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新股发行改革不能跳摇摆舞

2012年11月15日 01:09  华夏时报 微博

  金水

   最近,分管机构的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和分管发行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证监会领导班子分工调整后陆续亮相,这两位要员执掌着证监会最核心的业务部门,资本市场很关注两位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张育军的思路已经清晰,放松对机构的行政管制、鼓励发展和创新。姚刚在时隔多年后重新掌管发行,人们期待着他“闭关修炼”之后的重新亮剑。

   不过,发行市场情况似乎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股市持续低迷,市场难以承受太多的新股发行,刚刚过去的10月份IPO发行已经滑落到历史低点;另一方面,800家公司排队等着过会,在过会的几十家企业中,很多企业已经等待了几年还没有发行上市;一对尖锐的矛盾摆在了分管发行的姚刚面前。

   更严峻的问题不是市场低迷、新股难发,而是新股发行以什么样的方式发。这直接涉及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走向。而关于新股发行方式的改革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从创业板的高市盈率、高价和高募集资金发行开始,新股发行制度饱受非议,新股发行制度背上了为企业圈钱和伪市场化的恶名,创业板被指为创富板和套现板,被认为造成股市低迷的诱因之一。当然,也有一些专家支持叫好,他们认为,创业板从天花板到地板是市场化的胜利。实际上,证监会并没有回避新股发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改革将新股发行市盈率降下来了,逐渐解决了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

   11月2日,浙江世宝上市成为另一个转折点。这家在香港市场挂牌的公司参照H股以7倍市盈率和每股2.58元的发行价回归A股,创下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历史新低。一上市就遭爆炒,上市首日涨幅达到600%。一时间,新股发行再遭市场炮轰。一些批评人士认为,低市盈率和微小盘是行政干预市场发行,助长了市场的炒作气氛,最终还是二级市场买单,新股不败神话是发行制度改革开倒车,有可能退回到千军万马打新股的时代。

   在不放弃发行审批的情况下,搞市场化发行,放任新股发行价格不管,必然出现“三高”问题,形成圈钱市场;而低市盈率少量发行新股可以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但又会助长打新热和新股炒作。证监会新股发行改革似乎出现摇摆,新股发行改革应该往何处去,这已经成为两难的选择。

   姚刚必须破解新股发行面临的“囚徒困境”,有没有一种最优的方案,既不是企业圈钱融资利益最大化,也不是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目前,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不是对投资者保护太多,而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太少,资本市场定位从一开始就是为企业融资服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更倾向于投资者一些才更公平。

   浙江世宝低市盈率、少量发行削减融资规模的新股发行改革思路是符合资本市场现状的,可以最小程度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证监会在新股发行改革上应该坚定支持企业低市盈率削减融资规模发行上市,才能有效地消化IPO的“堰塞湖”。至于新出现的打新热和炒新热很好解决,只要将已经过会的几十家企业打包发行上市,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新股发行供应量很充足,只要不搞“饥饿营销”,就不用担心新股热。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动不动就把买卖新股的投资者贴上炒作和投机的标签,投资者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展,他们就是企业的股东,资本市场的主人,这完全是一个市场投资行为。当然,我们希望并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一家公司,但是,我们必须允许短线投资者的存在,只要不存在操纵,投资行为就不用监管部门去管。如果监管部门干预买卖新股,那么,它能保证投资者每一笔投资都赚到钱吗?这显然和新股发行审批一样,监管者即使替投资者把关了也不可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遭受损失。

   对于现在排队上市的企业来说,它们也乐于低市盈率削减融资规模上市,企业心中都有一本账,与其花了大量成本上不了市,还不如打个折扣先上去,这无疑是市场行情低迷时最现实的选择,况且公司申报的融资规模本来就有压缩空间。证监会不能在新股发行改革上跳摇摆舞,价格永远是市场交易的核心,只要还有企业愿意排队上市,监管层就不用担心企业利益受损,这样既能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也可以有效缓解企业上市排队的问题。

  (本文作者系本报编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李克强当选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体育赵鹏头槌王大雷失误丢球 国足1-1新西兰
  • 娱乐姚晨曹郁机场被拍 婚讯曝光新西兰办婚礼
  • 财经美报告要求美国会对中国国企投资严查
  • 科技传AMD已聘用小摩探索未来:或作价出售
  • 博客“张贤亮包养情人”真相 吉林大雪(图)
  • 读书尴尬照:蒋介石如何助美国总统选举(图)
  • 教育校园非诚勿扰只要单纯爱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丈夫月薪3千妻子全职称幸福无关钱
  • 老股民:中国会不会无限期推迟巴三新政
  • 如松:楼市再大涨会引发出口企业大倒闭
  • 刘远举:照顾偏才让中国考试制度更不公平
  • 于晓华:墨西哥教训对中国未来十年的启示
  • 林采宜:扩大政府投资能推动中国新增长吗
  • 观宇:中国屌丝看透西方阴谋家骗局?
  • 叶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三大重点
  • 沈建光:十八大与中国经济周期
  • 王海滨:柬埔寨中国商人的成就与失误
  • 西向东:社会发展要几条腿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