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在哪里开展业务,就要为哪里做贡献。”提及安利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安利(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余放说。
1995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安利就遵循着这样的理念,“当然,要看业务的规模,来确定捐赠的大小。”余放说,但是否要捐赠,就不再是依据业务大小和赚钱赔钱了。“在每一个新的市场,我们都会坚守公司的内部政策,即每年都会有固定的公益支出比例。”
2011年之前,安利积极参与了关爱儿童、志愿服务、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公益慈善活动。截至2010年底,安利(中国)已累计捐赠或赞助款项5.1亿元,参与实施公益项目超过6500项。
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必然会考虑如何能够可持续的问题。2011年5月31日,安利公益基金会成立。
这是国内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跨国企业背景的基金会。
“我们在公益投入上更加有保障了,同时,因为转化为NGO,对项目运作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了。”余放说。
和安利全球实施的关爱儿童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一脉相承的是,安利公益基金会也选择了关爱儿童的主题。
“儿童是中国未来社会的主宰和中坚力量,我们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可能,我们就将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余放说,安利公益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将帮助的目标确定为8000万的留守流动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上。
“我们的方向是从身心智三个方面帮助他们,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余放说。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安利公益基金会依靠三大核心项目——“春苗营养计划”、“彩虹支教计划”、“阳光成长计划”,让40万留守农民工子女获益。
“春苗营养计划”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合作,为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捐建营养厨房。这一计划打算在3年内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捐建1000个春苗营养厨房,并为每个建有营养厨房的学校培训营养师,项目覆盖中西部10个省份,直接受益儿童预计将达50万人。
“彩虹支教计划”与团中央合作,以小额资助的形式,每年对来自80多所高校的2000余位研究生支教志愿者进行支持。志愿者们创设并申报改善教学设施、素质教育、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校园文体活动、农村扶贫开发等类公益项目。截至2010年底,这一计划已累计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受益儿童达40万人。安利公益基金会的三年计划是,在此项目上投入1700万元,受益儿童预计达60万人。
“阳光成长计划”是让打工子弟共享城市一片阳光。其中包括捐建图书室和开展流动儿童素质教育、心理疏导等公益项目。从2008年项目启动至2010年底,“阳光成长计划”已累计投入660万元人民币,受益儿童达6.5万人。安利公益基金会的三年计划是投入1200万元,受益儿童预计达40万人。
随着项目的深入,安利公益基金会发现,把受助群体界定为“农民工子女”并不合适,新的受助群体最终被确认为“中国整体的贫困儿童”。
不同于以往捐钱捐物的模式,基金会成立后,余放和她的同事们面临着新的思考模式的挑战。
“作为一个专业的NGO,做项目的时候要遵循一个理念,那就是当你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什么时候退出来。”这意味着专业的NGO组织,面对的都是某一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到底的可能性不大,那么解决到什么程度才是完成了使命?这一点上,余放和她的同事们也必须认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