,四川省军区就成立了抗震指挥部;28分钟,第一批救灾部队(武警四川总队的1200名官兵)已动身赶赴灾区;38分钟,第一批非军方专业救灾队伍已动身前往灾区;79分钟,首个民间慈善基金(壹基金)开始行动;89分钟,四川省宣布启动一级响应预案;118分钟,直升机已出现在灾区芦山县城上空……

  需要更专业的救援

   同样是灾难,同样需要情感的慰藉,同样需要热心人的无私援助,但这一次,无论是媒体还是大众少了那些喧哗的煽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关注救援本身上,更多的是希冀救灾能够更专业和规范。

   据高建国介绍,防震减灾工作分为“预测-预防-应急-重建”4部分,在防震方面,最重要的是保证房屋不倒塌,如果做到这一点,地震时的死伤就能降到最低,后续减灾工作的成本也能降低。

   本报记者采访发现,本次地震农村的房屋倒塌现象最为严重,在芦山县的几个乡镇,如龙门乡、太平镇、宝盛乡等,80%-90%的房屋都已倒塌;县城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用天全县县长余力的话讲,县城则已是“站立的废墟”,“受的是内伤,外表看着好好的,其实一碰就倒了。”

   高建国表示,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加快抗灾安居工程建设,将配套资金、技术落实到位。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顾林生也认为,政府应该督促农村严格按照防震标准新建房屋,或是进行加固改进,“农民们也许不懂,但政府应该加大宣传。”

   除了房屋,交通问题也再度成为救灾的短板。由于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及个人等各方力量一拥而上,道路一度成了雅安最稀缺的资源。就连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指挥救灾时也被堵在路上动弹不得,只能下车步行。据记者了解,一个小小的芦山县城,各种救灾车辆就达四五万辆。

   另一个不忍看到的是,芦山地震中,天全县几乎成为了“又一个青川”。它与芦山、宝兴都处于地震的中心地带,但在地震报道的前3天中却几乎见不到名字。其被“遗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5人的死亡人数在重灾区中最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暴力事件15名民警及工作人员死亡
  • 体育亚冠2点球+进球闹剧 恒大2-3出线 视频
  • 娱乐红十字会拟下月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
  • 财经汽柴油价每吨下调395和400元 各地油价表
  • 科技网络购物后悔权首入消法:保障7日内退货
  • 博客柴静:北大卖猪肉男回应批评 地震专题
  • 读书参谋精英铁骨军旅情:军事忠诚
  • 教育极品舍友惹人厌?人生需要学宽容
  • 育儿母子性教育对话引讨论:卫生巾擦屁股
  • 林采宜: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依然严峻
  • 刘建位:如何见到巴菲特并合影
  • 陈思进:中国应先做空自己
  • 管清友:人们为什么需要经济预测?
  • 李迅雷:H7N9病毒与黄浦江死猪相关性分析
  • 黄凡:从黄金神话终结看楼市前景
  • 张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报告
  • 谢作诗:房租上涨是说通胀又来了
  • 水皮:A股涨跌为何全都指望外资
  • 宋文洲:地震还会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