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值得借鉴的“丽水金改”模式

2013年04月15日 04:03  金融时报 

  记者 韩雪萌

   在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池中”,“丽水模式”的农村金融改革只是繁星中的一点。与中国其他区域的金融改革一样,丽水市的金融改革从破题到制度设计带着浓厚的区域特点。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改革从中国金融最薄弱的地带——农村金融破题,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破解金融支农瓶颈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改革的推进中,通过金融手段提升了当地的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提高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评价金融改革时曾坦言:改革需要有自下而上的模式,自下而上式改革也往往因具有较高的改革热情而易推行。“自下而上”也是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所采取的路径。虽然丽水市的金融改革是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设立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但是央行并没有给予特殊政策,更多的是提供技术层面的指导。改革组织者与推动者均来自于中国行政区划中最接“地气”的层级:基层央行与地方政府;改革的动力来自于解决丽水市农村金融的“缺位”;改革所依靠的也是地方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金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丽水市的金融改革亦不例外。虽然在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政府联合发文,明确了“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的地位,并以“行省共建”的对接方式,提高了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管理层级,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腾挪出更多空间,但实际上这场“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却发端于2006年。

  在丽水金改的模式中,央行的作用始终占据着主要位置。当年,面向着漫山的林地,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获得启发,以“山林延包确权工作”为契机,通过“信贷支农”工作,率先在浙江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实现了以林权为抵押物的突破,盘活了当地农村最大的资源,有效解决了广大林农“贷款难”的问题。在尝到甜头后,又通过“信用惠农”,充分利用央行在信用体系建设和支付结算延伸服务方面的优势,创新农户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银农信息对接,破解涉农贷款的“贷款难”和“难贷款”两大难题。此后,丽水金改举措不断,通过搭建一系列金融平台,金改将丽水市的金融通道从“乡村土路”提升到“一级公路”、引向未来的“高速公路”,从而改变了横亘在丽水市农村金融面前的“两大两难”问题:即“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为打造让农户满意、政府愿意、金融机构乐意的农村金融生态和谐环境,并为中国其他地区的金融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

  为什么金融部门在“丽水金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答案显而易见:给经济增添更多的活力,金融显然是“引擎”。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是成熟经济的标志,金融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对GDP的带动、对产业的调整、对就业的推动,都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金融与地方经济的互动互赢已不容置疑。丽水金融改革的探索实践也说明,“人行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占据显著优势。农村金融具有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和大量的农村中小企业,他们对金融的需求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机构对其服务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贷款中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人行主导”的丽水金改模式,一方面发挥了央行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上所取得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了作为“神经末梢”和“基层细胞”的人民银行县支行的作用,完成了“在人民银行履职范围内,地方党委政府想做,单个金融机构做不了,社会民众有需要”的金融创新工作。通过金融改革输入的“经济血液”,让丽水市甩掉在浙江省“落后”的帽子,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火种”。从2008年以来,丽水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7年全省第一;农业贷款增幅连续4年全省第一;人均GDP增幅4年第一;农民对政府满意度连续4年全省第一。倘若没有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很难想象能有这个成绩。

  改革需要动力也需要行动。农村金融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探路人,“丽水模式”的农村金融改革,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引入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为抵押物,使“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了可以抵押变现的资产;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为主要内容、以开展农户信用评价为切入点的破解农民融资难的新路子;通过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打通政府发放惠农补贴的“最后一公里”,保障了农民平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通过农房抵押贷款、石雕抵押贷款、香菇仓单质押贷款等金融支农特色产品的创新推出,有效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应该说,“丽水金改”从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四个方面出手,不仅为丽水市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走出了一条“丽水模式”的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近距离观察“丽水金改”,可以发现,虽然称为“先行先试”,但从改革制度框架设计的角度上看,它在顶层设计中并没有制度上的突破,主要是农村金融产品、农村支付服务方式与农村信用体系管理的创新。金融改革的外溢性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国的金融市场是统一的,信息是对称的。此地的金融产品,彼地也会“开花”;特殊的金融政策又会产生不公平的竞争,有些甚至能形成风险。所以,中国现阶段的区域金融改革更多地是自下而上的动力,依靠地方的积极性,在既有的金融制度框架下做深、做细,达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协调共进。这样看来,丽水金改的目标设计具体且实际,没有流于肤浅,而是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简而言之,就是要实现“农村金融生态好起来,农村金融竞争多起来,农村金融服务优起来,农村金融满意度高起来”。然而,在区域内同时要满足目标所提出的四项要求也非易事。好在改革不仅是丽水市、浙江省的事情,改革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重要使命。新一届政府已在金融领域释放出改革的积极信号,因此,像丽水这样立足本地实际、遵循市场原则、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注重发挥地方创造性为模式的金融改革,会迎来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

  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与区域经济相匹配,难以简单复制到地理、经济、人文迥异的另一个区域。但是,浙江丽水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上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未来将如何巩固创新,丽水金改的设计者们已有新的构想,其中一些已在“落地”之中,这些都值得我们期待。“丽水金改”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富裕的好日子,也带来了富强美好的未来梦想。实践证明,“地方政府支持、央行协调主导、金融机构参与”的丽水改革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这片改革的试验区要走得更稳、更远,未来还可调动更多方面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层面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共同完成区域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和使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在半岛挑事无异搬石头砸自己脚
  • 体育科比跟腱撕裂休6至9个月 绝不现在退役
  • 娱乐歌手羽泉夺冠引争议 林志炫输在身份上?
  • 财经专家:财政对社保投入太少造成养老金缺口
  • 科技史玉柱裸退:跨三大暴利行业的话题商人
  • 博客萧锐:唐慧案期待不打折扣的正义
  • 读书比世界末日更可怕的预言:大流感
  • 教育成都一大学出“查寝神器” 手机签到定位
  • 育儿保姆喂果冻噎死幼童 家政公司判赔78万
  • 林义相:改革深水区与中国梦
  • 陶冬:黄金价格落魄 美国数据走疲
  • 文显堂:人民内贬外升 亏了自己富了别人
  • 时寒冰:黄金的沉默与辉煌
  • 杨东辉:黄金超级牛市宣告结束
  • 张捷:戳穿郎咸平皇帝的新衣
  • 曹凤岐:IPO重启的是与非
  • 管清友:中国复苏内生动力不足
  • 谢百三:五年前不买西湖房 肠子都悔青了
  • 杨涛:如何看待美股指数屡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