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海归就业进入去标签时代

2012年12月01日 01:56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林建荣

  [ 目前的就业情况实际上告诉我们,出国留学不是镀金的过程,而是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的过程,如果能力提高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如果只是多了海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能力不强,海归的优势就会消失 ]

  “北京、上海、厦门……跑了好几个月,工作还是没有定下来。”9月份学成归国的薛先生谈到自己的就业前景似乎有点惆怅,在几个城市来回奔波了几趟后,他的求职历程还是在原点徘徊。

  纵观今年的应届生就业市场,工作尚未有着落的新鲜人大有人在。只是由于海归的特殊身份,薛先生的待业状态更加引人注目。而数据显示,海归就业难似乎已经不是新鲜事,在求职过程中,海归相对国内学生的优势逐渐模糊,去标签时代悄然降临。

  

  调查报告唱衰就业情况

  近日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显示,1978~2011年,中国共送出224.51万名留学生,自2008年开始,出国留学学生人数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2012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则显示,中国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起薪不足4万,67.2%起薪不足6万。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回国后找工作并不容易,想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和科研机构的难度越来越大,自身对薪酬的要求也趋于理性。

  “我今年面试过十几个海归,感觉水平一般,甚至还不如国内的学生,总体是留学美国的好一点,留学英国的差一些。”国内某证券公司工作人员余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在公司研究员岗位的招聘过程中,虽然有海归的身影,但最后却都没有留下来,能力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2012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海归都是平均年收入为8万元左右的普通白领;少部分人成功考取公务员,平均年收入为14万元左右;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知名企业或机构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重要职位,平均年收入可达二十几万元;而能够进入决策层,成为公司CEO、合伙人、企业主,年收入高达45万以上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与此同时,男性海归的平均年收入也明显高于女性,两者差距9.2万。

  对于职场新鲜人来说,海归的薪资更多是停留在8万年薪的阶段。上述证券公司工作人员余先生透露,他们所招聘的研究员,第一年年薪为8万~10万元,海归和国内的研究生执行同一个标准。

  

  先工作再回国优势更明显?

  针对上述就业力调查报告,有观点认为,留学人员在海外学习期间,应该寻找一些能够进入世界名企实习的机会,尽量积累工作经验。在完成学业之后,如果能够先在海外工作1~2年再回国就业,对于国内求职和之后的职业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前在新加坡攻读行销硕士学位的黄小姐目前已经在当地的公关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但一直有回国计划的她,更多地把在新加坡的工作当成继续学习的渠道而非事业。

  “我们和当地人在职场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他们在语言等各个方面优势明显,我还是会回国。”黄小姐表示,虽然已经找到一份工作,但现在的薪资相对于新加坡的物价来说并不高,工作后的生活比学习的时候更节俭,要改善生活质量,回国或许是较好的选择。

  而实际上,中国留学生的新回国潮也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海归的就业压力也将越来越大。上述《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生“回流”人数已达23.03万人次。

  随着国内竞争的日益剧烈,有国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是否也会面临和海归应届生相同的就业难题?留学人员应该如何规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本报记者表示:“怎么留学、怎么就业,学生要有自己的规划意识,第三方没有必要去做建议。”

  熊丙奇认为,从要不要出国这个问题开始,学生就要对自己的学业和事业有规划,目前的就业情况实际上告诉我们,出国留学不是镀金的过程,而是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的过程,如果能力提高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如果只是多了海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能力不强,海归的优势就会消失。

  

  去标签时代到来,就业更看重能力

  上述《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金融业仍旧以21%的比例高居海归就业行业的榜首,文化艺术行业、教育行业、商业咨询业、电子信息业等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而金融业对海归的态度较此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们对人才背景没有那么在意,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国内某私募机构工作人员赵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对前来应聘的海归会有所期待,但最后是否会给offer,还是个人能力在起决定性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海归由于具有国外教育背景和生活经验,外语方面较国内学子更具优势,由于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可能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相对新奇,这些特点在此前一直是用人单位青睐海归的主要原因。而当下的就业形势似乎表明,海归就业的去标签时代已经到来。

  “海归的优势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人就算是国外求学回来,外语也还是不好,以后任何地方选择人才,都是要打破身份,去掉标签。”熊丙奇认为,学历和就业没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用能力说话,看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

  “要打破学历社会,要关注求学怎样提升能力和素质。我们今后也不是按照群体标准就业,而是按照个体情况去就业。”熊丙奇直言,即使是海归整个就业情况很好,也不能排除某个人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所以现在也没有必要过分在意海归就业情况不佳的现状,还是应该从个人层面入手解决就业问题。getty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北京交管局局长被调查 涉购车摇号舞弊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弟子当街打人 赵本山感慨队伍不好带
  • 财经肯德基速成鸡被曝花钱能买检疫合格证
  • 科技苹果股价周三跌6%:9月来市值蒸发20%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中印之战:解放军为何不趁胜横扫印度
  • 教育年级第一高中生因无人愿同座跳楼(图)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李罗力:十八大后实现八大突破
  • 太友:导致16万切糕事件的根源在哪
  • 朱大鸣:过度福利主义的五种死法
  • 黄鸣:我为何揭发检测造假门
  • 宋文洲:一人骗客户1亿 这个银行不靠谱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