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若误伤刚需会出保护措施

2013年03月05日 02:01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住建部三位副部长今年均是全国政协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楼市话题的火热关注度使他们成为记者围追堵截的焦点。

  被称为10年来最犀利调控的“国五条”细则出台后,业界纷纷评论认为,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个税从严征收很可能以通过提高房价的方式转嫁至消费者身上。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昨日(3月4日)回应称,如果误伤刚需消费者,那么在执行过程中会出台保护措施。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已经完成,今年还会有城市加入进来。

  地方细则即将出台

  “国五条”细则在3月1日出台后,各地方版的细化政策什么时候出台备受关注,这不仅关系着新政的正式执行时间,也会直接影响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走势。

  据了解,北京、山东等地住建部门都在学习研究“国五条”细则,有地方住建系统的人士表示,“两会”对房地产可能会有一些表述,将综合中央的决策和地方实际情况出台新政。

  各地方细则仍悬在半空,这不免会引来很多猜测。对此齐骥表示,所谓细则也是贯彻国务院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实际上细则就是在这五条措施里,具体到一些问题,就需要各地 “翻译”成可操作的具体条款,比如各地具体的调控目标等等。

  去年很多省市没有公布房价控制目标,此次“国五条”细则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这比此前的政策口径更加严格,很多地方将保障房也纳入统计范畴以拉低平均房价的做法被叫停。

  当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住建部会不会对各地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出台指导意见时,齐骥回应说,住建部不会出台指导意见,控制目标制定标准国务院已经很明确,就是要保持基本稳定。

  各地方的调控目标需要由各地方政府制定并发布,预计到3月底这些细则将出台。中指院报告称,“国五条”细则的推出旨在为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的迅速回暖降温,稳定乃至逆转对当前房价上涨的预期。

  齐骥还透露说,各地房地产细则的公布先后与房价上涨速度没有关系,不存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先出细则的考虑。

  会保护刚需购房者

  本次“国五条”细则最严厉也最具争议的措施在于,“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

  根据此前规定,“普通住宅按照房屋成交价的1%或转让所得的20%计征;非普通住宅按照房屋成交价的2%或转让所得的20%计征;自有住房如满5年且为个人唯一住房的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中指院称,此次“国五条”细则明确二手房的个税从严按差额的20%征收,是对实际操作漏洞的填补。在北京等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由于供需双方的不对等关系,原本应由卖方承担的个税、营业税及契税几乎均由买方承担。此次新规定可能明显提高卖方的成本,这些成本继续向买方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据测算,以一套目前总价200万元的普通二手房计算,之前个税为2万,而房主原购房价为50万元,新政后按照差额的20%计算,也就是征收个税30万元,比以前增加28万元,相当于房屋总价的14%。这部分费用有可能成为二手房刚需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非买房不可的人可能转入购买新楼盘,会增加新楼盘的热度。

  但昨天齐骥的表态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如果政策执行起来出现误伤刚需消费者的现象,会出台保护措施。

  中海地产主席郭庆平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希望楼市处在平稳和健康的区间,这也有利于安排企业的发展情况。他对房地产调控也持支持态度,“房地产调了几年,房价也升了几年,但不能说调控无效——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如果这两年楼市没有出台调控政策,肯定会更加疯狂。”

  40城住房信息已联网

  住房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拨专款进行建设。按照国务院和住建部的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应于2012年6月30日前实现与住建部联网。但实际上这一联网在截止期过后就变得异常神秘。

  关于4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究竟联网与否,有诸多版本。昨日(3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终于得到了官方正面回应,关于此事的争论也可以尘埃落定。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追问这一问题时,齐骥明确向记者表示,40个城市已经联通,今年还会有一些城市加入进来。

  很多地方主管部门都表示,数据采集难、部门信息共享难、相关机构人手不足,是制约信息系统推进的几个难点。我国长期没有进行个人住房情况普查,房屋登记系统并不健全,采集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居民不配合、存在瞒报或谎报情况等,都是系统建立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果没有住房信息联网提供基础数据,房产税开征很可能引起巨大的争议和不公。不过,关于房产税的问题,齐骥昨天没有回答记者的任何提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傅莹:很多民众希望面对日方挑衅更强硬
  • 体育足协杯抽签:恒大国安上签 中超赛程出炉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住建部长:国五条不可能让13亿人都满意
  • 科技马云: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实拍:姚明像座山(图)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女大学生薪资榜出炉:本科学建筑最挣钱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黄凡:为何楼市调控总成空调
  • 陈杰:房地产交易环节税的国际比较
  • 金岩石:开征房产税会导致房价下降吗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
  • 郭世邦:电商信贷还是银行传统信贷翻版
  • 聂庆平:转融券试点启动对市场意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