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杀回马枪

2013年02月23日 09:1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金水 北京报道

   全球外汇市场再次风云激变,先是日元大幅贬值,被全球对冲基金疯狂做空,后是英镑紧随其后跳水。

   日元的大幅度贬值必然带来亚洲货币的竞争性贬值,英镑被对冲基金盯上做空带动欧元和其他非美货币竞争性贬值,美元被动大幅上涨,一场全球货币战争硝烟弥漫。这一切均与华尔街一位金融大佬息息相关,他的名字就是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善于在金融市场的转折点出手,非美货币的大幅贬值和美元的转折点正在到来,做空日元和英镑,做空日本和英国股市,这成为索罗斯的操作思路。

   索罗斯对黄金转折的把握也相当准确。2010年1月份,他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提出,黄金是“终极泡沫”;但唱空却不做空,直到2011年,索罗斯开始逐步清空了所有的黄金仓位,那一年9月,黄金创下每盎司1921美元的天价。

   从黄金市场撤出之后,索罗斯开始在外汇市场杀了一个回马枪。索罗斯一生财富的基础来自于1985年广场协议做多日元的布局,如今,他重新回到亚洲做空日元获益超过10亿美元。最新的目标是:英镑。

  做空日元

   美国爆发“9·11”事件时,华尔街一位大佬正在访问中国,他就是索罗斯。本报记者见到这个很普通的老头时,很难把他和亚洲金融风暴的纵火犯、金融坏小子和金融大鳄等一系列称谓联系起来。

   那是他的首次中国行。索罗斯说,自己处于退休状态,为了一本新书《开放社会——改革资本主义》中文版而来,并没有重回亚洲的打算。

   显然,这位全球闻名的对冲基金经理食言了,2005年,索罗斯感受到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就要到来,重新披挂上阵。2011年7月,索罗斯基金在香港设立办公室,人们已经有些淡忘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大战港府的惊涛骇浪,投资者感兴趣的是索罗斯下一个阻击目标是什么?

   此时,为回避SEC的监管新规,索罗斯基金已经退回外部投资者的10亿美元投资变成一个纯粹家族投资公司,这样它不用对外公布自己的投资信息,但惟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索罗斯看到了亚洲的机会。实际上,从2009年底,索罗斯基金就开始认购民生银行和龙湖的H股上市,2010年又认购了香港上市的中联重科、正通汽车和四环医药。直到2011年,索罗斯都没有赚到钱,认购的股票大部分都被套。

   2012年,索罗斯阻击的目标开始显现,9月13日,美联储推出QE3,美元兑日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出现升值的迹象。9月26日,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有望获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力主大搞量化宽松应对通缩。

   索罗斯开始布局做空日元,并买入日本股票,做多日经指数。2012年第四季度美元兑日元狂飙涨幅超过11%,2013年前两个月涨幅又超过7%,日经225指数从2012年11月份连续4个月大幅上涨。在著名的“安倍交易”中,索罗斯重回亚洲做空日元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账面盈利。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阻击泰铢横扫东南亚到今天做空日元,80多岁高龄的投资大师回马枪法精准而老辣。

  盛衰循环理论

   “你们选择向哪里开枪,我最后扣动扳机,并决定上多少发子弹。”索罗斯曾对旗下对冲基金经理这样说。

   今天,索罗斯再次面临一次做空英镑的机会,借新任行长卡尼上台搞量化宽松,索罗斯再次布局做空英镑,2013年一季度以来英镑兑美元已经下跌超过6%。

   索罗斯的中国私人事务助理梁恒2012年出版《与索罗斯一起的日子》一书中透露,索罗斯的习惯常常是在转折来临之前布局,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会忍受短期的损失,一直坚持;一旦认为自己是错的,他会果断认错全部平仓,破窗而逃。索罗斯的抗压能力在同行中绝无仅有,尤其是深陷危机遭遇重大损失不得不认赔出场的时候。他不会计较自己的尊严,也不会在意别人说什么,他坚信,只要能够生存下来,就有绝地反击的机会。

   投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投资大师来说,投资更是一种哲学。索罗斯的投资哲学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时师从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尽管这位哲学家对这位学生没有任何印象,但这并不影响索罗斯对哲学的热爱。他将哲学运用于投资,创立了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盛衰循环理论:金融市场就是一个盛衰不断交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转折的趋势,提前布局。

   索罗斯提倡批判精神,他认为,人经历失败和错误是经常的,既然人有犯错的天性,被人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就不真实,不能决定历史进程;所以,人需要有批判精神,这样就可以避免少犯错误,正因为社会不完善,需要不断完善它。

   事实上,索罗斯一直对中国的事情感兴趣。尽管当年在香港市场刮起了一场风雨,但他看来那只是一个投资行为。金融市场赚不赚钱不能以道德来判断,只有输赢和赔赚,前提是在游戏规则下运行。索罗斯攻击金融市场的漏洞和制度弊端,实际上也是用一种金融市场的手段批判和纠偏。

   2006年,索罗斯与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见面,马哈蒂尔当面为他平反。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夕,泡沫经济相当严重,如果没有索罗斯,还会有其他人来做这样的事情,东南亚金融危机尽管损失了当地国民财富,但东南亚各国经济更加健康,也为后来发展提供了机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陕西“表哥”杨达才被开除党籍移交司法
  • 体育NBA-热火大胜公牛 截止日压哨8人交易
  •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图)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
  •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
  • 博客罗援将军:我何时讲过“轰炸东京”?
  • 读书揭秘: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微博晒孩子竟被人贩印照片幼儿园接孩子
  • 谢百三:房产税就是假离婚税
  • 苏培科:房产税试点应该全面推开
  • 官建益:股市大跌并非去年翻版
  • 秦合舫:桌子为什么要擦七遍
  • 刘步尘:苏宁云商的看点是什么
  • 罗天昊:文化大革新要再搞100年
  • 张卫星:蛇年股市小心被套
  • 刘杉:房地产难逃崩盘结局
  • 叶檀:美国楼市如何限购
  • 钮文新:房地产调控到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