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北京人文大学:困境中逆转

2012年11月01日 15:52  《中关村》 微博

  Challenges Faced by Beijing Humanities University

  有利于民办大学的慈善捐助氛围和公益制度体系远没有形成,造成许多民办大学吸引不来优质的教育资源。给民办大学正名是当务之急!

  Private education exists within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but drifted away from the "confines of the system". They have the guts and courage to gamble for educational dreams.

  文 本刊记者 张越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狂奔后,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困境。

  许多大学因逐利性和行政化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少学校制度僵化,教育理念落后,缺乏人文精神。

  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所谓的“大师”也并非完全实指,而是隐喻大学特有的精神和风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到的精神所在,是大学的灵魂。这种精神和风骨表现在校风中、学风中,表现在学校多年积淀的深厚文化里,也表现在知识人特有的优雅、从容和淡定的姿容。

  但是,现在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已经很难或者很少发现教师或者学生的这种从容淡定的神态了。学生们总是步履匆匆,好像在追逐一个近在咫尺的目标;教授们没有时间真正做学问,更没有时间潜心研究,而是夜以继日地赶场、填表、跑点、申请课题、应付考核;校长们则忙于开会、布置、检查、落实……

  为此,一些有教育理想和抱负的有识之士选择在民办大学去寻求办学的活力。

  28年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市文艺学会、北京市社科所的几位教授、专家,怀揣着创办一所理想的大学的梦想,创办了一所民办大学,并前瞻性的以“人文”两个字作为学校名称的核心内容,希望以此来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并且能弘扬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北京人文大学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校风、学风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校图书馆所有的自习室每天都爆满,同学们都要抢座位。学校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模块教学,培养出了一批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很多大三的学生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大四的学费由企业买单;或者有些实习项目得到企业的资助,学生们利用资助的费用研发程序。28年来,北京人文大学为国家培养了50万毕业生,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一些知名人士。最近几年里,人文大学毕业生也在各条战线上作出了喜人的成绩,书画艺术学院2006级的校友胡中一就通过四年的学习,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文学院2007级学生李俊伟被誉为“80后新生代词作家”,所写歌词曾被阎维文、王莉等歌唱家演唱,现在已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的民办教育发展历史相对还不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民办教育的发展弥补了财政投入教育的不足,为更多的青年提供了上学的机会,为教育的公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当前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对年轻的民办教育持怀疑和轻视态度,就像二十世纪初英国贵族坐在马车上质疑汽车的价值,就像世袭的贵族轻视平民的力量。然而,在国际上,却有着不同格局,欧美的公办高校大多定位于普及教育,平质平价,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高等教育,确保教育公平,鲜有定位于精英教育的。而欧美的民办大学,例如闻名遐迩的哈佛大学、斯坦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等,则定位于精英教育,高质高价,以完全竞争的形式和市场定价为青年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

  北京人文大学的创办者们原本以为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教育模式,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就可以开创出一条和国外优秀民办大学相同的路子来,但在实际中却发现,突破传统体制的禁锢,道路并不一帆风顺。

  历史与转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民办学校,北京人文大学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中国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的折射。它发展的高峰期是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高峰期,同样,它的瓶颈期也是中国民办高校的瓶颈期。

  20世纪80年代初,十年浩劫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许多多渴望知识、渴望成才的年轻人被拒于高等教育的门槛之外。于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四家单位以“教育报国”为己任的一批知识分子,创建北京人文函授大学。驰誉诗坛的著名诗人艾青就任名誉校长,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欣然挥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它的成立,为有志成才的年轻人开辟了一条重新获得进入知识之门道路。1996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学校易名为北京人文大学,开始以全日制面授教育为主。1997年,经批准,学校具有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资格。2002年,北京人文大学开始了二次腾飞,招生范围从北京市扩展到全国,办学质量和口碑良性循环,很快成为北京同类民办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今天,当你走进北京人文大学校园,一种独特的气息与风范就立刻将你包围。莫斯科大学风格的行政楼,剑桥大学风格的教学楼,哈佛大学风格的图书馆,以及花园洋房式的学生宿舍,清晨的花园里、晚上的图书馆里都是学习的学子……人文大学不仅博彩世界名校的建筑精粹,从办学理念到教学管理,人文大学也在追寻世界一流大学的轨迹。

  据记者了解,以人文大学为代表的中国民办大学依然受到了诸多“不公平待遇”,北京人文大学校长陈蓓洪说,“我们在与来访的国外大学交流沟通时,他们对此一直表示难以理解:国外的学校自由竞争,每个学生手上都可能有十几个录取通知书,既使是哈佛大学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也可能被学生放弃。为什么民办学校不能与公办学校平等竞争呢?”

  中国民办大学的生存之路布满荆棘,他们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却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北京人文大学的几次转型,正是中国民办大学成长的剪影。然而,危机和考验并没有停止,2008年以来,史无前例的生源危机突然袭来。

  生源危机

  早在十年前,就有学者指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受到降低分数录取新生及新生报到率下降问题的困扰,生源危机初露端倪。

  一年前,原武汉大学[微博]校长顾海良说,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某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离破产可能不远了。

  跨越十年,专家们的语言是危言耸听,还是未雨绸缪?

  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创下了历年新低——900万人,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四年以来,高考报考人数已经下降了140万。但是全国公立高校扩招的步伐并没有放慢,录取人数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700万。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23个省市大学实际录取比例已经达到78.7%。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增长10倍以上。另外,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则接近45万人。于是,“零投档”成了近年来的流行词汇。这些因素致使很多二本院校的生源都吃紧,民办高校的招生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

  2011年,山东省本科二批一志愿投档结束后,437所文科院校、520所理科院校生源不满,另外还有几十所院校无考生问津;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后,仍有文科43所、理科25所院校计划出现录取控制线上考生“零投档”情况。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省份:北京市二本经过一次补录之后仍剩余469个计划,多所高校未完成高招名额,因此向二本线下20分以上的未录取考生重新征集志愿。江西省二本文理221所院校降分录取,降分幅度达20分的文史类院校有22所,其中4所省内民办高校降分超过20分。甚至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本科院校的招生老师要挨个打电话去问考生“你到底会不会来?”

  究其原因,除了适龄人口下降这个显性的因素之外,部分学校遭遇“生源危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考生需求以及选择层次上移,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重名牌大学与理想专业。自2009年起,高校开始全面迎来“90后”的新一代学生,这代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不走寻常路”,主动放弃高考者不在少数。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考生需求的务实趋向。近十年来,扩招制度使公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曾经狂热的学历文凭情结有所淡化,“一考定终身”慢慢成为过去时,这是社会发展和竞争所引发的人才观的变化,折射出高等教育需求的务实取向。

  据了解,2011年,参加北京市教委评估的民办高校有60多所,到今年只剩下40余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只有老生,没有新生。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从存在之初,生源问题便是考验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黄崴教授曾说:“如果民办大学像公办学校一样办学,那么倒闭将是迟早的事。”民办大学发展的环境虽然相对恶劣,但也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也许这将成为中国民办大学成功逆转的关键。陈蓓洪说,民办大学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公办大学,人员素质较高,加之以民办大学的灵活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的优势,自主调整自身专业和设置,增设社会急需的专业,及时淘汰落后的专业,灵活机动地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面对生源危机,人文大学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转型。

  逆转

  早在生源危机初露端倪的时候,人文大学就规划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战略。2007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人文大学也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把以传统的自学考试教育这种模式转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上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职业技能培训部,具体负责整合全校的教育资源,为校内学生和社会职场人士提供上岗和岗位能力提升所需的技能培训。

  陈蓓洪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生率下降是必然的,由此导致的高中毕业生源下降必然波及大部分高校,对此我们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这并不悲观。办好学校的质量和特色,一样可以屹立不倒。此外,随着社会职场成人的学习需求越来越旺盛,终身学习生源在不断上升,民办学校只要及时调整办学模式和方向,找准定位,相信可以比公办学校更快地走出低谷。根据社会需要尤其是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以及我们学校的特点,学校的培养方向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方面的人才上。”目前人文大学设有17个订单专业,20个特色品牌专业,还有27个没有数学、没有英语的专业,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比如,17个订单专业中,就有电视栏目制作、影视动画制作、网络工程等等,合作单位大多是各行业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与北京市15个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签订了订单培养的合同。

  这些办学模式上的创新,给人文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激活了生命的动脉。同时也弥补了社会人才缺口问题。

  随着民办高校特色化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及毕业生的认可度也日益提高。“英雄不问出处”也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竞聘人才的新标准。

  实际上,民办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心理上就有一种天然的上进心。他们曾经历过高考的挫折,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在用尽浑身解数,希望自己在这四年里脱颖而出,他们不愿意再次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成了他们努力学习的主要内因。

  “出口决定入口”,人文大学虽然没有一个计划内的学生,但每年招生数量却在北京市位居前列,超过许多有计划内指标的学校。除了独具匠心的专业设置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无疑也为人文大学拉到了许多选票。

  “我们改变了以往就业工作到学生毕业时才开始抓的做法,而是从一入学就引导学生们做职业生涯规划。重点专业,如学前教育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都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并让学生在学前(认知实习)、学习中(生产实习)和即将毕业时(毕业实习)三段时间里分段实习,以确保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陈蓓洪说,“此外,学校还帮助一些零学费入学的特困生利用学习空余时间勤工俭学。2011年,学校在寒暑假及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组织近500人次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生勤工助学累计收入60多万元。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锻炼了工作的能力。”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还耳闻一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说的是人文大学2003级服装专业一个女孩,她从农村来到人文大学,家里帮她交完学费后,日常的吃穿费用都是老师和同学资助的。在人文求学的四年里,她奋发图强,毕业后在与诸多名校学子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家著名服装公司的首席设计师。

  这就是被关在“体制之外”的北京人文大学,它的成长历程也正代表着成百上千的民办大学的自强之旅。在文凭泛滥的今天,旧有体制的弊端渐渐显露,而民办大学的特色也逐渐彰显出来。但是,“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多数民办大学生存艰难。有利于民办大学的慈善捐助氛围和公益制度体系远没有形成,造成许多民办大学吸引不来优质的教育资源。给民办大学正名是当务之急!当中国的民办大学真正健康发展之时,公办院校才能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而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的良性竞争,无疑会将中国高等教育推向另一个制高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NBA-哈登首秀37分林书豪12+8 火箭逆转胜
  • 娱乐微博吐槽两泡妞神器:王石烧肉PK李晨心石
  • 财经网传王石妻子离婚声明系伪造
  • 科技苹果股价跌破600美元:面临7大问题
  • 博客美国博主亲历飓风 马未都:老外捡宝物
  • 读书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 教育北京雷霆“禁奥”:20亿富矿前途未卜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
  • 健康去痘印没有好产品 专家教你如何挑好醋
  • 女性万圣节重口味蛋糕 维秘梦幻系内衣大片
  • 尚品与幽灵共眠古堡酒店 90分钟从纽约飞东京
  • 星座测试你是爱情傻瓜吗 11月12星座运势
  • 收藏冯小刚买画赚百万 名家剧目老戏单有潜力